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章公共收入我们对公共经济学的学习,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公共经济学的新发展,分别说明了公共部门、公共产品、公共规制和公共选择;其目的在于为实践——公共收支及其体制的经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学习公共收入。第一节公共收入概述一、公共收入的概念与特征(一)公共收入的概念公共收入的产生,源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如,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提供国防等。但仅靠私人的力量,“公共需要”是很难实现的或者效率很低。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整体力量来实现,就是说:凭借社会的公共权力来配置和使用一部分社会资源,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公共收入的概念(续)公共收入,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一定的原则,从私人部门,即企业、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的总和。简要说明:公共收入的目的——使用,即公共支出,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说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理解公共收入:分配过程说:职责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收入,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部分资源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二)公共收入的特征与私人收入相比,公共收入突出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范围的公共性和使用方向的公共性。因此,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公共收入指一定量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第二,公共收入体现为一个过程;第三,公共收入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第四,公共收入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第五,公共收入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二、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公共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狭义的公共收入——形式结构,即讨论税收收入及各非税收入之间的协调关系。其具体结构见右图。公共权力收入公共产权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直接税间接税捐赠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价外附加)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收费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使用者费规费(证照工本费)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特许经营收入彩票收入、专卖收入特许权收入图5-1公共收入的形式结构货币发行、邮票发行收入等公共信用收入公债收入公共收入从图示可以看出,非税收入主要包括:(l)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为专项支持某项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而征收的具有价外附加形式和专项用途的资金形式,近似于附加税。(2)罚没收入,是与违反税收规定无关的罚款和罚没收入,主要包括交通罚款、工商罚款、刑事罚款、法庭罚款、法院裁定罚款以及其他罚款和罚没收入。(3)境内外机构和个捐赠给政府的现金或物资。(4)国有资产收益,包括经营性、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可能有的处置收入。非税收入主要包括(续):(5)政府性收费,主要包括规费和使用费。规费即证照费,对获得政府特定服务而收取的费用,针对的收费对象是特定证照的持有者;使用费是对使用特定设施的使用者收取的工本费用,针对的收费对象是使用行为。(6)特许权收入,这是指属于国家的无形资源特许使用形成的收入,如无线电频道、航道使用权收入,发行彩票、烟草专卖收入、货币发行、邮票发行等形成的收入。(7)公债收入,这是指国家(政府)凭其自身的强势信用,按市场借贷规则从国内或国外募集的资金,其基本形式就是国债。简单小结:根据取得收入的依据不同,公共收入可分为公共权力收入、公共产权收入和公共信用收入三个部分。公共权力收入是依据国家的权力无偿取得的收入;公共产权收入是依据国家是公共产权所有者代表的身份而取得的收入;公共信用收入则是国家凭借其信用取得的收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公共收入简洁概括为税(各种税收)、债(内债、外债)、利(国有企业交纳利润)、费(各种收费)、及其他收入等形式共同构成公共收入。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主要是:税和债。89%2%4%2%3%税收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制作。三、公共收入的基本原则效率公平与生产力相适应原则:这是一条永不变的定律,任何时代、国家都需要遵循。不过,我们在这里的强调是实践中具体应用的规范。我们知道,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是公共收入形成的根本原因,即公共支出的成本要通过公共收入来弥补。由于公共收入要从社会成员那里去取得,因此,公共收入必须取之有度,取之有方,即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公共收入的原则问题,指如何把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分摊给各个社会成员来承担。总的来看,公共收入的取得要体现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一)效率原则政府运行效率市场运行效率税收征管效率效率原则是指公共收入的获得过程应当注意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经济效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公共收入要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社会从可用资源中获得最大收益;从经济机制的角度来看,公共收入要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尽量减少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从行政效率的角度讲,公共财政部门应该尽量降低公共收入获得直接成本或行政成本。(一)效率原则——政府运行效率如果通过税收等形式获得的公共收入额度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那么,这样的公共收入便是缺乏效率的或者是低效率的。相反,公共收入所得不仅能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对实现经济的波动起到调节作用,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那么,这样的公共收入就是有效率的。满足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也就是保证政府运行的效率。(一)效率原则——市场运行效率首先,公共收入的筹集尽量避免对社会经济主体的干扰。政府在征税的过程中,对不同产品或服务,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不同性质的生产者,课征应采取不偏不倚,不抑不扬的税收政策,使不同产品、服务、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反映其相对成本,从而保持市场自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效率状态。其次,公共收入能够纠正、弥补市场失灵。尤其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的征收税收就应起到纠正外部性的作用。