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1/9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篇】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2.丘陵:丘陵是指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高地。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3.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4.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中间稀疏,边缘密集)2/9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二篇】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的《21世纪议程》。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3/9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三篇】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4/9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5/9(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8.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第四篇】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6/9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平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⑶按资源性质分类: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用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五篇】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7/9一、东亚: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二、东南亚: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4)泰国:水稻;三、南亚: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四、中亚:1、小麦,棉花,畜产品;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五、西亚和北非: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8/9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七、西欧: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森林资源(第一);2、水力资源;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九、北美: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9/9十、拉丁美洲: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2、水力:巴西高原;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十一、大洋洲: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2、稀有动物-鸭嘴兽;十二、南极: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3、淡水水库;十三、北极: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本文标题:2023年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7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