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写作讲义李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目录第一讲经济学的方法一、哲学中的方法和方法论二、几种重要的方法论三、经济学研究的方法第二讲经济学的研究一、经济学研究的类型二、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三、经济学研究的能力和品德第三讲经济学的写作一、写作的重要性二、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三、论文结构四、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附录1、关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2、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3、有关经济学方法和研究的参考书目4、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课程5、经济学的学科分类6、关于经济学、工商管理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与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建议7、几篇相关文章在台州读萨缪尔森哈佛校长的两个“S”“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袁隆平与院士中国的管理学中的工程管理院士汉芯事件无人担责是对学术腐败的纵容是学术良知还是学术自负?科斯定理的几种版本第一讲经济学的方法一、哲学中的方法和方法论哲学是人类关于思维、实践的智慧和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哲学为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如斯密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观,而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许多经济学家是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信徒。何况,经济学是在近代社会才从道德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哲学与经济学自始至终有着亲密的接触,历史上的许多大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洛克、休谟、约翰·S·穆勒、马克思、哈耶克、M·弗里德曼,在政治、社会、道德哲学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主要学习哲学,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其伦理学讲义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译本)出版,其法学、政治学讲义1896年以《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译本)出版。“方法”一词至少包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重含义。方法既包括认识、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方法论(methodology),也包括应用性的具体方法(methods);既包括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形成非精神产品的实践、操作的方法。比较而言,方法论是指对给定领域进行探索或采取行动的一般性的方法、途径或程序,包括哲学上的认识论、知识论中的方法论,某一领域或学科中的方法论;而方法是指做某件事的技术、工具或程序,是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的技术、工具或程序。方法论是人类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思维和实践方式的一般方法。近现代哲学家曾经提出了诸如经验论、怀疑论、唯物辩证法、语言分析哲学、实证主义、历史学派、规范主义、实用主义、个体主义等各种方法论。在哲学门类中,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又是专门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的哲学分支。在科学哲学史上,有经验论(如培根、霍布斯)与唯理论(如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之分,有形而上学与分析哲学之分,有反黑格尔主义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权力,个人意志)与科学主义之分。人类所存在和关注的世界或者宇宙包括人类本身,以及人类是在的地球、太阳系、宇宙,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这个意义上,方法论可以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分为关于整个世界或者宇宙的方法论,关于生物界的方法论,关于人类这种特殊生物的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即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关于人类某一领域的方法论(即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如文学、经济学的方法论)。例如,实证主义是一种适用于整个世界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只是适用于人类社会且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的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化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每一个学科或领域都有其一般性的方法论,而各个学科本身又有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如美国经济协会《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创立的对经济学文献的主题分类系统(JEL分类系统)就是将经济学分为经济学总论和教学(GeneralEconomicsandTeaching)、经济学思想流派和方法论(SchoolsofEconomicThoughtandMethodology)、数理和数量方法(MathematicalandQuantitativeMethods)、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与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MacroeconomicsandMonetaryEconomics)。一门学科研究的方法既是学科本身的组成的部分,也显示和决定着这门学科的科学性。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这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定义。如果把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典范,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经济学至少在形式和方法上最接近于科学。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性质的影响,也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哲学、方法论的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信仰和哲学观念直接影响着他对经济问题和研究方法的选择。现代经济学已经按照自然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分析和评价系统,如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和严密的逻辑,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深入运用,经济学研究中的分工、竞争、合作、交流、评价制度。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首次授予弗里希和丁伯根,是因为他们给予经济理论以数学的严密性,把经济学发展为数学的和定量的科学。