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1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2003年9月一、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一般为3-4年。课程学习应在一年之内(最多一年半之内)完成。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应修读不少于12学分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如下:㈠必修课8学分1、马克思主义当代社会思潮(第一学期结束)2学分2、第一外国语(第一或第二学期)2学分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各占1/23、第二外国语2学分一外为英语的二外为选修课,一外为小语种的二外必修英语4、专业共同课(2门)2学分/门全院除个别专业外,应上“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㈡选修课(不少于2门)4学分本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主干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4、补修课程记成绩不计学分跨学科考生应补修经济学科2门主干课程,全院统一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任选两门。5、课时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时:一门课一个学期为54课时(2学分),3课时/周;或36课时(2学分),2-3课时/周。每学期上课周数为17-19周,考试周为2周;新生第一学期上课周为16-18周,考试周为2周。三、培养方案的执行本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从2003级博士生入学开始执行,往届博士生可参照执行。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2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1、国际金融2、3、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5421讲授马列学院第一外国语14421、2讲授外语学院第二外国语14421、2讲授外语学院DB41000101高级微观经济学⑴5421讲授蒋殿春DB41000102高级微观经济学⑵5421讲授李长英DB41000203高级宏观经济学⑴5422讲授柳欣DB41000204高级宏观经济学⑵5422讲授周爱民选修课DX41000105*高级计量经济学⑴5421讲授张晓峒DX41000113*高级计量经济学⑶5421讲授王群勇DX41090202金融经济学⑴5424讲授讨论蒋殿春DX41090406国际金融理论专题5424讲授讨论周爱民DX41090207高级理财学5422讲授讨论马君潞等DX41090304衍生证券5422讲授讨论DX41090208货币理论与政策5422讲授讨论注:带“*”课程为必选课3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一、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二年制学生如有特殊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并由系(所)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毕业时间。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经济学院各专业的硕士生至少修满35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如下:(1)必修课21学分公共必修课6学分,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学期)3学分2、第一外国语(一个学期)3学分院定必修课9学分,包括:1、中级微观经济学⑴⑵3学分2、中级宏观经济学⑴⑵3学分3、中级计量经济学⑴3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由各系所按专业自定2门专业课。(2)选修课14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14学分,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可以跨专业、系所选课。二年制学生一般要求在3个学期内修完全部课程,三年制学生可在4个学期内修完全部课程。5、课时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时:一门课一个学期为54课时(3学分),3课时/周;或36课时(2学分),2课时/周(上18周),或3课时/周(上12周)。在泰达学院上课,上午为4课时,下午、晚上为3课时。每学期上课周数为17-19周,考试周为2周;新生第一学期上课周为16-18周,考试周为2周。三、方案的执行本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从2004级硕士生入学开始执行。2004年3月4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1、国际金融学2、货币银行学3、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31讲授马列学院第一外国语31讲授外语学院MB41000106中级微观经济学⑴5431讲授李荣林MB41000107中级微观经济学⑵5431讲授李长英MB41000208中级宏观经济学⑴5432讲授柳欣MB41000209中级宏观经济学⑵5432讲授丁继红MB41000210中级宏观经济学⑶5432讲授刘晓峰MB41000211中级计量经济学⑴5432讲授张晓峒MB41090212货币经济学5432讲授刘澜飚MB41090313金融经济学⑷5433讲授刘晓峰选修课MB41150101微分方程5431讲授赵胜民MB41150202随机过程⑵5432讲授赵胜民MB41090114公司财务学5431讲授王东胜MB41090215投资学⑵5432讲授李雪莲MX41090319财政与税收理论研究3623讲授王新建MX41090120高级商业银行管理学3621讲授李志辉MX41090121比较金融制度3621讲授徐保满MX41090322国际金融与汇率理论研究3623讲授马君潞MX41150203金融工程学⑴3622讲授周爱民MX41090325微观银行学3623讲授马晓军MX41090327宏观银行金融学(全球视角下的银行金融学)3623讲授沈中华MX41090326财务报表分析3623讲授何青MX41090228房地产金融系统运行分析3622讲授徐保满注:学生必需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21学分,选修课至少14学分。选修课学分中的10学分必需在本专业选修课中选择,其余课程可以在本专业及本专业以外选修。