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
第1页共26页1考生答题错误大致如下:主要反映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简答题上。政治经济学许多概念的表述是非常规范和严谨的。单项选择由于题目难度不大,主要为识记题,因此总体情况比较好,得分率较高,有不少考生得到满分。多项选择和简答题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稍有难度,失分较多。单项选择出错较多的,如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备选答案: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正确答案是B。又如,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备选答案: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正确答案是B。再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三道题有两道是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平时没有很好地理解,那么其中的几个公式是很难死记的。多项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如不少考生不能准确判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些考生干脆把备选答案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选了。对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一题的选择上,备选答案: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正确的选择应当是A、B、C、E,但考生普遍都漏选。这个问题考核对劳动二重性及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又如,对资本积聚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资本积聚:1.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2.会增大社会总资本;3.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在教科书中,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是放在同一章节中论述的,于是相当部分考生把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以致无法作出正确选择。简答题错误的,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之前应首先进行哪些社会扣除?此题共有6个要点。①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②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③社会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④社会管理费用;⑤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⑥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所设立的基金。多数考生不能完整回答,部分考生虽然答有六七点甚至更多,如应扣除折旧费、失业救济金、国防开支等,都是对的,但由于没有用专门的经济范畴来表述,总是挂一漏万,无法获得满分。以上种种,反映了考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准确和完整。审题失误,答非所问这类错误失分是最可惜的。我们每年都提醒考生要注意审题,但还是有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审题失误较集中的是简答题。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应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回答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垄断资本家获取大量高额垄断利润后,国内缺少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而言,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二是回答大量输出资本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过剩资本输出到国外,特别是投资到劳动力和土地、原材料价格等更便宜的经济落后国家,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资本输出还能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大垄断资本在海外统治的建立和加强。许多考生把题目理解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埋头回答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资本输出的可能性。由于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前面的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都是分析相对过剩资本的形成,因此可以得3分,后面部分的却不能得分。基本的答题技巧没掌握答题技巧没有很好地掌握是论述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论述题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级差地租?它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的?这三题第一步都应先回答概念,只有在明确定义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什么是级差地租、什么是金融寡头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展开下面的论述。然而,由于三个题目中只有第二题在题目中明确表示要求回答:什么是级差地租?因此不少考生在选取二、三题时,没有明确回答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什么是金融寡头,而是直接回答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原因,同样金融寡头也没有予以明确表述,这样的论述题阐述肯定是不完整的,失分令人惋惜。答题条理不清,观点不明般来说,论述题是一份试卷中最难的部分,论述题三选二,第一题为大部分考生所选,选二、三两题大致各为50%。本次论述题不需要考生联系实际应用、发挥,只需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组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考生对教科书所阐述的原理的取舍,重新组织,反映其对原理的理解、把握及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如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应该分三个层次来回答。第一层次为定义: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第二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即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是工人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的条件是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第三个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如何提高的。各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全社会各个企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余两题在题目中就非常明确有答题要点提示,如,什么是级差地租?它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要求回答定义、条件、原因和源泉四个要点。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要求回答定义、形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四点,即使是这样,仍有考生不能答到点上,或是思维混乱,七拼八凑,回答成一团乱麻。为此,建议以下几点:(一)全面复习,抓住重点。从近年的出题范围看,资本主义部分显然是重点。第2页共26页2(二)注意对概念和原理完整理解和掌握。如资本是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反映生产关系。又如资本积聚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会增大社会总资本,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等。(三)多多进行基本功训练,包括答题技巧、文字组织、表达等方面的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基本能力训练是所有科目的考试都必需的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配第、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萨伊、马尔萨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西斯蒙第、普鲁东。)(2)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1)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本章小结: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本章重点掌握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四环节、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层次性。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原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3.生产力(1)人的因素(劳动者)(2)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是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2)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3)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4)引起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第3页共26页35.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社会性质;对象;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6.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7.经济规律的特点及层次性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三种类型:所有社会形态起作用;几个社会形态起作用;某种社会形态起作用。本章小结: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重点掌握社会再生产类型、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分类、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方式分类。1.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1)按照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按照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按照实现方式:分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2.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综合性比例、部门比例、部门内部比例、地区之间比例、社会在生产各环节比例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1)狭义产业结构分类(物质生产部门):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农轻重产业结构、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2)广义产业结构分类(包括非物质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2)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5.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6.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7.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类型:(1)粗放型: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2)集约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第4页共26页4本章小结: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概念和分类。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本章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考察商品经济产生条件、价值、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规律等。1.自然经济的特征(1)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2)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3)
本文标题: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