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范例(精选4篇)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范例(精选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张思德的英雄事迹范例(精选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第一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迎接红军来家乡、长征途中艰难跋涉、奔赴抗日战场、给毛泽东当警卫战士、执行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四川仪陇县40余名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公安局、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草根演员”,为家乡干部群众上演了红色歌剧《张思德》,向革命英烈张思德致敬。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今天,冬季已经不再寒冷。红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巴山。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第二篇】张思德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的模范。他心里总想着同志,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常说:“同志们都是为打日本、救中国来到部队的。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我们要多想人民,多想同志,多做工作,少考虑个人。”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推开窑门,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在担水上山,那走路的样子显得很吃力。张思德跟着老王来到了伙房。他把窑前放着的一个榆木疙瘩搬过来,扶老王坐在上面,伸手就要给他脱鞋,老王不肯,想拦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只见老王的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上面还渗着血。看着老王若无其事的样子,张思德心里一阵心疼。老王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早晨,战士们起床出操之前,他早就起来忙淘米做饭;晚上战士们都睡下了,他还在劈柴、磨面。每当战士们练兵、生产时,他都把热腾腾的饭菜担到山上、场里。通信班的战士外出送信,他就特地把饭菜放在锅里,不管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同志啊!他往灶里添了几把柴,往锅里添了几瓢水,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然后涂上一些猪油,再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又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张思德一连几天,给老王洗好脚,涂上土豆糊糊,一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在延安的时候,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的战士都是些年青人,再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实际上是让别人多吃一些。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大家发现了。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把这些鱼洗净晒干。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当大家吃得正香的时候,他又要去打开水。可是,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张思德只好转身回来。他发现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他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小韩激动地说:“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张思德说:“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了张思德。小韩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看实在不能推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分给全班战士每人一份,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张思德关心同志、帮助同志的故事很多,说也说不完。他总是心里想着同志,充分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第三篇】张思德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张思德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减下派,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并发表悼念讲话。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第四篇】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十一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朱德总司令的故乡仪陇县,苦大仇深的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长。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奖。同年10月他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信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同年冬天他又随部队转战到四川,进入当地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指挥部当交通员,不久加入共青团。他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1935年5月,他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前,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一个警卫连。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春任班长。1940年春,张思德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信班长。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他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他在战争年代参军十一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人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四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二十九岁。
本文标题:张思德的英雄事迹范例(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8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