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2第十二章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
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2019/9/27第十二章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第三节税收的征管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2019/9/27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原理及基本方法;掌握税收征管的内容、模式及效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3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含义一般认为,税收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和周密的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款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税收筹划的前提是不违背税法,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少缴税款。它包括采用合法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采用非违法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的税负转嫁筹划。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4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含义狭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采用税法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对自身经营、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但节税是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5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含义总之,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税收筹划,都包含了这样的基本含义,即: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的负担,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6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一)合法性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7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二)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即在纳税前纳税人就应对自己所承担的税负进行的规划、设计和安排。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8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三)目的性任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节税利益”,从而使税后收益最大化。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9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四)整体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理财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纳税人其它财务活动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不能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而应着眼于纳税人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税收筹划也要考虑纳税人整个纳税期间,而不只是注重当年税收的减少,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0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三、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一)对税收筹划者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守法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前瞻性;具有精通的财务、会计知识及丰富的财务会计实践经验;精通税法、经济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相关财经政策法规,并能运用自如;对应税经济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并能预测其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12019/9/27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三、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二)纳税人应具备的条件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必须合法;反映纳税人纳税行为的资料必须真实、合法、完整;纳税人对自身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发展趋势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对预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其经济成果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并能预测其对相关经济活动的影响。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2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一)绝对节税原理绝对节税是指直接使纳税绝对总额减少,即在多个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缴纳税款额最少的方案。这种节税可以是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总额,也可以是直接减少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采用减少税基、适用较低税率的方式来减少纳税总额。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3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二)相对节税原理相对节税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于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推迟税款的缴纳,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贷款,从而使纳税总额相对减少,或者说是使纳税款的价值减少。例如,企业以充分利用税收制度中规定的纳税期限,或者是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减少税价值。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4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三)风险节税原理风险节税是指一定条件下,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获得的超过一般节税所减少的税额。也就是说,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既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要考虑风险因素,从而客观地选择税收成本最低的方案,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5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一)减少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或者称为税基,是指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的依据。减少计税依据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扣除法。所谓扣除法是指在确定税额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能从计税依据中扣除的项目予以扣除,从而减少实际应缴纳税额的方法。在税收筹划中,扣除法扣除的内容包括税项扣除、税收饶让、盈亏相抵等。其中,减少计税依据节税时使用的主要是税项扣除。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62019/9/27【案例12-1】减少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筹划某时装经销公司以几项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商品销售的平均利润为30%。他们准备在2006年春节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扩大该企业在当地的影响。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现以10000元销售额为一个单元做基数,提出了以下三个操作方案。其一,让利(折扣)20%销售,即企业将10000元的货物以8000元的价格销售。其二,赠送20%的购物券,即企业在销售10000元货物的同时,另外再赠送2000元的购物券,持券人仍可以凭购物券购买商品。其三,返还20%的现金,即企业销售10000元货物的同时,向购货人赠送2000元现金。这三种方案是目前企业通常采用的促销方法,那么从税收的角度讲,哪一种方法对企业更有利呢?为了分析简便,在这里仅分析增值税的情况,选出最优方案(如果综合考虑所有涉税税种,所选方案未必是最优方案)。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72019/9/27方案一,让利20%销售商品因为让利销售是在销售环节将销售利润让渡给消费者,让利20%销售就是将计划作价10000元的商品作价为8000元(购进成本为含税价7000元)销售出去。假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应纳增值税的情况是:应纳增值税额为:8000÷(1+17%)×17%-7000÷(1+17%)×17%=145.30(元)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82019/9/27方案二,赠送价值20%的购物券也就是说,消费者凡购买价值10000元的商品,企业就赠送2000元的商品。该业务比较复杂,需将其每个环节作具体的分解,计算缴税的情况如下:应纳增值税:公司销售10000元商品时,应纳增值税为10000÷(1+17%)×17%-7000÷(1+17%)×17%=435.90(元)赠送2000元的商品,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应作视同销售处理,应纳增值税为:2000÷(1+17%)×17%—2000×(1-30%)÷(1+17%)×17%=87.18(元)合计应纳增值税为:435.90+87.18=523.08(元)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2019/9/27方案三,返还20%的现金属于还本销售方式,返还的20%的现金不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应纳增值税为:10000÷(1+17%)×17%-7000÷(1+17%)×17%=435.90(元)由于采用了不同的促销方法,按照税法就形成了不同的扣除税项。很显然,方案一的扣除项数额最大,应纳税额必然最少,是三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二)降低适用税率所谓降低适用税率是指在存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筹划方法,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从而减少应纳税额的方法。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12019/9/27【案例12-2】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档次降低的筹划刘某为某县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月工资收入4000元(包括各类津贴和月奖金),年终企业发给其年终奖金2000元,同时县政府因其企业经营得好,又发给其3000元奖励金。此处可以三个月时间做一下比较。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22019/9/27若刘某在12月份一次性领取5000元奖金,那么刘某12月、1月、2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分别为(当地准予扣除费用标准为1600元/月):1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5000-1600)×20%-375=1105(元);1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600)×15%-125=235(元);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同上235元。这样,刘三个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1575元。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32019/9/27如果刘某在12月份和1月份分两次领取政府奖3000元,在1月份和2月份分两次领取本单位奖金2000元,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500-1600)×15%-125=460(元);1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500+1000-1600)×15%-125=610(元);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000-1600)×15%-125=385(元)。三个月共纳税款1455元,这样,通过筹划后共少缴个人所得税税款120元。该例通过将收入均衡摊入各月的做法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4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三)增加抵扣税额增加抵扣税额在税率和计税依据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抵扣税额就意味着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减少,增加抵扣税额也是节税的最基本方法。增加抵扣税额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税额扣除、退税额、免税额、减税额等。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5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四)推迟税款缴纳推迟税款缴纳只是一种相对节税的方法,归根结底,并不能达到减轻纳税人税负的目的。但是,可以对纳税人某一时期的税收负担起到“缓冲”和“减压”的作用。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62019/9/27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四)推迟税款缴纳推迟收入的确认有两种基本方法:(1)一种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推迟收入的确认,包括合理地安排交货时间、结算时间、销售方式等来推迟营业收入实现的时间。(2)另一种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来推迟收入的确认。主要是在会计核算上按照收款法、销售法、生产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确认营业收入实现的时间,以此来起到推迟税款缴纳的目的。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72019/9/27第三节税收的征管一、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所谓的税收征管就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的税法的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动的总称,又称“税收稽征管理”。税收征管的最终目的,一是要提高税收遵从度,即减少税收流失和降低逃税率;二是要提高征管效率,即降低征税成本率和纳税成本率。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82019/9/27第三节税收的征管一、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总之,税收征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层涵义:税收征管的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各级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进行税款征收活动;税收征管的对象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及征纳双方的征纳活动过程;税收征管的目的是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税收征管的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它包括各税种的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92019/9/27第三节税收的征管二、税收征管的意义(一)税收征管可以使税收法规得到贯彻实施税收法规不能够自发作用,只有通过税务机关的日常税收征管活动,才能使之贯彻到每一个纳税人。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302019/9/27
本文标题:12第十二章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3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