如烟、酒的具有负外部性的商品,政府应征收高额税以抑制其生产与消费。如私人办学,私人农场这一类具有明显正外部性事业,政府则应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公共收入所产生的市场效率,就是说,公共收入要能够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一)效率原则——征管效率在这里,不妨假设:为获得100个单位的税收额度,却要付出50甚至更多个单位的税收成本,那便是低效率;而为获得100个单位的税收额度只需付出不到10个单位的税收成本,那当然是高效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实行了电子税务或电子政务,根本用不着派人上门催缴税款,纳税人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子网络按时足额缴纳税款,纳税成本几乎为零,这样的公共收入从征管过程来看便是高效率的。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征收成本与征收所得的比较效率应尽可能高。(二)公平原则对此,经济学家主要存有两种看法:一是所谓受益原则,即主张公共支出的费用分配与社会成员获得的效益相联系(又称横向公平原则);二是所谓支付能力原则,即主张公共支出的费用分配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又称纵向公平原则)。注意:两个原则各有优点,也分别存在着问题。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一种能为所有社会成员满意的所谓最好的公共收入形式的。当然,要同时实现上述两条原则的目标,也是相当困难的。公平原则——如何将公共支出的费用在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公平分配。其衡量标准,主要是指衡量社会成员的经济条件或支付能力的具体标准,即通过什么来衡量社会成员的经济条件的好坏或应承担公共支出费用的份额。(二)公平原则——受益原则说明:从全社会来看,全体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则是对等的,即尽义务后享受到相应的权利——符合公平原则。(对于个体未必成立???)仅考虑这个原则:政府收费(规费)和使用费是最理想的公共收入的形式。如果收益原则能够被严格地遵循,则可消除了免费搭车的问题(林达尔均衡);问题是:政府所提供的大多数公共产品都属于联合消费或共同受益的性质,客观上很难描述和界定每一社会成员的边际受益。受益原则:每个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成本费用的分担,要与其使用公共产品中所得到效益相联系。纳税是义务,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受益(也是权利)。(二)公平原则——能力原则优点:体观了国家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如果能够得以遵循,则公共产品成本费用分摊可以使社会成员的处境向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改变。(税收——收入分配状况)能力原则在现实操作中也存在着问题:怎样测度其支付能力?经济学家们在如何测度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上存在着很多争议:有的主张以社会成员的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的多少来测度其支付能力;有的则主张以社会成员因承担公共支出成本而在主观上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来测度其支付能力。能力原则指的是指根据个人的支付能力大小、收入的高低,交纳数额不等的税费。从其能力而言,只要是尽力了,就是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显然是公平原则的体现。四、公共收入的规模与水平主要学习: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公共收入规模(水平)的变化趋势财政收入规模的最优水平确定公共收入的规模是指公共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相对数额来表示。(一)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收入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公共收入来源于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公共收入才会有充足的来源。2.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公共收入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数量)——财源广开;技术进步——降低物耗比例(质量)——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3.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决定了公共收入的实际规模。(一)公共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续)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担任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其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国防、兴建公共工程和制定并执行法律,其职能范围较窄,因此公共收入的规模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后,政府肩负起宏观调控、提供社会保障、保持经济稳定等越来越多的职责;其职能范围也不断拓展,这就要求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收入水平,因此公共收入的规模也相对扩大。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时期,一国政府将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进而影响宏观税负,从而使公共收入的相对规模也发生变化。比如,在经济萧条期,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政府往往采取减税政策以及扩张性的货币和公债政策;反之,政府将会提高宏观税率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二)公共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收入规模随国家职能的转变而逐步扩大。公共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存进、影响。据世界银行统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GDP正相关,人均GDP为20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一般为40-60%,人均GDP为3000-10000美元的国家为30~40%,人均GDP为3000美元以下的国家为20~30%公共收入规模水平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分配、使用、财政职能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定、协调发展。尽管存在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财政收入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但总的来看,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都呈现一些共同趋势。051015202530354045世界高收入国家美国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巴基斯坦200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家和地区199020002005200620072008世界385052657045748779908613低收入国家268291379414461524中等收入国家86913222037234627633260高收入国家179902588334444359963746039345中国3109301740201024102940澳大利亚161302071029480331903576040350捷克580011290127901424016600法国②19130244503
本文标题:5公共收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1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