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一章政府收支与国际收支
第十一章政府收支与国际收支•本章所需预备知识•第一节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均衡的效应•第二节国际贸易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三节国际收支的构成及其调节回到目录预备知识(一)第九章预备知识部分•乘数原理:表达总需求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其原理是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支出越多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越多,所有人的收入加总就是国民收入,人们的支出越多就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越大。所以乘数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也就是k=1/(1-b),b就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的增加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越多。预备知识(二)•开放经济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进口或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开放程度注意分子都是进口,因为开放就是让外国产品进来,所以是进口与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决定开放的因素:资源越是短缺的国家,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开放程度越高;此外,经济结构的差异,历史传统,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政治文化因素。•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全部经济文化往来所形成的货币收支的总和。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编制成表格。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科目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等。•外汇和汇率:外汇不仅是指外币,而且包括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券。汇率则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两国货币的比值。•外汇汇率的标价法: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为固定的单位,而以本国货币为变动的单位,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外币的币值与本币数量的多少成同方向变动。–间接标价法则以本国货币为固定的单位,而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本币的币值与外币的多少成反方向变动。–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存在着倒数关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直接标价.•影响汇率的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的货币升值,逆差国的货币则贬值;通货膨胀国的货币贬值,通货稳定国的币值稳定;利率上升国的货币升值,利率下降国的货币贬值;经济增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确定,因而对汇率的影响也要具体分析;财政赤字要通过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传导至汇率的波动。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要通过政府的调控发生作用。•汇率制度:分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汇率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波动。浮动汇率制则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官方汇率,而听任其随行就市地波动。–浮动汇率制又分成“肮脏的浮动”和“清洁的浮动”。“肮脏的浮动”是政府有管理的浮动,因为政府可以高抛低吸,公众却不能享有同等的机会,所以是“肮脏的”。“清洁的浮动”的汇率完全随行就市,政府不予管理。•国内支出与对国内产品的支出:此两者差一个净出口,也就是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包括本国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以及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所以它等于国内支出减进口加出口,也就是国内支出加净出口。•对外贸易乘数为1除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这就是说,对外贸易乘数要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因为,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居民的一部分支出构成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外国的国民收入,却无法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而不象封闭经济中的支出全部构成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甲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一定会使该国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加,该国居民会增加对乙国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乙国的总需求,带动乙国经济的增长,这就是甲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乙国经济的增长又会反过来增加对甲国商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甲国经济的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乙国经济增长的“回波效应”。这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动因,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表明,一国要是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则难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开放经济中的宏观调节:封闭经济的宏观调节面临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而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则要在内在均衡和外债均衡之间做出困难的选择,也就是既要实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又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就需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在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并行的情况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的配套,就能摆脱困境;在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下,只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套,刺激总需求就能解决问题;在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赤字的情况下,则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套;在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下,则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双松和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所无法实现的国内和国际的同时均衡。•开放经济中宏观调节的图像表述:在如下图的经济中,开始处于E1(i1、Y1)和NX1的均衡点上,此时国内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国际收支已经实现了均衡NX=0,于是管理层增加总需求,IS1移向IS2,国内总需求增加了,但是公众收入的增加也增加了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所以要增加出口,使NX1移向NX2国内国外才同时实现均衡。