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2
产业布局的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技术条件位置、交通与信息条件经济基础人口条件市场条件政策环境综合评价•经济基础主要指一国一地区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产业基础、技术基础、管理基础等,是安排新的产业布局的出发点。•可以反映这一水平的,大体有各个产业部门、生产单位间相互联系、协作配套状况,供水、供电、交通与通讯联络等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商业网点设置、教育、文娱、体育和医疗机构等),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职工的补给等因素;特别是产业基础条件对新的产业布局影响很大。1.大量产业活动,特别是相关行业、企业在地理上相邻集聚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较好的外部经济效益。•例如,有供需关系的产业相邻不仅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交易费用,还可以紧密合作、共同发展;而相关行业的主要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使得为其服务的专门机构发展成为可能,并通过信息交流创新增强整体的竞争能力,如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成功就在于大批相关企业密集一地,促进了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互补产品地理集中具有需求拉动作用,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二者相邻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实践表明,生产力的成组布局能获取良好效益。据有关资料,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成组布局可减少投资20%,节约用地20%~40%。•例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扭转工业偏集沿海的局面、发展内地工业,国家选定了关中地区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就考虑到关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及有利的区位条件等。“一五”时期,关中地区是国家156项工程建设的集中地区之一,其项目数量仅次于东北区,在西安、宝鸡等地建立了电力机械、机床、飞机制造,电子仪表,农业机械等机械工业,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建立了强大的棉纺织工业,形成了以机械、棉花为主的新兴综合工业区。•再如,改革开放后,我国之所以把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那里布局了很多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就是因为当时东部沿海经济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技术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每投资100元所获得的利润较内陆地区高好几倍。•“二战”后,日本能在不到20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也是与其自明治维新以来的良好发展基础密切相关。2.产业布局要考虑原有的经济基础,还在于产业布局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一定的地理惯性。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及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及资本,往往选择原有的经济基础好的地区布局。•当然,对于产业布局的经济基础,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改变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例如,吉林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重点发展了煤化工、铁合金、造纸和甜菜糖等工业部门,并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是现在吉林市工业发展的条件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要充分考虑原有的工业基础及其他产业布局条件的变化,一方面着重发展耗能耗原材料少的加工业,另一方面对已有的工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化学工业在煤化工的基础上转向发展石油化工、铁合金工业和造纸工业等要控制规模等。•人,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即生产力中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影响到市场需求。这两方面的属性都对产业布局有影响。我们主要从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及其移动几个方面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人口条件与产业布局•人口数量与产业布局•人口质量与产业布局•人口构成与产业布局•人口移动与产业布局1.人口数量影响区域劳动力的数量,是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的基础•一般来说,地区内劳动力的数量与人口的数量成正比。充足的人口,特别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如利用得当,能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有利于产业布局;相反,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劳动力缺乏,工人的工资较高,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一般来说对产业布局不利。•例如,西亚某些国家石油资源的开发就受到劳动力不足的限制,不得不吸收外籍工人。而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就能吸引工业,特别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即劳动密集型行业,能使劳动力得到较充分就业。2.人口数量影响区域的市场规模及消费水平,是产业布局的依据•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供人消费,包括直接消费(生活资料的生产)和间接消费(生产资料的生产)。人口数量多少,直接影响产品的消费状况。特别对于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和服务性行业,作为消费者的人的数量、人口密度是影响这些生产部门布局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地域的人口多,尤其是收入人口(职工)多,消费的食品、纺织品当然就多,必然带动食品、轻纺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对于不便运输和易腐坏变质的产品,其布局更需要靠近人口集中的消费中心,如家具制造业,农业中的乳畜业、园艺业等。因此,在大城市都集中了食品工业、家具制造业等部门,大城市郊区都建立和发展了乳畜业和园艺业。•由于这些生产部门的产品需要量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因而,它们的分布图与人口密度分布图往往是一致的。因此,这些部门都在进行以人口为基本对象的需求调查,作为确定市场规模及产业布局的依据。人口质量与产业布局•人口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科学文化水平、生理心理状态、劳动技能和意识等,一般表现为劳动人口具有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人口质量决定区域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高素质的人口和劳动力是发展高层次产业即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美国的高技术产业都位于具有高素质人口和劳动力的地方。例如,美国的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县,沿谷地延伸50多千米,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值占全国的40%,占世界的20%—25%。美国硅谷所以分布于此地,主要是由于附近有强大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斯坦福大学位于帕洛阿尔托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在附近,还有其他一些高校在谷地里,集中有6000多位博士,占美国博士最多的加州的1/6,此地设有5个电脑公司。