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校本培训个人总结【范例8篇】
校本培训个人总结【范例8篇】如何寻找优质范文呢?在撰写前,我们可以先上网查找相关的范文范文。模仿参考范文的思路与构思方式,会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此,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我认真制作了这篇“校本培训个人总结【范例8篇】”,请您浏览以下页面内容!校本培训个人总结【第一篇】看了xxx老师对于“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的讲述,让我们认识到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还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对于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x老师就“如何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实让教材承载和发挥起它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服务”这方面向我们讲他的经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应该为伙伴关系,“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就是teacherasmaterialsdeveloper。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要以尊重教材为基础,要读懂教材,用好教材。下面我说说在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中我所学到的:a.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正确的使用教材,深刻理解“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这三句话。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要以尊重教材为基础,要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另外要处理好教材的三个关系:教材与教师的关系;教材与课标的关系;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b.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和使用,首先要用心分析,深刻理解教材,不仅要注重课时分析,还要注重单元分析,要注重单元之间的分析。其次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总用普适性的语言,大而空的语言;侧重内容本身的分析;是什么?分析每部分的独到之处;听力部分的独到,板块中词汇的复杂等;表述是要有层次和逻辑;要包括重、难点。c.怎样抓住文中蕴含的情感教育线索(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每个单元都蕴含着一条情感主线或是趣味点,善于从中挖掘情感教育资源d.运用教材要灵活,可以多些延展性的训练,让学生真正的将课堂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师与教材的关系”部分,当x老师讲到“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时,真是说到了我心坎里去了。在学习“国培”之前,我上英语课时,总是把教材当做圣经一样,把它从头到尾地细细地讲完,虽然下的功夫不少,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然是甚微,任凭我怎么去努力,还是不能改变现状。今天学习了xxx老师的讲座《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原来我从没有认真地去分析教材,对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不准确,没有根据学情去设计教学方案,没有创造性地去开发、利用教材。用一句来说,我就是“教教材”。知道自己的结症后,我明确自己以后的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从教材、学情进行整体分析,确立每个单元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情,以人为本,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采用听、说、玩、演、唱、画、做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让教学活动真正地回归现实生活。校本培训个人总结【第二篇】一、教研活动概况。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活动时间:组织负责:夏正仁课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介绍我自己》课例执教:温海娜活动成员:夏正仁、温海娜、金阳召(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活动目标: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步骤一:明确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时间:2005年10月10日地点:学生机房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对解决的方案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产生问题的因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1、教材因素。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1对于重复、雷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压缩课时的方法。(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本身就不足。)2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2、环境因素。网络中有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如在线小游戏),学生对它们的兴趣程度超过了对教师指令的兴趣,这大大地降低教学指令的有效性。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上网加以限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3、学生因素。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对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提高有影响。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2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4、教师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教学指令有效性的。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步骤二:科学调查,寻找理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时间:2005年10月12日~10月19日地点:学生机房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为了对解决教学问题的设想提供依据,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备课组分别做了如下的课堂观察与学生调查。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见附1)①调查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共计196位学生。②调查的角度:学生看学生(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期望);学生看教师(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期望)。③调查的结果:④调查的结果说明:1第一题中选AB的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期待值很高,他们在主观上是愿意配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2第二道中说明有1/3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机器控制的频率还要降底些。3第三道中选B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证明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必要性。4第四题中选CD的学生很多,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适当降底教学指令的密度。5学生选择的结果说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较大的作用。2、对随堂课教学的观察。①观察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②观察的角度:听课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课教师观察开课教师指令发布的密度。③观察的结果:④观察的结果说明: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遵守指令情况随上课的时间延长呈递减的趋势。说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随时间的增长在下降,不遵守教学指令情况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后半部时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在教学前面的时间居多些,这也是学生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这说明在设计教学指令时,有必要就指令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查找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为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也要从设计教学指令方面入手。为此,我们备课组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1查找的资料: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时如何避免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美专家介绍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2讨论的要点:a、教学的内容与选择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指令的内容吸引学生。b、指令发布的语言要简练、清晰,不要重复发布。c、设计指令时目的性要明确,避免出现无教学目的指令。d、设计评价指令时,要以考虑对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技术上支持学生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指令的有效性。e、指令的发布次序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4、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备课组对七年级上册的《介绍我自己》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讨论结果整理如下:①《介绍我自己》这课主要以介绍智能ABC输入法为主,教学的内容较为单调。教学的设计若按教材的叙述展开,则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利用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用局域网的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以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为目标,引出了汉字的词组输入法;以设计一幅笑脸,引出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法。③以备份网络中的信息为由,引出事本的保存操作。④指令控制方面,用控制软件广播一位学生的演示操作,其余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新课教学。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详情见附2《教案设计》。步骤三:课堂观察记录时间:20xx年11月2日地点:敖江五中人员:全体备课组成员及县教研员等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详情请见附件4中的《视频》光盘或《课堂实录》。步骤四:课后调查、研讨分析。(课堂观察结束后)让参与案例研讨的老师积极地与执教老师和上课学生进行探讨性对话,对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当堂的教学实效。对课堂的定性观察来概括、透视课堂教学特点,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简要地整理如下:①教师探讨:1教学的形式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2控制学生机器时所进行的到计时宣布太仓促些(只有让学生准备10秒的时间),引起了少数学生的抗议。是否可适当的延长时间如有3分钟的准备时间。3在教学中有部分的教学指令发布时表达不清,当学生接受后在进行练习时又进行追加指令,这时多数的学生由于忙于操作而没有接收指令。教学中应禁忌追补指令的情况发生,实在要进行追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②学生访问要点记录:A、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B、希望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象这一课样,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操作的机会,少控制同学的机器。C、教师在演示操作过程中稍快了些。③课例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先说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利用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个人简介来进行智能ABC输入法的教学,学生总体完成的情况是不错的,证明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谈教学心得时,认为本节课在具体的细节地方仍需要改进,比如语言的表达、对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及小组合作的细化等等。详情见附件3《教后反思》。三.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附:1.《学生情况调查表》。2.《教案设计》3.《教学反
本文标题:校本培训个人总结【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7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