0Y1YB1YB2Y2Yi1i2iLMIS1IS2NX1=0NX2=0图中i为利率,Y为国民收入;NX为净出口;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IS曲线反映物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图开放经济中宏观调节的图像表述第一节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均衡的效应•财政支出对通货缺口的均衡作用:通货缺口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两种状态:它分成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财政支出能够对缓解这两种缺口、特别是通货紧缩缺口。•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量=通货紧缩或膨胀缺口×乘数。其图形如11-1和11-2如所示:图11-1通货紧缩缺口0500700Y(国民收入)C+I通货紧缩缺口40亿元EBAC+I看图要点:◆图中总需求Yd=C+I其中C=a+bY=50+0.8YS=c+dY=-50+0.2Y◆E点为国民经济均衡点,此时的C=50+0.8×500=450亿元S=-50+0.2×500=50亿元,若S全部转化为投资,则实现国民收入500亿元时的国民经济均衡所需的投资I为50亿元;◆B点为国民收入700亿元时的实际总需求,此时的C=50+0.8×700=610亿元S=-50+0.2×700=90亿元实现国民经济均衡所需的投资为90亿元,若实际投资并不随储蓄增加而增加,仍停留在50亿元的水平上(即与E点相比),则形成40亿元的投资缺口(漏出S大于注入I),即需求不足形成的通货紧缩缺口.此时要么增加投资,要么维持原有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减少量=通货紧缩缺口×1/(1-b)=40×1/(1-0.8)=200亿元45图11-2通货膨胀缺口看图要点:◆总需求=总供给,即Yd=Ys若Yd=C+I,Ys=C+S则国民经济均衡图中C=a+bY=50+0.8YS=c+dY=-50+0.2Y◆E点为国民经济均衡点,此时的C=50+0.8×500=450亿元S=-50+0.2×500=50亿元,若S全部转化为投资,则实现国民收入500亿元时的国民经济均衡所需的投资为50亿元;◆A点为国民收入700亿元时的实际总需求,此时的C=50+0.8×700=610亿元S=-50+0.2×700=90亿元实现国民经济均衡所需的投资为90亿元,若均衡的国民收入仍停留在500亿元的水平上(即与E点相比),则形成40亿元的通膨胀缺口,要恢复国民经济均衡,就必须使总需求减少40亿元.Y(国民收入)0500700C+I通货膨胀缺口40亿元EBAI+C45•政府支出与挤出效应:增加财政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很可能使公众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减少。这就是说,在总需求不变或变动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增加会导致公众消费或企业投资的减少,这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有无和大小视财政资金的来源和经济所处的状态为转移。增加税收和举债有挤出效应,但要以人们的消费倾向、向谁举债、举债的经济时期以及出借资金原来的用途为转移,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则没有挤出效应。总之,只要存在着闲置生产能力,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否则就不可避免。征税的效果:征税缩小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并使消费支出乘数由原来K=1/(1-b)变成Kt=1/[1-b(1-t)](式中t为税率)等量支出形成国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了,因为征税拿走了公众原来消费和储蓄的一部分。体现在边际消费倾向上就是b在征税后缩小为b(1-t),边际储蓄倾向1-b缩小为(1-b)(1-t).注意:征税后的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不再是1,而是1-t•征税支出的净效应:征税使国民收入倍数缩小,征税的支出又使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此一缩一张的净效应是国民收入增加额等于征税额。因为支出使国民收入扩张的乘数比征税使国民收入减少的乘数大1,其关键在于税收的一部分来自储蓄,抵销了部分国民收入的收缩。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征税40亿,将其用于支出后,国民收入增加的净效应仍仅仅是40亿。因为税收与政府支出两者增加的乘数净效应为1,即:△Y/△T+△Y/△G=-b/(1-b)+1/(1-b)=1∴[40×(-0.8)/(1-0.8)]+[40×1/[(1-0.8)]=40×(-4)+40×5=-160+200=40•(△Y/△T=-b/(1-b),其推导过程见教材)•赤字财政的影响:在社会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赤字支出可以使国民收入倍数增加;按照既定税率使税收相应增加;扣除税率的影响后,按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使消费增长,赤字支出也能使国民经济的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并按既定的储蓄倾向使储蓄增长。因为储蓄加财政收入之和正好等于财政的赤字支出。这就决定了财政赤字支出的结果使得财政的实际赤字要小于财政的赤字支出,因为赤字可以增加财政的收入,其额度等于赤字支出扣除储蓄的增加额。有鉴于此,政府既不能视赤字为洪水猛兽,也不能认为赤字完全无害,而应该审时度时,将赤字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财政赤字的效应:财政赤字支出1元钱,可以使国民收入倍数增长。因为在政府征收所得税(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征税后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1一t),国民收入增长量ΔY/ΔG=假定b=0.8,t=0.2,那么国民收入上升量为)1(11tb元72.2)2.01(8.011)1(11/tbTY国民收入增加可以使消费、储蓄和税收都有相应的增加。税收增加额=tΔY=0.556(元)消费增加额=b(1一t)ΔY=0.8×(1-0.2)×2.78=1.779(元)储蓄增加额=(1-b)(1-t)ΔY=(1-0.8)×(1-0.2)×2.78=0.444(元)实际财政赤字=1-0.556=0.444(元)•财政赤字的分类与对财政赤字的评价:–财政赤字有硬赤字和软赤字之分,所谓硬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加上国债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后出现的缺口。软赤字则是国际通行的仅指财政收入不足以抵付财政支出的差额,而不把国债收入包括在内。–我国应按照国际规范将国债所得划出财政收入的范围。财政的债务可以在代际传递,这会造成后代可消费的财富的减少。但是,考虑到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最后的公债负担人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下一代人的可支配财富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可能无限扩张的变量,它并不会随着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偿债而减少,这就不会发生因为债务的隔代负担而使下一代认可支配财富减少的问题。更不用说,政府把国债收入用于公共项目取得效益,对下一代认可支配财富的积极影响。这就是说,公债的负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避免。尽管如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控制财政赤字,美国甚至已经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所以我们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财政赤字。•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它表现为在经济繁荣的时候,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增加和转移支付的减少自动增加财政税收,减少支出,遏制社会总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又会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减少和转移支付的增加,自动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使得过热的经济降温,过冷的经济升温,国民经济因此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第二节国际贸易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国际贸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政府收支与国际收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