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
宏观经济学论文论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管理112班学号:1111020215姓名:清风(化名)指导老师:叶焕民2012年11月30日论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摘要:这里所讲的准备金率主要是法定准备金率,也包括超额准备金率。调整准备金率是我国实施货币政策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调节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贷款投资的结构,从而可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产生作用。本论文通过列举数据,画出表格和折线图,将理论与实际效果相结合来分析准备金率的变动对GDP的增长、CPI、房地产、就业、股市等的影响。总的来说,准备金率的变动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最后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准备金率宏观经济调控优越性局限性建议目录1、我国调整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1.1准备金与准备金率概念1.2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理论1.3通货膨胀理论1.3.1通货膨胀概念与表示1.3.2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1.4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总述1.4.1法定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1.4.2超额准备金变动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1.4.3机理总结2.我国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调控的分析2.1总体趋势描述。2.2准备金率变动对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2.3准备金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4准备金率的变动对CPI的影响2.5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房地产的影响2.6准备金率的调增对我国就业的影响2.7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股市的影响3.对变动准备金率的评价3.1优越性:3.2局限性4.建议5.反思总结5.1收获5.2不足6.致谢7.参考资料附录论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1、我国调整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1.1准备金与准备金率概念一般情况下,人们向银行存款后,很少出现所有的储户在同一时间里取走全部存款的现象。于是,银行一般只需保留其中一部分存款用来支付日常的取款,而将剩余部分一般用来从事放款等营利活动。这种经常保留的用来支付存款而提取用的一定金额,就称为法定准备金,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所占的最起码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它由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所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按照规定提取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后,不一定就将剩余的存款全部放贷出去。这些没有放贷出去的存款就被成为超额准备金,也就是超过法定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其在存款中所占的比例就为超额准备金率。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超额准备金率做出具体的规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但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要往往收到央行所大致规定的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活期存款1.2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理论所谓货币供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括非银行机构(个人或企业)所持有的通货与活期存款之和。通货指人们手中的硬币纸币等。活期存款是储户向银行所存入的并可以随时取出的货币。所谓货币创造理论,描述的是存款贷出后引起多次存款的现象。当一个人向银行存入一笔钱后,商业银行会从中留出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其余的部分一般会放贷出去。从银行贷到款的人留出一部分作为现金外,其余的也会存入商业银行之中。从而,最初的存款可以派生出许多的活期存款。这样,总的活期存款便会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货币扩张效应。我们将引起货币派生的原始货币称为基础货币,在数值上等于通货与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供给的基础。我们将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值便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有关公式如下:通货=硬币+纸币基础货币=通货+准备金=通货+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货币创造系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现金-存款比率+1)/(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1.3通货膨胀理论1.3.1通货膨胀概念与表示所谓通货膨胀指的是市场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货膨胀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不同时期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例如,A时期相对于B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为:通货膨胀率=(CPI(A)—CPI(B))/CPI(B),也就说通货膨胀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动来间接表示的。不过,利用CPI指数同比增长的变化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1.3.2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需求与成本共同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等。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货币”。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或劳务的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主要有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等。前者是工资上涨幅度大于生产幅度,以致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后者主要是由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垄断组织或寡头组织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而故意抬高价格,最终引发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共同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上述两种情况相结合的情况。