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XXXX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另有同步试题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平均速度第一章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m)2、单位间的换算:刻度尺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5m/s=km/h720km/h=m/s常见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75一根头发丝直径约:75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约:3乒乓球直径:40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长江全长:6400μmμmmmmmmmmkm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①零刻度线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0~8cm1mm2.放: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③刻度尺放正3.读:①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ABC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2.32cm2.33cm数字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2.42.40三、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3.减小误差的方法: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D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时间的测量与单位1、国际单位:秒(S)2、单位间换算:1s=ms秒表60360010001h=min=s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化曲为直(1)测多算少法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速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2、相同时间比路程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裁判比较法)(观众比较法)(观众比较法)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1、公式:2、单位:(1)国际单位:m/s(2)其他常见单位:km/h1m/s=3.6km/htSv=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人步行:1m/s–1.5m/s3.6km/h--5.4km/h骑自行车:5m/s18km/h汽车:30m/s108km/h声速:340m/s光速:3×108m/s三、计算题:1、格式:2、类型:火车过山洞的问题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比值问题写文字说明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1、一列长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出发2h后,总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知。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学生?关于追击的问题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关于相遇的问题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A关于比值的问题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物体速度之比为4:5,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4:3B.5:2C.6:5D.2:5。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速度之比是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B如图所示是一辆桑塔纳小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小车此时的速度为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360km路程需要h。804.5理解两个特点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3.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二、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2、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v=s/t来处理。这里的V称为平均速度用V表示.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一)分析图象的能力提高两种能力V(m/s)00t(s)S(m)t(s)(a)(b)(c)0V(m/s)t(s)t(s)(d)S(m)0V与t无关s与t成正比××1.匀速直线运动:提高两种能力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二:。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二)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D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和(4)B(2)和(3)C(2)和(4)D(1)(2)(3)Ots(1)tsO(2)tvO(3)tvO(4)C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D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B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得知,物体的()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速度和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C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cm/s。0.7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5(4)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路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40km/hC.45km/hD.50km/h解:汽车全程做变速运动问题,汽车的前半程和后半程做匀速运动,设全程为s,则故本题应选B。12121222240km/h11223060sssssvsstttvv注: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熟悉平均速度的公式,分清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的区别。小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是v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2122vvvvv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在全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40km/hC.45km/hD.50km/h解答:全程共花时间2t,总路程sv1tv2t故本题应选C。121230kmh60kmh45kmh222vtvtvvsvttABtt小结: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2vvv11150m8.3m/s6ssvt22250m=7.1m/s7ssvt前50m平均速度:后50m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全程时间:3126s+7s=13sttt333100m=7.7m/s13ssvt1.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2、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3.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解: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通过的路程s=1600m+200m=1800m=1.8km火车的速度是v=36km/hsv1.8km36km/ht===0.05h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本文标题:XXXX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另有同步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