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第一篇】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4月中旬,集团党委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转型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奋力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了理论准备、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回顾这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增强了“四个自信”。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带头传承弘扬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时刻把理想信念的“航标”装在心里、深刻铸入灵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安排、集团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当好表率,又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认真贯彻集团党委“四个突破”、“七个一”要求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二要强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终身必修课。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强党,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及经济理论,到陈望道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思想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至今,充分说明了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当前,要把学习党史和学懂弄通做实,理论武装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领导班子要带好头,以上率下,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理论武装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把--重要论述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学,把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以理论学习的新收获,取得思想上的新进步,获得事业上的新发展,推动理论武装思想在建设新型文旅集团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要践行宗旨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总书记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一心为民。”我们作为鄂旅投咸宁集团的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员工、景区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把他们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树牢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一线工作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朗的廉洁从业环境。各位领导、同事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加快“构建新型文旅集团、打造美好生活服务商”,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第二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回顾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一、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鉴于中国原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直接走入社会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过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基础上,再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各类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进行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胜利,新解放地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经过3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国营经济得以建立并起到领导作用,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权更为巩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期间,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矿企业,生产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也顺利进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从实践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发展阶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工作会议,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国家支配。这时企业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到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各地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所有制的改造。对于手工业的合作化,主要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尽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但在这样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没有引起社会震荡,经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和了不起的奇迹。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党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和主张,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经过几年的思想改造,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会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研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从1957年6月开始,由于对形势作了严重脱离实际的估计,反右派斗争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反右派斗争之后,党的领导人试图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发展生产力,迅速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但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过程中,全国人民以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但是,“大跃进”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助长了瞎指挥和浮夸风,并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同时,由于高指标和浮夸风的影响,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之从1959年起,我国连续3年遭遇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严重的困难使人们一度发热的头脑清醒起来。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由于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在共和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为克服暂时困难而忘我工作,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无数英雄模范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石油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建成了大庆油田,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从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间,虽然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准备。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当时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了重要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17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