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4篇】
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稿【第一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驻组作为政治机关、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驻组建立了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常态化机制,制定印发年度学习计划,定期邀请驻在部门司局主要负责同志授课,组织组内干部开展交流研讨。2023年以来,已组织9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系列讲座,组领导带头讲认识谈体会,20多名干部交流了学习心得。《学习纲要》印发后,驻组要更加提高政治站位,组务会跟进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年度学习计划,利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讲座这个平台,使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驻在部门要切实压实主体责任,站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角度,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驻组要坚守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定位,严格日常监督,强化工作沟通,加强对学习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驻在部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督促驻在部门按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不折不扣抓好巡视整改,着力解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够到位问题。三、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驻组要贯彻落实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驻在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进一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贯彻落实,定期召开组务会研究,建立台账,定期调度,为持续开展政治监督打下扎实基础。继续强化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与驻在部门重点工作同频共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稿【第二篇】甘肃省东西横跨1600余公里,历史上曾是沟通西域、稳边固疆的战略要地,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地区。截至2023年底,全省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各市州浓度均值全部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兰州市优良天数312天,创历史性新高,“兰州蓝”已成为“常态蓝”;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甘肃省是如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在持续巩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延续“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势头,增强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续航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特约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武撰写署名文章,以飨读者。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五年的工作实践,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指导的结果,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高位推动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业通力协作、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使命、甘于牺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忘我,奋力拼搏的结果。完善制度和体系建设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政治担当,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甘肃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实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54个部门和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强化生态环保目标责任管理,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构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设立5个正县级建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局,履行派驻监察职责。对重点任务落实不力、生态环境质量出现反弹的地方,采取预警通报、行政约谈、区域限批等方式,倒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已对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开展了一轮次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共反馈整改任务575项,转办问题1715件。截至目前,整改任务已完成516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已全部办结。目前,已启动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计划于2023年完成本轮省级督察全覆盖。秉持创新思维,不断健全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甘肃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监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先后颁布实施《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甘肃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法规体系。推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损害调查等6项配套制度,组织抓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完成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和监测监察执法垂改任务,强化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有效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甘肃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祁连山专项督察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严防问题反弹,防止力度弱化,切忌降低标准、简单过关。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阶段性整改任务按期完成,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8项,转办的1984件信访问题已办结1982件。印发《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51项整改任务有序推进,转办的2643件信访问题办结率%。全省“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自查发现的1845个问题已整改1825个,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点位和面积呈现出“双下降”趋势。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4+1”专项执法行动,会同“公检法”系统开展打击黄河流域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联合行动,形成有效震慑。青海省木里煤矿事件发生后,甘肃省引以为戒、主动作为,再次组织开展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持续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甘肃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及薄弱环节,强化工作调度、督促督办及成效考核,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努力实现“天蓝、水绿、土净、沙固、减碳”,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面。甘肃省作为黄河战略重要地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省时的殷切嘱托,始终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用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甘肃省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立足将黄河打造成幸福河的目标,系统谋划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新篇章。研究制定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基本思路、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完成黄河流域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八大类22小类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和成果展示系统,形成“2+4”成果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水资源调查报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调查报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报告》),被生态环境部列为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个试点省份(甘肃省、青海省、山西省)之一。组织编制《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积极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甘肃省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办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组织开展2023年-2023年甘肃省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祁连山地区和黄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手机APP等方式开展实地核查,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地现代化监管能力。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论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水、气、土壤等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2023年以来,平凉市、张掖市、两当县、崇信县、迭部县等5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古浪八步沙林场、华池县南梁镇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宣传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指导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和评估,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甘肃省坚持优化“四大结构”调整,紧盯大气污染防治“四个重点”,深入治理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窑炉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冬防”攻坚“四大行动”。2023年以来,甘肃省累计完成43台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1072家,完成万台、万蒸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建成运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108个、二级配送网点2862个。建成113个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和14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微测网,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体系。完成全省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电子化闭环管理机制建设,打通“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网络系统。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兰州大学共建大气组分超级站。“兰州蓝”正在由“浅蓝”走向“更蓝”。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甘肃省立足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
本文标题:践行两山理论服务生态文明党课讲课稿范例【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96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