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生活三单元7课(孙逸豪推荐)
高屋建领问鼎高考课程标准个人收入的分配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高屋建领问鼎高考课程标准财政与税收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高考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高屋建领问鼎高考高考考点财政与税收1.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财政支出(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高屋建领问鼎高考2.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3.税收及种类(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高屋建领问鼎高考4.依法纳税(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高屋建领问鼎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趋势本单元的内容是近5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1.从内容来看,在近5年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考查了分配制度;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和作用;特别重要的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财政和税收的作用。高屋建领问鼎高考命题规律2.从命题的形式来看,本单元考的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不多,从已经出现的主观题看,主要都是考财政的作用,能力要求较高。3.从命题模式来看,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当前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屋建领问鼎高考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决定分配(1)决定分配方式。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要实行的分配制度。考点知识梳理生产资料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知识梳理按劳分配及其作用2.(1)含义:(2)基本内容和要求:(3)实行的必然性(4)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和意义:(5)地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考点知识梳理(1)含义:。(2)基本内容和要求:。2.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考点知识梳理实行的必然性(3)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考点知识梳理(4)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和意义:。(5)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地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提示】(1)我国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考点知识梳理(2)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应弄清以下几点: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对象——个人消费品;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了效率原则;按劳分配消灭剥削,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原则。考点知识梳理(3)按劳分配存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内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都属于按劳分配。但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工资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收入。考点知识梳理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知识梳理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即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②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2)个体经济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资本要素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提示】(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要注意两点:第一,它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第二,它属于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应注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只有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分配,土地、信息等也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的生产要素。(3)要注意区分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和意义①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需要。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基本生活经济利益考点知识梳理(2)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公平合理有序合理比重注重公平【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把公平理解为平均,结果会奖懒罚勤,既不利于提高效率,也损害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如果忽视公平,分配不公,效率的提高也会失去良好的环境,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内涵: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②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资源有效利用物质前提保证考点知识梳理(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一方面,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考点知识梳理资源利用效率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又要防止;既要落实,又要提倡;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考点知识梳理平均主义收入差距悬殊分配政策奉献精神【提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统一是可以实现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考点知识梳理1.判断: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答案:×2.判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答案:×考点知识梳理3.判断: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答案:√4.判断: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答案:×5.判断: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答案:×考点知识梳理6.判断: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答案:×7.判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8.判断: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答案:×考点知识梳理9.讨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答案: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考点知识梳理(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氏族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困。考点知识梳理(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这部分人与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考点知识梳理1.正确认识我国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其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疑难问题突破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来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第二,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依然占较大的比重。疑难问题突破第三,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如我国规定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以公有制企业中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疑难问题突破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疑难问题突破(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疑难问题突破(3)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价格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下,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疑难问题突破(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是要加大税收等经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疑难问题突破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促进效率与公平,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疑难问题突破【特别提醒】目前,经济学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它是指在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人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使其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考点知识梳理(2009年高考安徽卷)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债务收入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D.资本收入经
本文标题:经济生活三单元7课(孙逸豪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