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研究】经济统计改革我们的观点□完善经济统计的制度与指标CF40专栏文章□黄益平:谎言、糟糕透顶的谎言和统计数据□张涛:新形势下中央银行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马骏: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国际经验CF40观点□吴晓灵:将GDP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中去除□魏加宁:统计部门应实行垂直管理□管涛:改进数据披露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诸家观点□斯蒂格利茨:盲目追求GDP会误导政策□纪宝成:中国统计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王少阶:着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一周资讯要点】宏观经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1%,CPI同比上涨2.6%□温家宝认为调控导致经济增速回落□美联储下调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金融市场□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大幅减少□IPO重启后上市的公司约三分之一股价破发□央行授权中银香港为台湾人民币现钞清算行第64期2010年7月19日【专题研究】经济统计改革我们的观点:完善经济统计的制度与指标摘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目前的统计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在衡量产出中存在扭曲,二是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福利,三是没有考虑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经济统计中还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统计监督体系。因此,我国应首先从制度上对统计体系进行改革。在这一基础上,改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我国应不断完善国民统计系统,对国民福利进行更全面地衡量,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可靠依据。1920年代,大萧条的惨痛教训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得很多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学者意识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NBER)在库兹涅茨的领导下开始进行经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研究工作,并逐步发展成一套系统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然而,目前的统计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在衡量产出中存在扭曲,二是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福利,三是没有考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统计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等方面问题备受关注。对于中国而言,还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统计监督体系。因此,我国应首先从制度上对统计体系进行改革。在这一基础上,改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我国应不断完善国民统计系统,对国民福利进行更全面地衡量,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国民账户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国民帐户系统(NAS)包括经常项目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及资产负债表四大主要部分,它为评估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念性框架。然而国民账户系统自创建以来,对一些根本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饱受许多经济学家诟病。首先,国民账户系统在衡量经济产出方面存在扭曲。作为衡量一国经济产出的重要统计变量,GDP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GDP没有包含家庭生产、地下经济活动等非市场性经济活动;另一方面,GDP不能反映产品质量改进的影响。例如,随着科技快速进步,电子类产品价格急剧下降,但质量却在快速提高。其次,国民账户系统没有考虑社会福利因素。包含环境污染在内诸多恶化社会福利的因素没有被国民账户统计所包含。跟据有关文献研究,在印度尼西亚,如果把环境问题记入国民账户系统的话,会使得他们的GDP年增长率下降3%。不仅如此,一些对社会福利没有贡献,或者贡献为负的经济活动甚至被涵盖在国民账户统计中。因此,最终的统计数据与真实社会福利存在一定偏差。再次,国民账户系统没有考虑收入分配的影响。在目前的国民账户体系中,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不能反映收入分配因素。为此,很多学者建议使用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数据以考虑收入分配的影响。然而,国民账户系统尚未计算此类数据。鉴于上述诸多问题,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对现有国民账户体系的完善,降低统计数据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性。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2011年,美国劳工部将推出一项针对时间运用的统计数据——国民时间账户(NTA)。伴随着居民在工作上花费时间的显著下降,针对其在非工作时间活动的研究越发重要。国民时间账户的研究始于2003年,2004年首次公布估值。劳工部通过电话访问,对美国居民的时间运用进行调查,进而追踪其日常活动及对这些活动的感受,以更好地反映社会福利。在国民时间账户系统中,研究人员根据人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活动编制详细的问题,从漱口到清理衣物毛絮,应有尽有。NTA一方面调查人们在不同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另一方面考察人们对不同活动的情感评价,从而对居民的幸福度有更全面的衡量。这对社会经济的福利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从图1可以看到,NTA衡量了许多国民账户系统所无法衡量的关于国民福利的信息,给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图1:国民收入账户、国民时间账户及真实社会福利三者关系图图表来源:NBER,MeasuringtheSubjectiveWell-BeingofNations,P12,中国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先前研究主要关注于使统计数据更好地反映现实,但在统计数据覆盖范围和质量等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例如,有报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联储严重低估了美国楼市下滑的破坏力。由于没有对过去十年创造的基于房地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情况进行追踪,楼市泡沫破裂的冲击被严重低估。不仅如此,有研究人员指出,过去两年的经历暴露出美国经济数据存在着重大缺陷。例如,由于使用模型的问题,衰退期间的失业人数被劳工部低估了约140万。同美国一样,中国的统计数据也面临类似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以至于出现被国人戏称为“被增长”和“被就业”的现象。特别是2001年,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Rawski发表的“What’sHappeningtoChina’sGDPStatistics?”