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1)经济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2)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中世纪时代,.尽管中世纪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有所进步,但进步不大,个别方面甚至还有退步.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1)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2)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斯图亚特-穆勒.3)古典经济学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在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国家基本不干预经济活动.3.近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1)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2)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相比,其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客观价值理论改变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运用数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总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总需求和消费.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生了凯恩斯主义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潮,也存在着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这两种思潮的道路,不断发展变化,衍生出许多具体流派.2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1.1776年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4.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发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第五次革命”.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1.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划分标准1)一般说来,只要在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就可以大致上划分为同一流派.2)划分经济学思潮与划分流派不同,前者宽泛,后者更具体.一般说来,西方经济学可以划分为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两大思潮.在这两大思潮下进一步划分流派.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与下面三种情况密切相关:1)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不同解释和补充而形成的经济学理论流派.2)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现了恢复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倾向,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3)与以上各流派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派.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3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经济思潮由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构成,并且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上,已经显示出两大经济思潮更多地相互渗透发展.2)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第一,反映现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不同利益集团的要求;第三,反映西方经济理论认识的不断进步;第四,了解这一趋势对于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凯恩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及形成总的说来,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英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失灵。(一)空前的大危机以及其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1929年10月爆发了袭击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得英国、美国以及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遭受灾难性打击,资本主义制度一时面临严峻考验。(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失灵面对上述情形,传统的新古典理论对此一筹莫展,既无法从理论上解释眼下出现的大危机,也无法从政策方面提出解脱困境并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办法。。(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流行于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则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相联系。二、凯恩斯的生平与主要著述(一)书宦门第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剑桥市,母亲弗洛·伦斯·阿达曾任剑桥市参议员和市长。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是剑桥大学研究员。(二)求学岁月1897年9月,凯恩斯考入伊顿公学,该校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式学校。凯恩斯在这儿学习非常勤奋,成绩骄人。1902年凯恩斯自伊顿公学毕业,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三)初入仕途凯恩斯于1906年参加了英国的文官考试,进入财政部工作。(四)执教剑桥1908年,应庇古教授之邀,凯恩斯重返剑桥执教。1911年秋,凯恩斯被授予并接受了他几乎担任了一辈子的《经济学杂志》的主编职务。(五)政治生涯1915年初,凯恩斯正式应聘于财政部。他的在职使财政部工作取得了迅速进展,凯恩斯也因此成为国际金融,特别是同盟国财政问题的主要权威。(六)学者之路1922年末和1923年初,凯恩斯的兴趣从战后赔款问题转移到货币金融问题,真正开始构筑他的货币经济学大厦。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从全新的视5角解释了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引发了一次经济思想的大发展。(七)社会人物1940年夏季,邱吉尔重组英国内阁,建立了一个由知名权威人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聘请凯恩斯担任顾问。在四十年代初期,凯恩斯就敏锐地意识到战后国际支付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为成立国际货币金融组织而奔劳。经过几年艰苦的准备工作,1944年6月30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际金融盛会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的决议。凯恩斯以其开创性的工作和影响,被推举为银行委员会主席。1946年4月2日,凯恩斯因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时年62岁。第二节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就业理论1.传统的就业理论1)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2)所谓充分就业是指一个社会的现有资源(劳动、土地、资本、生产技术)被充分利用,没有失业人口,没有闲置的设备。3)只有两种失业,其一由于资源在转移过程中造成的摩擦失业;其二是因工人拒绝接受现行工资水平的自愿失业。而这两种失业和充分就业并不相悖。2.凯恩斯的就业理论6凯恩斯否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即一部分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却找不到工作。(二)有效需求原理1.有效需求与就业量的关系1)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就业量,国民收入就是国民产出量,也就是,国民产出量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亦即就业量。而就业量则取决于有效需求量。资本主义经常存在着失业的原因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2)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量工人进行生产时,所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限度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量工人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3)凯恩斯用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交点来说明有效需求。总供给函数为:Z=φ(N)。总需求函数为:D=f(N)D在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点时之值,称为有效需求。”14)凯恩斯还认为,有效需求也是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2.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总供给与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或者说储蓄等于投资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72)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与价格以及国民收入的关系作了论述。(三)三大基本心理规律1.心理上的消费倾向1)所谓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用公式表示:消费倾向=C/Y。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不足。2.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1)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所谓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投资者增加一笔投资时预期利润率。3)任何一类的资本边际效率是随其投资的增加而递减的。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以Q1,Q2,Q3,……,Qn代表所投资本一系列未来年的收益,以CR代表资本资产,即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也就是重置成本,以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则有:nnRrQrQrQrQC)1()1()1(133221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资本边际效率是由重置成本与预期收益所决定的,它与重置成本成反方向变化,而与预期收益Q成同方向变化。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是投资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投资的另一个因素是利息率,投资的引诱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即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差额。3.心理上的灵活偏好1)灵活偏好,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具体地说持币动机有以下三种:8①交易动机——以便个人或业务上应付日常支出。②预防动机——以便应付意外的支出。③投机动机——以便利用有利机会进行证券买卖等投机活动。2)利息率就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货币供给是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政策决定的;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3)扩大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降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愿将货币保留在手中。这被称为“流动性陷井”或“凯恩斯陷井”。4.综上所述,有效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消费需求不足,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对利息率下降的限制使得投资需求不足。这样,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凯恩斯依靠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根源。(四)乘数理论1)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投入量之间的比例。2)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3)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小。4)乘数的作用是两面的。(五)危机理论91)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源则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在这三个心理因素中,他特别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2)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并且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而投资量则取决于资本家对资本之未来的预期。在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资本家对前途抱乐观情绪,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以后,又变成不合理的过度悲观预期,资本边际效率急剧下降,结果是投资崩溃,于是出现危机。3)怎样克服危机呢?凯恩斯的办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也就是通过国家政策来调节经济。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以他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的。从总体上看,其政策主张就是要发挥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实行国家的宏观管制,主要内容如下:(一)鼓励消费和投资的政策1)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中之所以存在萧条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要消灭失业,就必须提高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要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2)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凯恩斯评击了传统的节约美德,他认为节约对个人是美德,对社会却有害,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相反,浪费对个人是劣行,对社会却有利,它增加了社会财富。此外,由于凯恩斯认为穷人的消费倾向高于富人,因此他还提倡通过征收累进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103)为了提高投资需求,凯恩斯主张鼓励私人投资和实行公共投资。由于私人资本制度不能自发地使储蓄转化为投资,这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症结所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流派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