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姓名:魏晓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法学指导教师:高宏贵20070501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作者:魏晓楠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梁文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2008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对规范城市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和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资金的运动,土地储备资金不足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城市土地储备机制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因素。因此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寻求土地资产证券化路径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土地资产证券化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土地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仍处于零星状态,缺乏对土地资产证券化本质、动因及融资模式的深入研究。本文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融资创新的角度提出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的对策。土地资产证券化是以土地收益或者土地贷款作为担保发行证券的过程,属于一种金融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融资,即创造一种信用高、流动性强、对不同类型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的证券。土地资产证券化是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维护金融稳定的必然选择。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操作技术等。就目前而言,尝试土地信托计划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值得重视,对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其突出的综合经济效应,有望得到广泛运用,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形式,是在我国现有市场环境和监管背景下的创新性试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梳理资产证券化国内国外研究成果入手,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最新运行实践,分析了当前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及其风险,阐述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的意义;将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运用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分析中,诠释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内涵;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和核心原理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2)构建了科学、可行的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证券化不同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突出结构性融资的优势,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3)从定性角度全面分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型;建立了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提出了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风险评价模型;构建了风险控制的完整体系。(4)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结合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分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率。确立了融资效率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模型。(5)结合武汉新区土地储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现有制度环境基础上的土地储备、开发项目融资证券化应用模式,即股权类土地信托计划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并设计了两种不同融资模式的交易结构和操作步骤。2.学位论文张丽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2009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一股金融创新的浪潮,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其中资产证券化以其精妙的构思、独特的功能而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金融创新浪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引发人们从多角度进行反思,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使其重新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心的热点话题。br 我国从2005年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不断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特别是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型工具,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提出防范和控制措施,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规避和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提供借鉴。br 具体来讲,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就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引出进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的必要性,即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理论综述,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特点和运作流程,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商业银行可证券化的信贷资产进行鉴别和归类。第三部分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和排序,得出信用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这一结论,并运用有关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前文中所提到的各种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提出控制和防范措施,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指导作用。第五部分对我国首个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建元2005-1”进行风险案例研究,以期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提供借鉴。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3.期刊论文何燕芳.HEYan-fang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问题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作为一种创新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发起人风险,却不能消除其自身风险.正是由于此,近年来.红极一时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引发资产证券化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鉴于经济环境与制度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则更加突出.本文从健全的监管和法律体系、完善的会计处理政策、资产证券化工具自身改良以及高素质的从业队伍等角度提出了控制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具体思路,以期促进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在中国的健康发展.4.学位论文彭虎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运行及风险控制研究2008近几年来,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理论界和银行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发行了各自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志着这一金融创新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成功。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信用体制的创新,对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正是一种能改变湖南开行依靠简单的外延式的资产规模扩张经营理念的金融创新工具。本文以湖南开行为对象,对其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及风险控制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在比较各国资产证券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开行如果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适宜采取的模式。然后,在对湖南开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南开行目前的信贷资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湖南开行当前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宜采用高速公路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结论。同时,对湖南开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和发行进行了探讨。资产证券化虽然能给湖南开行带来诸多益处,但是其风险也不容忽视。最后,文章从产品结构,产品服务,产品交易三个方面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有助于湖南开行适应宏观调控下的新环境,为湖南开行破解规模约束和发展速度约束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其在省级分行的推广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5.学位论文石琳琪GS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案例研究2009GS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采用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是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中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该案例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从事证券化产品设计的相关部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整体风险控制的水平,也有益于帮助投资者识别和把握好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点。br 本论文主要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分成案例正文和案例分析两大部分。案例正文主要就GS高速收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项目与风险识别进行了阐述。案例分析部分则以GS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普遍特点,就风险控制问题在资产证券化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基础资产选择、风险隔离机制、信用增级和产品流动性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br6.学位论文胡海涛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及风险控制2007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是最近国内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以最近的经济热点问题一美国次级债危机事件为开篇,描述了近年来次级债危机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在金融市场的扩散效应,继而阐明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的重要性。一、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对基础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证券化的参与各方均受益。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形成了自身的特有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区别于其它资产运营方式的特点。首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是指被证券化资产能产生可预期的现金流。其次,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重组原理、信用增级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主体以及交易流程资产证券化交易主体包括发起人、特设机构及投资者;辅助机构则包括服务商、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证券承销商。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由下面五个步骤组成:1、选择证券化资产,组成资产池;2、债权的转移;3、信用增级;4、信用评级;5、安排证券销售,做好证券交易和资产售后的管理和服务。(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一般理论研究证券化风险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与基础资产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基础资产的质量不佳造成的风险,基础资产的违约风险,还有提前偿付风险。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前提。以上这些风险的发生都会极大的影响基础资产的质量,使基于资产的现金流发生不确定性,从而会给基于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所发行的证券带来风险。这是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最根本的原因。其次是与资产证券化运作系统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与SPV有关的风险、信用增级机构存在的风险、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第三方风险(指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除资产原始收益人、SPV和证券投资者以外的交易参与者带来的风险)、欺诈性风险和失效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最后是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为证券产品,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和流通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的一般债券的交易风险。这些风险并非资产支持证券所特有的风险。证券化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1、流动性风险;2、利率风险;3、购买力风险;4、外汇风险。(四)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特殊性分析特殊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一级市场不发达的相关风险。目前,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上影响其进行证券化的因素有三个:第一,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相对偏小,发放过于集中在少数重点城市和热点地区。第二,贷款标准不统一。第三,信用体系不完善。2、中介服务机构的操作风险。其难点主要有:(1)我国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与完善。(2)我国现阶段还没有真正权威性的证券评级机构。(3)对于真正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准入机制。3、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1)抵押贷款转让面临的法律障碍。(2)SPV组织形式面临的法律障碍。4、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风险的分析。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环境不同,因此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行为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五)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控制从前面讲到的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风险的控制。包括:1、与基础资产相关风险的控制。2、与资产证券化运作系统有关的风险控制。3、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六)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引发金融以及股市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中
本文标题: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