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疾控中心履职总结2011年,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认真履行防病工作职责,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始终把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工作责任,提升服务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并重,综合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一)抓思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我们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传染病防控工作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健康、良性发展。完善了窗口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群众评议、绩效考核等机制,在落实窗口单位创先争优各项工作要求的同时,注重统筹推进,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种有利于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的活动载体结合起来,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中心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工作作风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行风评议活动中,我市连续四年取得好成绩,分别在2015、2015、2015年市直33个窗口服务部门中排名第三、第一和第二,2011年上半年又名列前茅。(二)抓理论培训,业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初,制定了详细的业务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全员培训、短期培训和进修培训等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全年我中心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培训学习23次,培训人员67人次。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共举办内部学术讲座10次,培训内容涉及各科室各学科。同时积极组织对县市区疾控人员、城市基层医生、农村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全年共培训县市区人员734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2011年度全省疾控系统技术大比武中名列前茅。(三)抓制度建设,疾控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我们把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办公制度》、《考勤制度》、《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会议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等制度,同时还将党建制度、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等一并纳入制度汇编,确保制度切实可行,实现了以制度立规范,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出实绩的工作目标。同时,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更加量化、细化、具体化。疾控工作一整套科学规范管理机制正在形成。(四)抓硬件建设,基础发展能力更加夯实。近两年来,市疾控中心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顺利完成疾控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投资20万元建立了HIV抗体确认实验室和CD4检测实验室,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同时在全市28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基础上,每县市区建3所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等待省级验收。2、投资430万元建设了PCR实验室和P2实验室,购买了PCR仪器及配套的相关仪器设备。3、投资10余万元,按生物实验室二级标准进行了实验室改造,面积共计58平方米,分细胞培养主实验室和染毒主实验室各1间,具备了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条件,已正常开展病毒分离工作。4、投资8万余元,购置了毒物检测仪等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和生活饮用水检测设备,充分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购置各种检验仪器设备,为各类检验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检测检验能力。5、向市政府申请财政资金400万元,加强中心综合实验室建设,目前已经签批,资金将分三批到位。届时,水质监测106项指标的目标有望实现。二、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一)大力加强麻疹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011年,我们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规范组织开展麻疹和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立专人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疫情分析工作。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阶段的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通知传达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建立“疫情联系人制度”,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落实消毒、卫生保健等措施;加强医院病例的监测,及时搜索发现病例,规范采集样本,统一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为科学研判提供依据。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298例,其中重症76例,死亡5例,试验室诊断381例,发病率为万。全市11个县市区均通过网络直报报告了传染病疫情。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7850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乙肝、肺结核、痢疾;丙类传染病7种(5653例),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疾控中心履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其它感染性腹泻。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503例,发病率为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1.521%。(二)积极做好霍乱监测工作。全市31所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肠道门诊,实行了逢疑必检,全年共接诊1499例腹泻病人,采集1349份腹泻便样进行检测,便检率为89.99%,未检出霍乱弧菌。其中对市级监测点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和市二院完成可疑(腹泻)病人便检65份。重点监测县故城县、阜城县、景县共接诊293例腹泻病人,完成便检259份,便检率为88.40%。衡水湖、滏阳河、滏阳新河外环3个采样点和县级疾控17个监测点共完成342份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流行性出血热病共报告4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采集了病人血清,将调查资料输入数据库并报送省疾控中心,血清学核实率和个案调查率均为100%。(三)SARS、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列入常规化管理。督导县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对发热病人、流感样病人、不明原因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进行监测,每周进行汇总分析并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选定我市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为国家级人禽流感监测点,全年共采集鸟粪、湖中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3次,共计120份,均进行了人禽流感病原检测,未发现人禽流感病毒。