在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上,应当从自发地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到自觉地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二、几种重要的方法论经济学已经进入了自觉、系统运用哲学中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近年来,尽管归纳或演绎、证实或证伪等某种方法主宰经济学研究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过,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规范主义、个体主义仍然是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哲学方法论。如果准确地理解经济学上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就要了解实证主义、个体主义等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内涵。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从近代哲学过渡到现代哲学的跨时代的哲学思潮。现代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以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为开端,而逻辑实证主义正是在实证主义思潮的激荡下诞生的。实证主义哲学由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所开创,经历了孔德、约翰·S·穆勒(1806—1873)、斯宾塞(1820—1903)为代表的实证论,马赫(1838—1916)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先驱、石里克(1882—1936)、卡尔纳普等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等发展阶段。经验与实证:实证主义所谓的“实证”、“经验”与通常的“实证”、“证明”、“证实”、“经验”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培根用“经验”表示受客观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反应,这种反应反映了客观存在,即坚持对经验的实在论解释。但贝克莱(1685—1753)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1711—1776)认为,我们永远不可知世界的本质,因此感知或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从感知中派生的幻象,所谓的经验并不是客观实在而只是主观的感觉。孔德认为,人们只能凭主观经验去感觉事物的现象,一切现实的认识都有必然的相对性,唯一可靠的认识是感性经验,而谈不到认识事物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为这些特性本来并不存在于事物本身,理论只能停留在描述经验的低层次,理论都必须从主观经验得到实证。实证主义坚持只有通过观察(感知)获得的经验知识才可信赖,极端的实证主义甚至怀疑推理和理性在获得可靠知识上的有效性。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也否认经验与客观实在的严格对应,但并没有把主观经验与客观对象完全对立起来,而承认主观经验与外部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联系,是整个认识过程中最可靠的依据,承认理性在建立理论上的作用。穆勒作为归纳逻辑和实证主义的重大代表,认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只限于现象,不能认识现象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认识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结为确定现象间的顺序、并存和相似等关系,归纳法是人们所能达到的一切可靠性认识的终极的、唯一的源泉。穆勒提出了五类判断和归纳五法,即一致法(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剩余法、一致差异结合法等穆勒五法。马赫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马赫认为,“设想世界上只有我和我的感觉存在”,这样的思维是最经济的。他又认为,思维经济原则是指“花费尽可能少的思维,对事实作出尽可能最完善的陈述”;通过思维去模写事实中对我们较重要的那个方面。莫里茨·石里克在1921年担任基尔大学物理学教授,1922年担任维也纳大学归纳哲学教授,此后以他为中心,形成维也纳小组,吸收罗素的逻辑分析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把实证原则与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把科学理论“还原”为“感觉材料”,即还原为从经验上可检验的具体内容,把哲学任务缩减为对已有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逐渐形成了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原子命题:世界最基本的单位既不是客观存在的最小的物质原子,也不是纯精神的理念,而是介乎二者的原子命题。原子命题是不包含和自身不同命题的命题,如“小张今天感冒。”否则就是复合命题,如“小张今天感冒,因为他昨天去八一湖冬泳过”。原子命题是由原子事实构成的(纯粹)逻辑实体,而原子事实又是由纯粹的感觉材料构成的、经过严格精选与简化的最基本的事实,各种芜杂的事实都可以转化为原子事实。纯粹逻辑是先天的形式,原子事实是后天的经验,科学知识由二者按一定的形式构成,要确定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就必须把它的形式还原为逻辑(向上还原),把它的内容还原为经验(向下还原)。罗素、弗雷格就把数学还原为逻辑,并试图从逻辑公理中推出各种数学定理,以证明数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而逻辑实证主义重视科学知识的向上、向下还原,特别是向下还原,从可观测的经验事实出发,经过归纳逻辑去构造理论并检验知识。不过,现代的归纳逻辑已经不是经验—归纳法、归纳—演绎法等传统的方法,如反归纳主义的惠威尔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演绎的途径去掌握,即先猜测地提出假说(而不是经验),据此演绎出可用经验检查的理论,然后用归纳法加以检验。这样,从原子命题,可以演绎出世界上一切真命题,而其他那些不能还原为感觉材料的命题属于不可证实的形而上学,应当加以抛弃。语言分析: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许多问题之所以引起分歧和争论,往往由于对语言概念(科学名词术语等)涵义理解不同(一词多义),或者由于词汇的用法(句法,上下文联系,不同情况等)各人不同而引起。因此,哲学上的争论,如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往往并非本体论上的根本分歧,而是对相关的哲学概念及其用法不同,这可以通过语言分析加以解决。两种真命题:卡尔纳普把真命题分为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前者主要指数学,仅用逻辑方法证明其真伪,后者包括各种具体的自然学科,靠经验材料证明其真伪。综合命题又分为用观察语言表述的命题、用理论语言表述的命题,真正科学的理论语言必须能全部还原(包括间接地全部还原)为观察语言并加以证实,否则就属于形而上学。莱辛巴哈把真命题分为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前者是可以直接证明其真伪的观察命题,后者是不能直接证明其真伪、但可以设法把它还原为一系列间接命题而间接证明。如:“太阳内部的温度是40000万度”是一个间接命题,但这一高温命题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的数据和光谱分析结果而确定。莱辛巴哈(1891—1953)认为,间接命题与其一系列直接命题不是逻辑等值的,因为间接命题的涵义不能为直接命题(不管有多少)所穷尽,它还有“剩余意义”,不过间接命题与直接命题之间可能有概率蕴涵关系,一个间接命题如果能够确定其概率(即可靠程度的度量表示),就是有意义的,属于科学范围,不必追求百分之百的绝对证实。莱辛巴哈初期认为,事物可观测部分与不可观测部分是有联系的,根据可观测部分,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去推断不可观测部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莱辛巴哈后来认为,只有宏观世界的不可观测部分才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特征:逻辑实证主义一般强调从经验出发,运用归纳逻辑去概括理论并证实理论。(1)逻辑:为解决一个哲学问题,就必须对人们用来陈述这个问题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因此语言逻辑分析在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语义学,掀起了“日
本文标题:经济学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