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战拖延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拖延症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影响及形成原因;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自审调整自己拖延的做法;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运用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适应不同的事件处理情境。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利用自审调整自己拖延的做法。三、教学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四、学情分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由于作息习惯、家庭环境影响等原因,学生可能会面临因拖延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或达成生活目标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自信的确立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指导学生在目前的有限条件中通过自审调整自己拖延的事件处理方式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五、教学时长20min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体验法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拖延的三种表现—你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明明还有作业应该要做,却还是想再玩一局游戏;明明第二天要上学,却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手机;明明为了身体健康要清淡饮食,还是忍不住去买小卖部的辣条。2.探索拖延带来的感受—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有什么感受?(1)如果你感觉心情平和,请你动动你的双肩;(2)如果你感觉心情烦躁,请你跺跺你的双脚;(3)如果你感觉一言难尽,请你摇摇你的头部。(二)拖延症是什么?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三)拖延的原因是什么?1.拖延同心圆(1)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个同心圆,在同心圆的内圈写上“没按时做的事情”;在同心圆的外圈写上“拖延的原因”。(2)展示三位同学的拖延同心圆:A同学:没按时完成作业,因为玩了很久的游戏;B同学:没按时到校,因为早上起晚了;C同学:没早早睡觉,因为看了很久的小说。(3)他们写出的拖延症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内圈都是想要做的,外圈都是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是我们人格结构中的“本我”部分,“应该做的”是我们人格结构中的“超我”部分。2.趣味大辩论(1)教师过渡:那当“小本”本我和“小超”超我发生辩论的时候会怎么样呢?(2)情境:马上要睡觉了,手机忽然推送来一条非常好看的视频!小本:快看!现在就看!肯定很有意思!小超:现在是要睡觉的时间了,小本你怎么就想着玩?小本: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一痛快,我就爱玩儿,咋的,你来打我呀!小超:小本你不能这么随心所欲,现在玩的话会影响明天上课的。3.思考:当小本占上风的时候会怎么样?当小超占上风的时候会怎么样?当本我ko超我—拖延症当超我ko本我—不断自责,无法行动人格三部分:自我、本我、超我需协调行动。(四)大战拖延症—行动同心圆1.在你的拖延同心圆外再加一圈,写上你应对拖延的对策,可以按照“我想做的+我应该做的=我可以做的”的形式完成。例如:晚上我想玩三个小时电游,但明天要上学,我应该要早早睡觉,所以我可以先按时睡觉,电游留到周末去玩就可以啦~2.justdoit!战胜拖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行动,事不宜迟,现在就请你行动起来,大战拖延,justdoit!
本文标题:大战拖延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5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