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与比较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与比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引自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十一年的艰辛探索、艰苦奋斗,成功开辟了改革开放这条通向中国富强之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从白山黑水到绿岛椰林,从大漠边关到沿海重镇,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未来的改革开放大潮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势不可挡,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的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带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身处盛世的我们是幸运的,也会死无比骄傲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风雨兼程,波澜壮阔,方兴未艾。改革开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身处历史进程的我们如说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宏伟画卷,深恐挂一漏万,难窥全貌。但或许,作为改革进程中的一份子,我们可以从一直关注并参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撷取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以求溯涧求本,追寻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发展的历史轨迹。经济体制改革是关系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领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处于基础性位置。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去昂代表大会上,用“十个结合”精辟地论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历史经验是这些经验中的重要部分。在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我们力图对经济体制改革层面的历史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在某种程度上模仿过苏联的模式,实行计划经济。5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尽管与苏联建国初期的情况相似,但中国却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如片面强调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而是中国的国情,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均衡发展。这是符合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以“一五”计划在此基础上发展比较顺利。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此时没有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而是沿袭了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一大二公”,强化党政机关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局势,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跨国公司学生发展,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亚种“四小龙”抓住这一时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经济得以腾飞。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基本割断了同国外的经济联系,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70年代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又面临选择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近二十年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没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没有简单照搬别国的经验或模式,而是根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针对我国的国情,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经济持续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的依据:1.经济全球化要求加速改革开放;2.原有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告诉发展;3.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4.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1.农村经济的改革;2.价格体制的改革;3.金融体制的改革;4.国有企业改革;5.中国私营企业快速成长;6.确立远大宏伟的战略目标;7.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1.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2.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3.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经济转型不同模式的比较中国式的做法是先搞经济改革,且有步骤地扎实地进行,随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是稳而不乱。鉴于俄罗斯与东欧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影响最大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改革经验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仅以这两国作为典型代表,从改革的起步条件、改革取得的成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一、俄中改革起点条件的差异:俄罗斯改革始于1985年,是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从改革的起点看,俄国到80年代已经成功地运用计划体制,建起超过德国、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石油、钢铁、小麦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它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包括交通、通讯、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等完善的基础设施,90%的人口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镇居民,它有熟练地劳动力和管理人员,有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和不断增加的个人收入,个人储蓄居世界前列。俄国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西伯利亚,堪称世界宝库。位于东欧的内陆地区是俄国资源和市场的保障。可以说,俄国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均很丰富,为经济转轨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物质条件。相比之下,中国人均收入低下,人口虽多但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差。中国人口的80%是没有或较少受过教育的农业人口。劳动力大多没有受过培训,国内自然资源不足,国民收入不高,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短,因而政府机构不像俄国那样庞大,中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较多,储蓄率高也是潜在的优势。二、改革成果的比较:俄罗斯和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比较单位:%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俄国3.32.95.53.0-2.5-5.0-14.5-8.7-12.6-4.0-6.00.41.1中国8.711.111.24.33.99.314.213.511.810.29.78.87.0资料来源:《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人民日报》、《海外经济资料》等俄罗斯和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单位:%199119921993199419951996工业生产俄国中国-8.013.8-18.021.8-14.121.0-20.918.9-3.016.0-5.013.0农业生产俄国中国-4.52.4-9.44.7-4.44.7-12.04.0-8.03.5-7.05.1投资俄国中国-15.224.3-40.045.4-12.045.2-24.034.2-10.018.8-18.012.5销售额俄国中国-3.213.4-3.516.81.923.60.130.5-7.024.8-4.012.5消费物价俄国中国160.03.42510.06.4840.014.7220.024.1131.017.121.88.3出口俄国中国-28.415.8-16.718.14.58.016.131.925.022.99.01.5进口俄国中国-45.619.6-16.926.3-27.729.05.911.217.414.27.05.1资料来源:《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人民日报》、《海外经济资料》等三、改革效果不同的原因:1.两国计划经济实施的时间不同;2.经济转轨时期的改革过程不同;3.经济改革前的主要产业不同;4.外资政策和进出口政策不同;5.国内产业政策方面不同;6.在资金周转方面两国也有很大不同;7.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在很大程度上受黑社会的左右;8.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可忽视;9.中国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10.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四、两国经济改革中的问题与展望俄罗斯经济经过最初5年左右的经济震荡和下滑后已走出谷底,与90年代前半期经济滑坡、严重通货膨胀、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等灾难性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90年代后半期到21世纪初,俄罗斯经济进入一个复苏、重组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1978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改革,已取得显著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过,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开放事业远非一帆风顺,前行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伴随着思想的撞击与升华,带着制度新生的阵痛、曲折和辉煌。改革开放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尽管前行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满怀信心,不断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参考资料:1、《世界经济概论》(第六版),主编姜春明佟家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2、《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3、《中国市场化进程》,李晓西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4、《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冯舜华杨哲英徐坡岭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
本文标题: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与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