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1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五、乘数论六、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七、四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目前就这样。如mp3。只要想买,可以买无数只,而价格不变。2.均衡产出(收入)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均衡指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0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公式:y=c+i=E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大写字母:实际支出AE=总支出(需求)IU=非意愿存货yAE,IU0,非意愿存货增加。yEE=y450支出决定收入AEIU0IU<03.投资=储蓄均衡时:E=yE=c+iy=c+s意义:经济要达均衡,则: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S,是必然的结果。或者说是会计结果。c+i=c+si=s1.消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2)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c=消费,y=收入:c=c(y)满足dc/dy>0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为消费倾向。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线性消费函数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a+by(1>b>0)cyc=y45ºc=a+bya3.消费倾向propensity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如果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如果=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如果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c/y=0.8边际消费倾向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MPC0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c/y=dc/dy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c/y=(94-80)/(120-100)=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线性中,若a=0,c=kyAPC=MPC,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收入消费MPCAPC1900091101.01210000100000.891.00311000108500.850.99412000116000.750.97513000122400.640.94614000128300.590.92715000133600.530.894.储蓄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个人: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创业、自豪感等。企业:政府:各种影响因素中,收入最重要。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s=s(y)(满足ds/dy>0)线性储蓄函数c=a+by,代入s=y-cs=y-(a+by),整理:s=-a+(1-b)y(1>b>0)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s=y-c普通储蓄函数s=s(y)0sy线形储蓄函数s=-a+(1-b)y0sy5.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s/y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倾向APS=s/y=0.2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S=S/Y=26-20/120-100=0.3边际储蓄倾向M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ds/dy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MPCAPC1.010.891.000.850.990.750.970.640.940.590.920.530.89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c+s,两边同除Y有y/y=c/y+s/y,即:APC+APS=1同理,有Δy=Δc+Δs;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c=c(y)y0a-as=s(y)RichPoor两边同除Δy,则Δy/Δy=Δc/Δy+Δs/Δy即:MPC+MPS=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c=c(y)y0a-as=s(y)y=c+s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7.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消费之迷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应该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二战后政府的战时需求减少,并没有导致长期的经济萧条;(2)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收入消费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证明在这期间收入虽然增长了7倍,但消费与收入始终保持固定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0.89之间。(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这两种情况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矛盾的,被称作“消费之迷”。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受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的消费水准决定自己的消费,消费是相对的。长期消费函数从原点CL出发,短期消费函数有截距。经济衰退→y↓,c存在向下刚性,c不变或轻微下降。0ycCLY1C1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社会消费理论属于绝对收入假说1.相对收入假说美国杜森贝里(Duesenberry)C2Y2Cs2Cs1Yt1Ct1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攀比性。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2.生命周期假说美国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假说:(1)人在一生中,收入有规律地波动。(2)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YL×WL=C×NL=C×WL+C×(NL-WL)其中,YL—每年劳动平均收入,WL—工作期,NL—预期寿命,C—年消费量,c*(NL-WL)——储蓄0~t1—幼年期,cy,s0,负父母的债t2—青壮年期,cy,s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t3~∞—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Y,Cott1t2t3社会中年轻人与老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提高;多留遗产给下一代,会使得储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会减少。(遗产税?及时行乐?)假设加进其他现实因素,则:C=aWR+cYL(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WR为实际财富,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3.永久收入假说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永久收入:消费者预计的在长期中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假说:(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2)家庭偏好稳定消费。使每一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永久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短期内,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是否会一直增加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会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会一直如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仍很低。只有收入变动被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大学毕业生收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1、前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itory,暂时)(1)y=yp+yt,c=cp+ct(2)cp=βyp,β为消费倾向(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2、应用:(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比较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联系: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在消费决策依据、短期收入变动和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税收对消费的影响等方面是相同的。上述理论都是假设收入为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其它因素既定不变。实
本文标题:付款申请审批流程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1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