一文,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数据真实性问题的广泛关注。Rawski教授的一个重要论据是:19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从图2可以看到,1990年代以来,中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尤其在1998年,能源消耗增长率降至-4.1%,而同期的GDP增长率却仍然高达6.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局,中钢协另一方面,中国统计数据也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例如,晚近十余年,产能过剩治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但统计部门却没有定期系统地公布各行业产能利用率数据。尽管部分行业协会定期公布其产能数据,但由于统计方法、口径等方面的差异,算得的产能利用率不尽相同。从图3可以看到,利用不同数据来源计算的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数据并不相同,而且同相关政策文件给出的数据也存在较大差异。完善我国统计体系的有关建议在我国经济统计系统缺陷的背后,蕴含着大量的深层次的系统性、制度性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现行的统计体系下,统计部门容易受到各级政府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的缺失,甚至成为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政绩工程的助手。不仅如此,由于统计数据的来源、测算方法及明细缺少透明度,这类问题并不容易发现。另一方面,我国缺乏有效的统计监督体系。目前,我们的统计体系中,各种监督都属于统计体系中的自我监督,在这种监督体制下,没有有效的机制使得上级监督机构对下级统计部门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监督。鉴于上面的情况,我们的统计改革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改革目前的统计体系。不仅要保证统计机构的独立性,还要加大统计数据来源、测算方法及明细的透明度,以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研究。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一个独立于统计体系的监督机构,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扩大经济统计数据的覆盖面,把更多的对宏观经济调控及宏观经济分析有重要影响的数据加入到经济数据统计中,同时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细化,使得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分析更加准确。最后,从长期来看,我们应尽量使我国的统计数据反映真实的社会福利状况,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中国金融40人论坛研究部专栏文章谎言、糟糕透顶的谎言和统计数据论坛成员黄益平关于世界上有三种谎言即谎言、糟糕透顶的谎言和统计数据的说法(”Therearethreekindsoflies:lies,damnedlies,andstatistics”.),据说最初出自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之口(BenjaminDisraeli),不过它的广泛流传却是因为马克·吐温的引用。将统计数据与谎言相提并论,显然有失公允。不过如果以此来比喻中国目前的统计数据与实际经济脱节的程度,可能还是比较贴切的。中国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常性话题。国际投资专家在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国内老百姓也对统计数据存在普遍的怀疑,所谓的“被增长”和“被就业”等现象,正是反映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收入、价格等数据与实际生活感受之间的巨大差别。客观地说,统计数据存在误差在所难免,这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比如说统计部门在报告了GDP增长的初步估计值之后,通常会在得到更全面的资料以后进行修正。再比如说,像收入和价格等数据,因为反映的是全国的状况,可能会与局部地区居民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经济数据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已经不是简单的统计误差或局部现象所能够概括的了,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当前经济统计体系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键的数据不准确。比如GDP到底增长了多少?谁也说不准。(2)重要的数据不统计。比如环比数据更准确地反映近期经济的走势,对投资者和政府的决策都非常重要,但统计局就是不报告。(3)报告的数据没有用。比如说城镇登记的失业率,这个数据根本不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却常年统计,乐此不疲。我们可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国内生产总值(GDP)大概是最重要的经济数据,起码对中国政府来说是这样的。因为没有更准确的关于消费、投资和利润等的数据,投资者也非常关注GDP的数据。但GDP也可能是中国统计体系中最不可靠的数据。有些数据比如说市场价格是通过调查得到的,但GDP是估计出来的,人为因素可能更多一些。而恰恰因为GDP数据事关社会稳定甚至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治前途,GDP估计的过程就难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绝大多数国内外投资专家都认为中国GDP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尤其是当经济形势出现拐点的时候。比如说,国家统计局报告1998年真实GDP增长7.8%,与政府8%目标的接近程度实在令人可疑。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不得不纷纷作出自己的判断,有些认为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不。更糟糕的是,各省的GDP增长率一般都高于全国平均数据,几乎年年如此。一个以政府雷厉风行和行政效率著称的国家,居然拿不出一套上下一致的GDP数据,实在是匪夷所思。不仅如此,统计部门还常年发布一些误导普通读者的数据,比如报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零售总额,但就是不统计投资与消费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指的是在投资项目上到底花了多少钱,它包括许多来自土地和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与GDP里的投资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社会零售总额仅仅是指社会大众在零售商店的花费,只是总消费的一个部分。我们知道投资与消费两块加在一起要占到GDP的90%以上。但是因为统计部门不及时报告投资与消费,很容易令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投资(其实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消费(其实是社会零售总额)增长18%,GDP怎么可能只增长了9%?这样的疑问对于统计专家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我们的统计数据仅仅是做给统计专家看的吗?经济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价格指数,也是一个广遭诟病的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可能被低估或高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住房价格的作用。在一般统计方法中,房价不能直接进入CPI,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投资产品。不过住房确实也是老百姓消
本文标题:经济统计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