•今后的社会生产是日益高度自动化、科学化的生产,也应是技术构成不断提高更新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水平高、科学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对产业分布无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人口质量也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人口构成与产业布局•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自然构成(如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的社会构成(如城乡构成、民族构成等)。人口构成状况反映了人口组成的实质,人口的各种构成对产业布局都有一定的影响。人口性别构成与产业布局•一方面,有些行业适合妇女劳动力,如纺织业;有些工业部门则仅适合男劳动力,如采矿、冶金、重型机械制造业,而地区人口的性别构成一般都应该是男女大体相等的,在产业布局中要考虑这个因素。•例如,前苏联伊凡诺夫市是著名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又是单一的纺织工业中心,其他工业很少,致使该市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7∶1,给工人建立家庭造成困难。•即使在一个城市中的各个区域布局工业,也应注意到人口性别这个因素。例如,北京市20世纪50-60年代在西郊石景山区主要建设冶金、发电等重工业,东郊主要发展纺织工业,结果男劳动力集中在西郊,女劳动力集中在东郊,对工人组织家庭带来不便,给工人上下班、城市交通都造成困难。•另一方面,性别不同,消费需求结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物资和服务供应,在微观和中观上制约着产业布局。•例如,男性人口对烟酒、女性人口对于美容美发各有不同偏好需求,在相关的产业布局也需要考虑。人口性别构成与产业布局人口年龄构成与产业布局•人口的年龄构成直接决定劳动力资源的比重,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同时,不同年龄组的人口对社会有不同的需要,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会增加对文教设施的要求;老年人口比重大,对医疗、福利事业的要求也随之增大,这些都会诱导相关产业的发展。人口城乡构成与产业布局•人口城乡构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取向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体现。•一般城镇人口就业基本上非农业,消费水平高且复杂,食品消费比例小。•城乡人口构成状况也是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既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也对产业结构提出了要求。城镇人口比重高的地区,第一产业发展水平高但比重小,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人口民族构成与产业布局•首先,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特殊的劳动素养、生产技能。例如,蒙古族人善于畜牧,朝鲜族人善于种植水稻等,进行产业布局时,就要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另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些民族需要特殊的消费品,产业布局一定要照顾到各民族的特殊风俗习惯和特殊的消费需要,这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民族政策问题。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发展他们需要的生产行业,保证他们的特殊需要,如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发展制靴业等。人口移动与产业布局•人口移动即是生产者的移动,也是消费者的移动。人口移动改变了劳动力数量、质量的空间格局,也改变了消费市场的地域分布格局,进而在成本和市场两个方面改变着产业布局。市场条件•如果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从生产的可能性方面影响产业布局的话,则市场条件是从生产的必要性方面影响产业布局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条件,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规模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类型与规模。•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即为了支撑某一项经济活动所必须的最小需求量。市场规模只有达到需求门槛以上,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某种产业是否布局,重要前提就是对其产品的需求是否达到需求门槛以上。•此外,产业布局的规模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需求规模。•市场需求结构也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类型。•市场需求特点往往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不同区域,由于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不同因素,可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不同类型。•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合理集聚。•一般充分的市场竞争会从多方面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利于产业的集聚;相反,市场竞争不足或者竞争过度都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企业选择相关区位。•另外,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也往往构成产业布局的重要砝码。•市场条件的变化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市场需求,包括产品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的变化随时都影响产业活动的内容、结构和分布。产业布局时,必须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改变产业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例如,东北经济区农业结构的变化,直接与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有关。在半殖民地时期,发展商品经济最初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着重发展了小麦与大豆种植业,其他农业部门主要是为了满足区内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区内及国内对于粮食的急需,着重发展了高产的玉米种植业,进而进入国际市场(向东北亚地区输出玉米),以致造成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的无限制的扩大和玉米产量相对过剩的局面,而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今后随着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东北区的农业结构必将有新的变化。•再如,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大量增加,于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就在全国很多城市兴起,改变了我国以往家用电器生产局限于少数城市的布局。政策环境•政策一般反映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政府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采取率先投入、提高当地期待收入等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例如,在我国,曾经为了解决地区差别,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从而在内地建立了若干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如包钢、攀钢)、纺织工业基地(如洛阳、乌鲁木齐)、汽车工业基地(如十堰、重庆)等。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更是充分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的强大作用。•同时,政府也非常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会在一些特定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或限制经济活动的类型。•例如,在一些城市规划中确定
本文标题: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