5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1、投资学与资本市场2、3、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31讲授马列学院第一外国语31讲授外语学院MB41000106中级微观经济学⑴5431讲授李荣林MB41000107中级微观经济学⑵5431讲授李长英MB41000208中级宏观经济学⑴5432讲授柳欣MB41000209中级宏观经济学⑵5432讲授丁继红MB41000210中级宏观经济学⑶5432讲授刘晓峰MB41000211中级计量经济学⑴5432讲授张晓峒MB41090114公司财务学5431讲授王东胜MB41090215投资学⑵5432讲授李雪莲选修课MB41150101微分方程5431讲授赵胜民MB41150202随机过程⑵5432讲授赵胜民MB41090212货币经济学5432讲授刘澜飚MB41090313金融经济学⑷5433讲授刘晓峰MX41090120高级商业银行管理学3623讲授李志辉MX41090223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3622讲授高凤龙MX41090324证券投资分析⑵3622讲授周爱民MX41090322国际金融与汇率理论研究3623讲授马君潞MX41090121比较金融制度3621讲授徐保满MX41090325微观银行学3623讲授马晓军MX41090327宏观银行金融学(全球视角下的银行金融学)3623讲授沈中华MX41090326财务报表分析3623讲授何青MX41090228房地产金融系统运行分析3622讲授徐保满注:学生必需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21学分,选修课至少14学分。选修课学分中的10学分必需在本专业选修课中选择,其余课程可以在本专业及本专业以外选修。6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工程研究方向:1、金融分析2、3、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31讲授马列学院第一外国语31讲授外语学院MB41000106中级微观经济学⑴5431讲授李荣林MB41000107中级微观经济学⑵5431讲授李长英MB41000208中级宏观经济学⑴5432讲授柳欣MB41000209中级宏观经济学⑵5432讲授丁继红MB41000210中级宏观经济学⑶5432讲授刘晓峰MB41000211中级计量经济学⑴5432讲授张晓峒MB41150101微分方程5431讲授赵胜民MB41150202随机过程⑵5432讲授赵胜民选修课MB41090212货币经济学5432讲授刘澜飚MB41090313金融经济学⑷5433讲授刘晓峰MB41090114公司财务学5431讲授王东胜MB41090215投资学⑵5432讲授李雪莲MX41150304固定收益证券3623讲授MX41090324证券投资分析⑵3623讲授周爱民MX41150203金融工程学⑴3622讲授周爱民MX41090223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3622讲授高凤龙MX41150305衍生金融工具3623讲授MX41090325微观银行学3623讲授马晓军MX41090327宏观银行金融学(全球视角下的银行金融学)3623讲授沈中华MX41090326财务报表分析3623讲授何青MX41090228房地产金融系统运行分析3622讲授徐保满注:学生必需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21学分,选修课至少14学分。选修课学分中的10学分必需在本专业选修课中选择,其余课程可以在本专业及本专业以外选修。7课程编码:DB41000204课程名称:高级宏观经济学⑵英文名称:AdvancedMacroeconomics⑵授课教师及职称:周爱民教授主要内容简介:作为经济学、金融学以及世界经济各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基础课,本课程以美国大学主流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蓝本在总结概括前人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与增长理论领域所做贡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以跨时最优规划方法所进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旨在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和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实证分析的建模与分析能力,培养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人才。第一部分:总结概括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左派凯恩斯模型及其他流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部分:介绍罗默、卢卡斯、阿罗以及宇泽弘文(乌扎华)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以及理性预期的、货币主义、非均衡的和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第三部分:系统介绍布兰查德、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运用跨时最优规划所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方法,并以该领域里的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改变问题。教材:高级宏观经济学,周爱民编著,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TheEconomicImplicationsofLearningbyDoing,Arrow,K.J,ReviewofEconomicStudies,vol.,29,1962.2.LecturesonMacroeconomics,Blanchard,OlivierJ.,andStanleyFischer,MITPRESS,secondprinting,1989.(中译本,1994年,经济科学出版社).3.AdvancedMacroeconomics,DavidRomer,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1996.(中译本,199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4.StructuralistMacroeconomics:ApplecableModelsfortheThirdWorld,LanceTaylor,BasicBooksInc.,1983.(中译本,199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5.EconometricPolicyEvaluation:ACritique,RobertE.LucasJr,,CarnegieRochesterConferenceSeriesonPublicPolicy1:19-46,1976.6.SomeUnpleasantMonetaristArithmetic,Sargent,T.J.andWallace,N.,FederalReserveBankofMinneapolisQuarterlyReview,vol.,5,No.,3,pp1-17,1981.课程编码:DB41090201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1)英文名称: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s(1)授课教师及职称:范小云副教授8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在
本文标题: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