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陈情表说课稿(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陈情表说课稿(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陈情表说课稿(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陈情表说课稿【第一篇】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教学重点: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第一节一、导入: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二、解题:“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三、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四、写作背景:参考资料,少熬夜!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衅闵悯鲜祚期强茕茕孑立夙蓐诏洗马猥陨首逋慢矜拔擢优渥盘桓庶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A、是谁陈情?李密。B、向谁陈情?晋武帝。C、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孝后尽忠的衷情。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六、讲解第一段:1、讲解第一段词句: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总摄作用;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参考资料,少熬夜!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横的方面:(外、内)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第二节一、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给晋武帝产生误会——你李密不识抬举;甚至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就很危险了。那么李密在这段中又是如何陈情的?二、第二段词句的学习: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2、讲解该段中重要词句。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三、问题解析:1、同学概括该段主要内容:一方面写朝廷对自己征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2、所以本段分为这两个层次来写,在第一层中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李密对朝廷的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语句?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辞不赴命,辞不就职。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3、面对郡县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境地?进退两难的境地。4、大家思考:李密的“进”难在哪里?“退”难在哪里?进,无以报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坚决辞不赴命,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四、第三段词句的讲解: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2、讲解该段中的重要词句。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节一、问题讲析: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但本段文势有个三转折,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2、据此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氏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况”句有何含义?A、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谈“孝”就给作者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自己供养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B、“凡”是指一般情况,是凡是的意思;“况”是指特殊情况,是何况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对于特殊情况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4、李密不为官事晋,他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李密怕晋武帝认为自己是矜守名节。因为古代崇尚一种“忠臣不事二主”观念,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5、那么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多余的?有何作用?作者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作者一再称颂君恩,“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为了“孝”。6、最后作者以“祖母病日笃”是想向晋武帝表达什么信息?让晋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二、讲析最后一段:1、学生朗读该段。2、讲解该段词句。三、问题讲析: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愿乞终养”。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种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先尽孝后尽忠。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参考资料,少熬夜!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五、“陈情表”,文中主要陈述了什么情?陈述了孝情、忧情、惧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为,忠孝难以两全才“忧”,才“惧”。六、梳理课文结构: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陈情表说课稿【第二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明确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充实文言仓库,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达的至真至诚的苦情、亲情、忠情。3、激发学生孝亲意识,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于层层叙事中表达的衷情,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臣以险衅()悯()臣孤弱夙遭闵()凶终鲜()兄弟常在床蓐()猥()以微贱责臣逋()慢犹蒙衿()育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日薄()西山除臣洗()马逮()奉圣朝过蒙拔擢()门衰祚()薄更()相为命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常在床蓐()零丁孤苦()四十有四()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有一位蜀汉旧臣,幼年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蜀国灭亡后,新帝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为官,可这时祖母已是96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为官他就没有办法孝敬祖母,同学们你们说他该怎么办?他写了1篇表文婉言辞谢,据说晋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他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今天我们就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习这篇表文。(二)预习检查,解读文题1、检查预习小组自查,抽查部分学生,让他们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体例,解释“夙、凶、薄、息、寻、除、拔”等字的意义。2、提问解题: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何陈情?小组抢答陈述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三)初读感知,明确内容1、自读课文,说说四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教师总结:第一段孤苦无依母孙相扶(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二段朝廷恩遇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第三段感激君恩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第四段先孝后忠忠孝两全(愿乞终养,报答祖母养育之情;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四)诵读文本,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婉转凄切、真挚动人。幻灯展示诵读提示:悲的感情“气沉声缓”急的感情“气短声促”重点指导以下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小组朗读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揣摩情感,感受节奏、重读、语气的运用,最后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诵读PK3、诵读PK每组派一名同学选读文本,评选最佳诵读选手。4、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了什么情?教师补充: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参考资料,少熬夜!朝难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为由,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学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于孝情和忠情,可谈孤苦之情、感恩之情、两难之情、恐惧之情,对旧朝的忠心,对司马氏政权的戒心,等等。5、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结束文本学习。(五)拓展延伸,抒写孝情过渡: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层层陈情,同学们认为哪种情感最为重要。围绕着“忠”
本文标题:陈情表说课稿(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5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