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5_1 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
16章–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PublicFinance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前言l政策所关心的问题是税收对家庭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l我们将研究:l劳动供给l储蓄l住房l资产组合构成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劳动力供给问题由下列因素组成:l时间禀赋(T):时间拥有量。可以用于市场工作和非市场工作(闲暇)的小时数。l预算约束,休闲的价格是$wl偏好,无差异曲线i、ii等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4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图16.1是典型的劳动力供给模型。l本例中,人们选择的工作量是FT,最大效用点是无差异ii曲线与预算约束的切线.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5图16.1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6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税收如何影响工作?l在图中,税收减少工资率l从$w减少到$(1-t)w,因为人们仅关心他得到的工资l税收减少休闲时间的机会成本l预算约束从TD旋转到TH。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7图16.2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8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根据图16.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l税后人们的经济状况变坏,即效用下降l本例中,人们减少工作时间,从FT减少到IT。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9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当征税(或加税)时,人们总是减少工作时间?l不。图16.3表示工作时间从FT增加到JT。(两例中税前税后预算线完全相同,而且征税前时间禀赋的分配也一样,工作时间是FT)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0图16.3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1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增(或者减)税改变税后工资率。工资的改变有两种效果:l替代效应–当有效工资减少后,休闲变得相对便宜,因此,人们用休闲替代工作,并且减少工作(↑休闲)。l收入效应–征税使人们感觉变穷,当有效工资减少后,如果休闲是正常商品(收入效应为正,区别于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它们的收入效应为负,吉芬商品甚至是负向的收入效应大于正向的替代效应,导致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呈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人们减少休闲时间。(↓休闲)。l到底哪个效应大,单凭理论是弄不清的。可能对前一个人来说,替代效应起支配作用;对后者而言,收入效应起支配作用。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2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累进性税收l考虑三种税率lt1:低于收入L的税率lt2:收入介于L和M的税率lt3:收入超过M的税率l有效工资率(预算约束的斜率)改变,当工作时间增加时。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3劳动供给:理论问题l图16.4描述了劳动力供给理论l预算约束现在是TLMNl图中,个人效应最大化点是E4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4图16.4转折点上的税后工资收入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5劳动供给:经验研究结果l理论表示劳动供给应该依赖:l预算线因素:这里特别考虑税收(对工资征对工资征税税,其影响是预算线偏转预算线偏转;而对非劳动所得对非劳动所得如股息、利息、转移支付征税征税,其影响是预算线预算线平行位移平行位移)l偏好因素:影响一个人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的变量(诸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儿童)l计量经济学家估计工作时间与上述变量的回归方程。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6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ABOCDMNGH只有劳动收入时,预算线为AB;但现实生活中往往还有非劳动收入,如资本利得、偶然所得、政府转移支付等,因此更常见的预算线是MNB,此时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工作,总收入是OM,因为有非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AM。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休闲,至少还有收入BN(=OK=AM)。此时的最优消费组合是OL0休闲,L0B工作,效用达到iii。E0L0I0iiiiiiiiiiK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7非劳动所得减少MCABOCDMNGHØ假定对非劳动所得课税使收入减少了MC。Ø预算线变为CDB,此时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工作,总收入是OC,因为非劳动收入降至AC。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休闲,至少还有收入BD。此时的最优消费组合是OL1休闲,L1B工作,休闲减少了L0L1,效用下降至ii。E0L0I0iiiiiiiiiiKI1L1E1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8非劳动所得增加MGABOCDMNGHØ假定对非劳动所得减税,使收入增加了MG。Ø预算线变为GHB,此时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工作,总收入是OG,因为非劳动收入升至AG。若全部时间禀赋都用于休闲,至少还有收入BH。此时的最优消费组合是OL2休闲,L2B工作,休闲增加了L0L2,效用增加到iiii。E0L0I0iiiiiiiiiiKI2L2E2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19劳动供给:经验研究结果l对于年龄在20岁到60岁的男性来说,净工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的绝对值很小,在统计上没有意义。l弹性是0.05=0.5%÷10%,意味着工资增加10%,工作时间增加0.5%。l虽然妇女的劳动供给弹性的估计值非常不同,但已婚妇女的工作时数和劳动力参与决策,对净工资的变化似乎十分敏感。-有研究结论为高收入已婚妇女减税前后的劳动供给弹性是0.8=8%÷10%(即意味着工资增加10%,工作时间增加8%),其中约有一半的反应来自更多的已婚妇女成为劳动力,另一半是已经是劳动力的人工作更多的时数。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0劳动供给:一些说明l需求方面的考虑l劳动供给的增加可能降低均衡工资或改变消费模式(儿童保育需求增加,价格提高,又反过来阻碍幼儿的母亲参加工作)。l个体效应与团体效应l很难用这种结果来预测有一群工人供给的总工作时数将如何变动。例如,当把比例税改为累进税时,低收入工人可能会发现,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降低了,而高收入工人面临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这两组人的劳动供给很可能朝相反方向变化,导致劳动供给变化的总体结果难以预测。