采集禽类养殖、贩卖、屠宰等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33人份,并按要求送省疾控中心。(四)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衡水市区设立了蚊虫、成蝇、蟑螂、鼠类监测点共56个,根据病媒生物的生活特性开展每月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我市病媒生物现状,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市爱卫办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共调查了3个县、15个乡、300户居民,采集土壤样品60份,任务完成率为100%。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原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2011年又从县疾控中心抽调4名疾控人员,充实了市级应急专业队伍,完善了应急预案,对其中8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确保了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不断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继续坚持每天24小时疫情浏览和12320电话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开展基层督导检查和网络设备维护,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到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全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即饶阳县留楚乡初级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38例,无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1起)持平。均得到有效处置。(二)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圆满完成了3月份衡水军分区、市政府组织的两次民兵专业应急拉练,共出动车辆9台次,应急队员61人次,使用应急处理箱58个、消毒喷雾器6台次。下半年又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规范处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应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四、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明显(一)做好麻疹防控工作。按照《2015-2012年河北省消除麻疹攻坚行动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除麻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了常规麻疹疫苗的接种力度,将我市乡镇接种门诊的常规接种服务周期由月接种改为周接种,城市接种门诊改为日接种,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每季度对外来人口集聚地主动开展一次流动儿童调查摸底,把外来儿童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查漏补种。3月份开展了对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共调查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352个,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儿童13120人,补种麻疹疫苗9070人次。10月份组织开展了在校大中专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接种麻疹疫苗15643人次。(二)强化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2011年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给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为防止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等文件精神及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周密部署,严防严控,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AFP监测的同时,制定了《衡水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有序应对,科学防控,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为提高医务人员发现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意识,8月份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临床医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培训,全市共培训疾控机构12个、县级以上医院41个、乡镇卫生院206个,村卫生所4550个,共培训各级医务人员6372人、疾控人员219人。《疾控中心履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三)免疫规划监测系统有效运转。我市全年共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万。AFP报告后48小时调查及时率100%;麻痹14天内双份便标本采集率86.84%;便标本7天内送省实验室率100%;随访及时率为93.8%,全部达到了省目标要求。麻疹监测:报告后48小时调查及时率为93.33%,血清标本采集率100%,标本及时送达率100%,标本检测及时率100%。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监测:共报告AEFI病例715例,未发生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无疫苗质量事故报告。乙肝病例监测:全年共报告15岁以下急性新发乙肝病例5例,报告发病率为万,个案调查率为100%。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病例1例。(四)基础免疫接种工作。全市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全年共报告接种疫苗近200万人次,累计报告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5%以上,各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病例县级覆盖率达到100%,及时报告率100%,及时调查率98.53%,全部达到了省疾控中心目标要求。五、艾滋病、慢病防控力度显著增强(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验室建设,提高艾滋病检测能力。目前艾滋病检测网络已覆盖全市,全市共有HIV抗体确认实验室1个,初筛实验室28个,妇幼机构监测点11个。为完成2011年底每县建3所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任务,市疾控中心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衡水市医疗单位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通知》,对新建实验室的房屋、设备、人员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目前11个县市区新实验室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本市初审,随时迎接省专家组的验收。2011年全市共完成HIV抗体检测87714份,复检36例,确证阳性10例。全市共报告感染者16例,其中本市11例,外省市报至我市5例,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干预、随访、CD4检测、相关防治知识告知及关怀政策落实等工作。(二)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工作进展顺利。对冀州市示范区进行了2次工作督导,完成工作指标61项。为完成冀州市妇幼实验室建设,通过多次协商,克服困难,改善实验室条件,最终实验室建成并通过了市级初审,改变了示范区妇幼机构无艾滋病实验室的现状,在全市发挥了带头作用。(三)积极开展预防干预和关怀救治工作。目前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已覆盖全市。全市11个县市区疾控系统共建立12个自愿咨询室(市本级1个),医疗系统建立15个(市妇幼1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7个单位实现了自愿咨询检测数据网络直报。2011年全市共对7410人提供了咨询,检测7408人,提供转介服务13人,查出阳性感染者5例。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的比例达100%,咨询检测结果告知率100%。全市对
本文标题:疾控中心履职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41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