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货币供求 (西方经济学)
第七章货币供求(西方经济学)第一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8种)第二节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概述、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第三节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货币失衡及其原因、从货币失衡到均衡的调整、我国对货币均衡的研究与实践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的涵义所谓货币需求,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1、不能将货币需求仅理解为一种主观的、纯心理的占有欲望。2、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3、货币需求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4、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直接相对应的一个范畴,研究货币供给不能超越于货币需求这一范畴。(二)货币和资金1、什么是货币与资金(1)什么是货币?货币应该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货币流通也应是包括现金和用于转账结算的存款在内的大货币流通,货币需求也应是所有为商品、劳务服务以及相关货币支付所提出的货币需求。(2)什么叫资金?所谓资金,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可以增殖的一定价值量。从资金的含义看,其实与资本这一概念没有多大差别。2、关于资金的概念通常有几种不正确的说法:(1)资金就是钱,就是货币。其实资金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额,但不等于货币。固定资金就存在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形态上;流动资金则大量存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商品形态上,这些显然都是现实的货币。(2)资金是物资的货币表现。其一,从资金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分析,就可以分为商品资金、货币资金和生产资金三种。其二,而且,并非凝结着价值的物体都是资金,而是已经或将要直接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转过程中的价值物才是资金。(3)“银行存款是资金,现金是货币”。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虽大部分是货币资金,但存款中相当部分是单纯的货币(机关、团体的经费等)并非作为资金来周转。3、资金紧张是否是货币需求未得到满足?不能。正因为上述货币和资金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资金紧”看作是“货币紧”。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为什么“资金紧”,需要作具体分析,(1)可能是因为生产不正常造成的产品积压、滞销引起;(2)可能是生产成本和费用降不下来所造成;(3)也可能是企业将部分贷款用于基本建设或发放奖金;(4)还可能是非企业主观因素所致,如财政部门应拨未拨资金,银行部门应贷末贷款项,购货单位应付未付订金等。所以,不能绝对地说企业资金紧就需要银行贷款。而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现实情况多数是企业向银行贷款不少,但因为大量资金的挤占挪用而仍感到货币资金紧张。总之,资金需求和货币需求有联系,也有区别,相互的重合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确认识它们的差异,有利于银行贷款的正常发放,从而有利于防止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的产生。(三)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1、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一般Md表示。2、真实货币需求则是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如果将名义货币需求用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物价指数(如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后,就可以得到真实货币需求,所以真实货币需求通常可记作Md/p。(四)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1、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所谓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二、货币需求理论(一)我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中国古代就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如二千年前的《管子》一书中,就有“币若干而中用的提法,意思是铸造多少钱币够用。这反映了当时治国者在制订和执行其经济政策中,已包括考虑货币需求来铸造铸币的内容。那时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归结为:人口乘以人均所需钱币数量等于治国者所应铸造的钱币总量。这种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中所需,一直是中国统治者控制钱币铸造数量的主要思路。(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量的问题。2、斯图亚特曾明确提出:“一国的货币数量,和世界上其他部分相比,不论有多大,能够留在流通中的,只能是同富者的消费和贫者的劳动几成比例的数量,而这个比例不是决定于国内实际存在的货币量。”3、货币金属论者亚当·斯密也指出:一国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取决于该国每年所流通的商品的价值。同时他还发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可以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减少或增加的问题。4、货币数量论的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依据他的劳动决定价值论提出:一国所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其价值,如果只用黄金来流通商品,其所需的数量将只等于用白银流通商品时所需白银数量的十五分之一。(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含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或称货币必要量理论。他在提出问题时,有时是问流通中有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中可吸收多少货币。他的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在其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中,即:M=PT/V金币(或金属货币)流通式中,M代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代表商品价格总额:V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一公式既表达了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即流通的商品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同时也表达了这三个因素的变动与货币需要量变动的关系。2、纸币流通问题马克思指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的代表。由于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所以无论向流通中投入多少纸币,所能代表的也只是客观所能吸收的金量。马克思概括的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样,纸币投入越多,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量越少,即纸币贬值,物价就上涨。3、马克思货币需要量公式的评价有其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一是它揭示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本质;二是反映货币需要量的基本原理。但应该看到,马克思是在分析货币本质时揭示这一货币需要量的著名公式的,而且又是以研究金属货币为对象,所以在现代经济的具体应用中还应考虑新的变化了的情况。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计算公式,只是通过理论的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如果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套上这一公式来确定货币需要量,往往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结论。(四)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1)背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观点作了最清晰的表述。费雪十分注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在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手中的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据此,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2)交易方程式:MV=PT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F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总量。这个方程式首先旨在表示交易两个方面的恒等关系以及以纸币单位所标示的价格水平P的决定。依据恒等式,P的值自然取决于M、V、T三个变量。费雪分析,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因而它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大体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3)货币需求的函数。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M决定P,但当把P视为给定的价格水平时,这个交易方程式也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M=1/V*PT这一公式表明,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1/V。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实现。2、剑桥方程式(1)背景。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庇古,及早期的凯恩斯和罗伯逊等提出了在货币需求理论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剑桥方程式。所谓有“转折意义”,过去的经济学家主要从整个经济的角度考虑货币数量问题,而剑桥学派着眼点是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都旨在解剖货币需求分析,当然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必须看到,解析同一问题的思路有异,相对于交易方程式而言,剑桥方程式反映的思路更广,它将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推到了高一层阶梯。(2)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方程:Md=KPY式中,Md表示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总收入;PY表示名义总收入;K表示PY与Md的比,也就是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由此,剑桥方程式也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3)剑桥方程式是交易方程式的变形与发展,它们之间的区别(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早期是剑桥学派的一员,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的形成。1、货币需求动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他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利率因素引人了货币需求函数。他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个方面。(1)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它决定人们进行交易持有多少货币。交易动机是建立在确认货币流通媒介职能基础上的货币需求论。影响交易需求的因素,包括收入规模、收入与支出的时距及其规律性、支出习惯、金融制度、预期因素等。这些影响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其他因素可视为在短期内不变的常量,因此,凯恩斯将交易需求看作是收入的函数。(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指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它的产生主要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未来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这种意外变化而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不测。可见,货币需求的预防性动机则主要是因为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就实质来说,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可归入一个范围之内,两者所引起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实践中,由这两种动机形成的货币余额是难以截然分开的。(3)投机动机。是指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市场利率、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以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其中第三个因素依赖于前两个因素,所以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取决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与投机者对正常利率目标的取值之差。从总体分析,如果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那么预期利率上升的投机者就会越多,从而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投机者也就越多,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M=M1+M2=L1(Y)+L2(r)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它是Y的函数;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r的函数;L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这个函数式与过去所有函数式的区别关键在于:如果过去所有的函数式可以概括地表示为M=f(Y),而凯恩斯的函数式可表示为M=f(Y,r)。(4)凯恩斯的函数曲线分析。(4)凯恩斯的函数曲线分析。对于任何已知的价格水平,根据L1=f(Y),我们可以求出每一收入水平Y上的货币需求。同理,对于任何已知的价格水平,我们根据L2=f(r),可以求出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因此,根据L1=f(Y)和L2=f(r),我们可以
本文标题:货币供求 (西方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8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