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二收入核算三古典模型四简单模型乘数原理
第二章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民收入)的核算§2-1国民经济循环的模式§2-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增加价值法二、支出法三、收入法§2-3国民经济恒等式复习思考题厂商生产家庭消费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要素成本要素产品产品收益支出一、国民经济循环:收支循环收入内循环——价值循环,价值的大小,反映经济活动水平高低外循环——实物循环2-1国民经济循环的模式二、基本的国民经济循环模型1.两部门模型:(家庭-企业)从收入看Y=C+S或从支出看Y=C+I即当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时I=SY----总产值或国民收入,在这里看作等同于GDP或GNPC----消费,指居民部门的个人消费开支。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购买新建住宅,此费用计入固定投资项下的住房投资总额。I----投资,投资是一个流量,指一个国家的资本财货今年比去年的增加量。(资本财货-人们生产出来的所有用于再生产的资源)。狭义而言,指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而增加的生产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劳动等)。本期投资It(净投资)=本期资本存量Kt-上期资本存量Kt-1S----储蓄,从实物的角度看储蓄与投资指的是同一样东西。2.三部门模型:(家庭---企业---政府)Y=C+S+T或Y=C+I+GT---政府税收G---政府购买(政府支出)3.四部门模型:(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总收入Y=C+S+T+M或总支出Y=C+I+G+XM---进口X---出口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一、增加价值法(生产法)1.计算公式:Y=∑最终产品的销售价值2.公式中变量的含义:(1)增加值=销售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2)中间产品:向其他企业买进的原料、材料、燃料、工具等用作生产要素的产品。(3)最终产品:用于个人消费的产品+企业当年的投资。企业当年的投资=资本存量增加值。(即企业本年度的资本存量超过上年资本存量的净增量。)2-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例1:农场——面粉厂——食品厂——零售店——消费者农场面粉厂食品厂零售店消费者最终产品的销售价值即为4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450万元小麦面粉面包面包二、支出法1.计算公式:GDP=个人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见人大p.432)2.关于投资的概念:(1)固定投资与存货投资固定投资:包括房地产、厂房、设备等。存货投资:包括原料、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库存成品。(2)总投资与净投资总投资:一定时期内企业新添的固定投资和增加的存货。净投资=总投资-固定资本的折旧折旧-上年已有的固定资本被磨损消耗掉的部分。(重置投资P.432)三、收入法见人大p4331、计算公式:NI=雇员收入(工资和薪金)+业主收入(利润)+个人租金收入(租金)+公司利润与存货估价调整(企业利润)+利息净额NI与NNP的关系:NI=NNP-折旧NNP=NI+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企业当期盈余-政府补贴政府企业——相对于民间企业而言(1)雇员收入:工资、薪金、福利补助金等(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3)个人租金收入:房产作为生产要素对房主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做的贡献例如:房屋出租给个人的收入,出让专利、版权、特许权等带有地租性质的收入等(4)公司利润与存货估价调整公司利润:公司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管理组织)取得的收入(除去工资、租金、原材料成本)存货估价调整:抵消价格变动对存货价值的影响(5)利息净额:企业部门支付的利息(6)企业间接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所征的税。如营业税等。间接税将被计入产品成本。企业直接税=公司利润税。(7)企业转移支付:公司对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捐款消费者无法清偿的呆帐给公司造成的损失(8)政府企业的当期盈余:政府企业的最终产品的销售价值-成本(9)政府补贴:政府对私人企业的补贴。2、与收入法计算相关的变量含义3、收入法中主要核算指标间的关系产品销售价值(产品价格)利润转移支付间接税折旧工资未分配利润股东分红保险税所得税成本直接税(1)国民收入: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生产要素在创造产品和劳务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所分得的收入。(2)个人收入PI---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拿到手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应交纳的所得税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开支DI=S+C(3)NI与PI的相互关系:p.43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4、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假设四个部门的国民经济系统:1、家庭消费C(consumption)2、企业投资I(investment)3、政府购买G、政府税收T、政府对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TR(transfer)4、国外部门:净出口NX=X-M国民经济恒等式:Y=C+I+G+NX=C+S+(TA-TR)(从支出形态看)(从收入分配形态看:个人、企业、国家)两边去掉C,则:S-I=(G+TR-TA)+NX即,私人部门的收支=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部门的收支)+进出口(国外部门的收支)2-3国民经济恒等式变换上式:I+G+(X-M)=S+TAS+(TA-G)=I+(X-M)即,社会储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其中:贸易盈余(赤字)=X-M财政盈余BS=TA-TR-G财政赤字BD=G+TR-TA私人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YD(DI,DPI)=Y+TR-TA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所以YD=C+S消费C=总收入Y+转移支付TR-税收TA-储蓄S例题1、假定某国只生产轿车,某年产量为100辆,出口10辆,国内销售80辆,政府购买5辆,同年进口6辆在本国销售,轿车价格均为10万元每辆。(1)该国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为多少?(2)进口轿车所花60万元是否应记入GNP?(3)出口轿车所得100万应否计入GNP?(4)该年的C、I、G、M、X各为多少?代入公式GNP=C+I+G+(X-M)后计算的结果与(1)结果是否相同?