比如,起初是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持续上涨,后来由于工人感觉自己现在的工资购买力下降,于是就会增长工资,使得成本增加,价格又会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低效率的部门要求工资能够达到高效的部门的工资水平,导致全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预期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工人会因此要求提高工资,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优惠引起工资提高,于是变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综上所述,对于通货膨胀的最直接最常见的两个因素还是需求和成本。1.4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总述1.4.1法定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当法定准备金率增加时,商业银行能够放贷出去的存款所占的比例也就变小了。根据货币创造理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或者变动幅度不大,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导致货币乘数的减少,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许多存款的派生,货币供给也就减少了。也就是说法定准备金率的增加会从市场中回收大量的资金,从而能够抑制贷款和投资的增加,减少社会总需求,对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旨在防止经济过热,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反之,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法定准备金所占比例减少,大量的资金被释放出来,增加了商业银行对外放贷的意愿,刺激了社会总需求。这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旨在促定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1.4.2超额准备金变动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当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往往会引起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一般情况下,超额准备金率与法定准备金率呈现反方向的变动趋势。当超额准备金率下调时,会削减因法定准备金率上调所引起货币乘数减小的趋势,会在客观上释放一定的资金,对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给我国的经济系统带来巨大的震荡,达到温和、逐步调整经济过热的作用,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反之,超额准备金率上调,是一种紧缩的财政政策,倘若此时法定准备金率不变或者也在上调,那么必定能冻结大量的资金,在我国,从现实来看,还是前者出现的情况居多。1.4.3机理总结一般来讲,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促进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体则表现为对货币供给量,GDP,CPI,房地产,就业,股市等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准备金率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市场上供给量的变化,然后以此来间接地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其它方面。2.我国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调控的分析2.1总体趋势描述。中国历年法定准备金率变化趋势0.00%5.00%10.00%15.00%20.00%25.00%1985年1999年11月21日2006年8月15日2007年4月16日2007年9月25日2008年1月25日2008年6月15日2008年12月5日2010年5月10日2011年1月20日2011年5月18日2012年5月28日时间准备金率中小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图1法定准备金调整次数各年段分布051015202530351984年到1990年1991年到1995年1996年到2000年2001年到2005年2006年到2010年2011年到目前时间次数调整次数图2自1993年来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93年5月1994年5月1995年5月1996年5月1997年5月1998年5月1999年5月2000年5月2001年5月2002年5月2003年5月2004年5月2005年5月2006年5月2007年5月2008年5月时间超额准备金率系列1图319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从那时起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出现了45次的调整(不算84年刚开始规定那一次)。由图1可得,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下调次数少,也就是在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以下及近段时间以来有下调的表现。由图2知,我国在2006年以来频繁的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据有关数据,仅2006到2010年这个时间段,法定准备金率就变动了29次。可见,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常用的手段。199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保持5%-7%的超额准备金率,自1998年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超额准备金率做出具体的规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便出现多次下调的状况,而且在90年代后期,也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阶段,下调速度最快。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下调的幅度在减少,趋于稳定。2.2准备金率变动对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由1.4的作用机理,我国可以知道从理论上讲,当法定准备金率调高时,会导致货币乘数减小,从而可以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然而当法定准备金率减少时,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M1是指严格的货币供给,包括非银行机构所持有的通货以及活期存款。根据图4,我们可以发现近十年来这种周期波动幅度已经明显小于八九十年代,可是变动的频率却要比以往增加。前者明了随着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调节能力在加强,使其波动的幅度缩小在一定范围内,大约是0.00%到5.00%,也体现了我国的市场机制在不断地完善。后者则说明了历年来货币供给量变动的频率是与我国准备金率的变动频率息息相关。下面再截取其中一段时间进行分析。我国历年M1同比增长走势图-10.00%-5.00%0.00%5.00%10.00%15.00%1984年1月1986年1月1988年1月1990年1月1992年1月1994年1月1996年1月1998年1月2000年1月2002年1月2004年1月2006年1月2008年1月2010年1月时间同比增长系列1图42007年到2009年M1同比增长走势图-4.00%-2.00%0.00%2.00%4.00%6.00%8.00%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5月2007年7月2007年9月2007年11月2008年1月2008年3月2008年5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09年1月2009年3月2009年5月2009年7月2009年9月2009年11月系列1图5我国2007年到2009年间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表1)时间法定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2007年1月15日9.50%9.50%2007年2月25日10.00%10.00%2007年4月16日10.50%10.50%2007年5月15日11.00%11.00%2007年6月5日11.50%11.50%2007年8月15日12.00%12.00%2007年9月25日12.50%12.50%2007年10月25日13.00%13.00%2007年11
本文标题:论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