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_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5篇
1/21教学设计方案格式_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5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_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考下载。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第一篇】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2.扫除文字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1.“春”美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2/21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林斤澜《春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3/21什么不同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3.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4/21(多媒体显示: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或把“钻“换成“长”、“拱”,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渲染了怎样的境界?3写野花用了什么手法?为何那么传神?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的表达效果。“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一词,“绿得发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达效果。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第二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5/21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6/2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7/21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第三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学生: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教师: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1、导入新课: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8/21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教师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⑴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局囿()招徕()饽饽()秫()秸荸荠()隔阂()商贩()蘸()⑵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⑴学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首先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有: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9/21价。或者先由学生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同学猜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⑵在学生介绍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声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列出四至五种吆喝声:(兼顾时间、品种、声调特点),请2~3名学生尝试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同学的介绍,并就同学的介绍写下若干的优点和不足,包括内容、条理、语言等方面的评价。自读课文,通过比较把握课文的内容及结构:⑴自读课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关于北京街头吆喝的哪些内容?与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异同?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⑵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相关提示如下:课文介绍的内容: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4~10段);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11段);吆喝的声调(12段);吆喝的音韵节奏(13段)等。课文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如下板书:10/21作者的感情: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⑶在讨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参考提示:首先,要将要介绍的事物分成若干“类”(或若干方面的内容);其次,将这些“类”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安排好先后顺序;最后,应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和上下连接的过渡句。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⑴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教师也可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京味语言的示范)⑵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2、交流与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此题意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答案不求同一。教师宜引导学生从现代城市形象的角度来思考,并最终落实到“关注生活”这一目标上去,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堂讨论后,可让学生以“城市的吆喝”为话题作文,作11/21为课外拓展延伸的作业。批改后,出一期作文展。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第四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及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牛奶1、师:同学们,五一假期刚刚结束,谁来谈一谈这七天你去哪儿旅游了?学生自由畅谈。老师也利用假期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旅游了一趟,并有幸随旅行团参观了上海光明集团牛奶的整个生产流水线,机会非常难得,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块去看一看呢?2、课件播放生产过程师:看了刚才这些,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产牛奶的整个过程中,工人们应该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做一个盒子要用多少材料,一个牛奶盒12/21可装多少牛奶,一只箱子可装多少盒牛奶……)3、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用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格式_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