解:(1)根据定义,为最终产品价值,GNP=Y=100X10=1000(万元)(2)不应记入,此笔支出不构成对本国的总需求。(3)应记入,即外国对本国的需求。(4)C=80X10=800I=(100-10-80-5)X10=50G=5X10=50M=6X10=60X=10X10=100NX=100-60=40Y=C+I+G+NX=800+50+50+40=940(万元)不等,前者按定义只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未考虑净出口的影响参见p443两国合并影响例题2: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人大第四版P.4447解:已知GNP=Y=5000,DI=4100,BD=200C=3800,NX=-100(1)S=DI-C=4100-3800=300(DI不是用于C就是用于S)(2)S-I=(G+TR-TA)-NXI=S-(G+TR-TA)-NX=300-(200)-(-100)=200(3)Y=DI+(TA-TR)(TA-TR)=Y-DI=5000-4100=900BD=G+TR-TAG=TA-TR+BD=900+200=1100课外练习:查找2003~2007年五年的中国GDP、社会总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的数值,列出表格、注明单位并简要说明其变化。课堂上抽查。第三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1萨伊法则§3-2根据萨伊法则推出的市场均衡理论§3-3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4凯恩斯革命(本章主要了解有关理论背景)第三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1萨伊法则萨伊法则: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萨伊法则等同于:任何数量的储蓄都会全部用于投资。资本不会过剩。储蓄——收入除去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部分。理由(条件或应用):(1)需求的无限性;(2)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3)出现过剩只是暂时的、局部的、过程性的;(4)对生产过剩危机的解释:发生总供求失去平衡是因为储蓄不足或消费过多、或投资过多、心理因素或货币的因素。§3-2根据萨伊法则推出的市场均衡理论一、资本市场的均衡根据萨伊法则,已有的储蓄一定会全部用于投资牟利。借贷资本的利息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与资本的需求(投资)共同决定的。二、两分法与货币中性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完全分开,就是说货币只是覆盖在实际经济要素上面的一层面纱(排除了货币对于经济活动循环的影响(总供求均衡的影响)),货币对于商品价值的决定不具有任何作用。货币只被用来表示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或说相对价格。这就是“两分法”。货币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及其增减变化,对实物产品(商品总量)及其构成以及各商品的交换比率等三个方面没有任何影响,货币及其数量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绝对水平。所以现代经济分析称之为货币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呈“中性”。提出假设的方法(前提条件)——人大4版P446——凯恩斯定律三、劳动市场的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时就业就会达到充分程度。(通过工资变动(市场调节)实现)四、价格(物价)水平的决定费雪交易方程——MV=PYP=MV/Y人大4版P729M---货币供应量,V---货币的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Y---实际国民收入(最终产品)。P=MV/Y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水平就会上涨。作为经济行为方程来考察:MV=PY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名义产出水平)§3-3古典宏观经济模型Nd(w/p)=Ns(w/p)-N(均衡就业量),w/p(均衡实际工资率)Y=f(K,N)-Y(均衡国民收入)S(r)=I(r)-YMV=PY-PK——资本量r——利率结论:货币主义的主张参见人大4版P733劳动的需求函数和劳动的供给函数决定均衡的劳动价格(实际工资率)一、劳动市场的均衡:二、总量生产函数:假定资本量K为既定不变,当N一定时,实际国民收入Y的均衡值Y相应被决定。在资本市场上,人们计划的储蓄(资本的供给)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同方向变化。厂商计划的投资(对资本的需求)也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资本市场供求平衡表示与利率的均衡值相应的S=I人们事实上提供的储蓄=厂商实现的投资额。此时消费品的供求也达到了均衡。即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两个市场的均衡。因为:总供给(总收入)=消费+投资=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劳动供给)+储蓄(资本供给)总需求(总支出)=厂商的投资支出(资本市场需求)+家庭的消费支出(劳动需求)所以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就等于产品市场的均衡:总供给(总收入)=总需求(总支出)。三、资本市场的均衡任何生产本身都会创造出大量的需求。所以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将扩展到充分就业为止,除非在现有的工资下(均衡时)不愿工作而“自愿失业”,就不会有失业。理论的政策指导含义:1、失业问题:①为了减少失业可以降低货币工资(降低实际工资)。②增加储蓄——利息率——投资——就业2、政府作用:福利支出(税收)——收入——需求不主张政府干预,因为:(1)税收——消费支出——需求(2)发行公债——利率——私人投资——失业(3)货币发行量——价格——收入、就业量不变§3-4凯恩斯革命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二、凯恩斯革命(一)基本观点——宏观均衡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必然等于达到充分就业是一个谬论。1、“工资刚性”——货币工资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固定不变;2、国民收入的均衡量值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3、存在“非自愿失业”:一些虽然愿意在较低实际工资下就业的人,由于需求不足,产品生产出来也销售不出去,工厂只能停产,就可能失业。(二)政策主张——国家调节干预经济,如举办公共工程。三、凯恩斯革命取得的理论突破(1)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完全弹性,会适应劳动市场供求状况而调整凯恩斯理论:货币工资刚性,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2)古典宏观模型:储蓄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扣除消费后的余额,所以也相当于说消费是利率的函数。同时,投资
本文标题:二收入核算三古典模型四简单模型乘数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3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