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1劳动供给:一些说明l劳动供给的其他问题l年工作时数是劳动供给的一个重要而又令人感兴趣的指标。l人力资本投资l比例收入税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没有改变,因为,收益(增加工资)和成本(放弃当前的收入)都被课税。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2劳动供给:一些说明l补偿组合l福利不被课税l支出方面l税收支出如何(例如,税收如果被用来完善国家公园versus儿童看护设施和机构)影响工作努力。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3劳动力供给:劳动供给和税收l前面研究的重点是某一既定税制下的劳动供既定税制下的劳动供给情况给情况。现在我们要探讨:税收收入如何随税收收入如何随税率的改变而改变税率的改变而改变??l考虑图16.5的供给曲线SL。l它表示每一税后工资对应的最优工作量。在本例中,替代效应占主要作用替代效应占主要作用。即税率提高,劳动供给下降。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4图16.5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5劳动力供给:劳动供给和税收l当工资是w,工作量是L0,并且没有征税。l工资是(1-t2)w,工作量是L2,并且征集的税收是t2L2,面积Saefk。l工资是(1-t3)w,工作量是L3,并且征集的税收是t3L3,面积Sahij。Saefk>Sahijl当税率增加时,总税收收入最终会下降(到零)。l税率提高,并不能保证税收收入提高,因为工作时数减少导致税基终被削弱。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6劳动力供给:劳动供给和税收l图16.6表示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关系。l非常明显,如果税超过tA,可以通过减少税率增加税收。l美国目前实行的税率处于tA的右边,在流行的出版物中,税率-税收收入的关心称为拉弗曲线,成了里根政府信奉的“供给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信条。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7图16.6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8劳动力供给:劳动供给和税收l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l拉弗曲线的形状是由劳动供给对税后工资的弹性决定的。(工作时数变化对税率变化的抵消程度)l虽然实际上不可行,图16.6建议原则上较低的税率确实能带来较高的收入额。l是否超过最优税率是一个经验判断的问题。始终应切记,税率普遍降低不可能使税收收入不减少。l劳动供给的变化并不是税率提高可能影响税收收入的惟一途径。逃税、非税收入替代工资等。l即使当税率下降时,税收收入不增加,也不意味着降低税率就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少崇尚小政府的人会欢迎。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29储蓄l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是说,在某一年内,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考虑到他们一生经济状况的计划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你每年的储蓄额,不仅取决于当年的收入,而且取决于你未来的预期收入以及你在过去已取得的收入。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0储蓄l考虑一下具有下列特征的模型:l两个阶段(t=0or1)工作时间和退休l两个收入流(I0andI1).l工资收入和养老(金)收入l对消费的偏好(C0andC1)l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1储蓄l图16.7将此模型与预算结合起来。l禀赋点:指每一时期的消费等于每一时期的收入的点。(工资收入用于当前消费,养老金收入用于未来消费)l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储蓄或借贷的利率是r。预算约束是MN。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2图16.7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3储蓄l图中清楚地表示某个人借钱用于现在的消费而用未来的养老金偿还;或者储蓄现在的收入增加未来的消费。l他们只是仅沿着预算约束线MN移动。l如果当前的消费少于I0,这个人在储蓄,不然,他要借款。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4储蓄l图16.8表示一组无差异曲线。l在给定的偏好下,这个人选择E1,其中,他储蓄I0-C0用于退休。l资本市场使此人获得的效用高于他处于禀赋点的效用。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5图16.8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6储蓄l税收如何影响储蓄?l我们考虑两种情况:l情况I:利息收入征税,利息支付可以减免l情况II:利息收入征税,并且利息支付不能减免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7储蓄l情况I:利息收入征税,利息支付可以减免l随着比例税t,收益率从r下降到(1-t)r.l不管r如何改变,总存在一个选择,即消费禀赋点(I0,I1)。l预算约束沿着该点旋转,同时斜率的绝对值下降。预算线斜率的决定问题(MN、PQ与PAN)l如果没有利息税,则现在储蓄S(=AF),未来消费会增加FG=S(1+r),预算线的斜率是FG/FA=S(1+r)/S=11++rr。。MAMAl如果对利息征税,则:现在储蓄S,未来消费会有增加,但不会增到FG,因为利息Sr一共被征了Srt的税,未来消费只增加了S(1+r)-Srt,即S[1+(1-t)r]=FH,预算线的斜率变为[1+(1-t)r]。PAPAMNPQAEFCDGHI0I1SBl如果没有利息支付的扣除,则现在借贷消费B(=AE),未来消费会减少ED=B(1+r),预算线的斜率是ED/AE=B(1+r)/B=11++rr。。ANANl如果利息可扣除,则:现在贷款B,未来消费会有减少,但不会减少ED,因为利息Br一共被免了Brt的税,未来消费实际只减少了B(1+r)-Brt,即B[1+(1-t)r]=EC,预算线的斜率变为[1+(1-t)r]。AQAQ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39储蓄l在图16.9中,新的预算约束线是PQ。l如图所示,不能选择点E1,但可以选择Et点。l在本例中,储蓄下降。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40图16.9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41储蓄l但是,这不是惟一的可能。l在图16.10,新的预算仍然是PQ。l在本案例中,储蓄增加。l不确定性增加,因为,一方面,对利息课税减少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替代效应),当前消费变得便宜,消费量增加。另一方面,对利息课税影响未来的消费(收入效应),为保证实现未来的消费目标,现在必须多储蓄。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42图16.10一个理性的人对提高利息税的反应居然是增加储蓄,这确实令人费解。其实只因为偏好未来消费。这种偏好可能是她喜欢存钱,也可能是制度缺失(如社会保障)造成的。比如国人总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不敢现时多消费。财政学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43储蓄l情况II:利息收入征税,并且利息支付不可以减免l仍然能消费禀赋点(I0,I1).ll储蓄仍然受到影响储蓄仍然受
本文标题:5_1 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4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