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 2022年电大开 放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篇】
2022年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汇编附答案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23条)染色体。2.“发现学习”的概念是(B.布鲁纳)提出来的。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阶段3)。4.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A.巴甫洛夫)的研究。5.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6.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该是(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和一个“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相反)。9.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34.13%)人口。10.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B.正偏态分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2.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3.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4.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获得)和(提取)两个方面。5.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6.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2.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3.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答:第一种是动作表征,它的方式是肢体的实用动作。(2分)第二种是映像表征,它的方式是知觉或意象。(2分)第三种是符号表征,它的方式是证词或其他符号,最容易理解。(2分)上述三种表征方式或能力在一般成年人那里是同时具备的,可是在儿童那里却是先后顺序发展起来的。(2分)2.试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答:期望分为两种,对象一对象期望和行为一结局期望。(2分)两种期望可以转化。(2分)一方面,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一对象期望后,如果觉得自已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期望另一个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一结局期望了。(2分)另一方面,行一结局期望也可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看”,放在头脑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形成行为一结局期望。(2分)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答:(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分)(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2分)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2分)4.简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_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3分)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流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3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2分)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2分)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照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3分)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3分)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3分)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2分)2.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答: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1分)促进精制与组织的手段很多,基本做法有:(1)意象指导。(1.5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2分)(2)类比指导。(1.5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村料,类比是管用的。(2分)(3)精制指导。(1.5分)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2分)(4)促进组织。(1.5分)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2分)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果有酒窝是显性特征,无酒窝是隐性特征,那么(D.ww)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无酒窝。2.更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B.布鲁纳)的观点。3.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紊乱型)。4.“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C.维果茨基)提出来的。5.“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是描述(A.固定比率)强化。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9.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教育心理专题》教材中的一幅绘画表明西方直到(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1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同化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13.-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14.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15.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社会”一词的基本义是(交际/人际交往)16.浮想联翩可以用命题的(激活一扩散)来解释。17.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18.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9.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0.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21.对象一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22.命题的抽象性,是指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五、论述题(共30分)|2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15分)128.论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15分)四、简答题(共24分)23.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8分)答:(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分)(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2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2分)(5)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24.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8分)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分)(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分)(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2分)(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2分)25.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8分)答: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3分)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3分)26.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五、论述题(共30分)2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15分)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分)。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分)。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分)。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1分),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1分)。另一方面,消退过程中的“自发恢复”现象给我们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1分),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1分)。这样,当学生真的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1分),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1分)。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2分)。28.论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15分)答: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分)(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2分)(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2分)。测验里的同一题型可以考察陈述性知识,也可以考察程序性知识,考察陈述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再认和回忆性的,而侧重于考察程序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应用规则的。(2分)相互支持: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2分)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1分)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2分)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辑
本文标题:2022年电大开 放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07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