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
1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IFCRC-WP-06-01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周宇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实施人民币汇率升值2%的决定。这一意外消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震动,国内外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强烈反应再次表明,人民币汇率不仅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且也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经济已成为影响和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要性,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第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人民币升值幅度和对汇率改革的评价;第二,2005年中国政府改革汇率制度的背景;第三,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三种升值压力;第四,未来汇率走势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展望。一、“出其不意”的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21日,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讨论和准备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终于拉开了序幕。在历史的长河中,5年的时光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在中国汇率制度变革的历程中,过去的5年显得格外的重要和漫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之争。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和来自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最早出现在2001年,并于2003年达到高潮。从2003年以来,不仅国内外经济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而且各种政府首脑会议和国际金融机构论坛也经常把这一问题作为其讨论的议题。另外,许多著名国际民间金融机构还纷纷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进行了各种预测。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敏感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近年来,各种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传闻和小道消息经常出现在网络和媒体报道中,人民币汇率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际社会的“视线”和“神经”,这些事实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综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曾受到过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尽管发达国家政府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而且尽管舆论界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人民币升值推测,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一直保持了稳定不变的局面。2005年7月21日,正当人们认为近期内人民币汇率制度不会有所变动,而且,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暂时趋于下降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其不意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措施。中国政府的这一意外举措瞬时传遍全球,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措施一经实施,国内外媒体就对改革的内容进行了及时、详细的报道和评论,而且许多学者和市场参与者纷纷对汇率走势和汇率制度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各种推测。从过去半年的情况来看,新的汇率制度2基本上运营平稳,没有显露明显的缺陷和负面效应。就国内影响而言,汇率改革没有对国内经济产生明显的冲击,从国际影响来看,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外部的政治性升值压力。鉴于以上事实,这次汇率制度改革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以下,我们首先结合人民银行宣布的改革措施,探讨这次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及学术界对这次汇率改革的评价。1.新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第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调整。在此,我们首先讨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表1概括了新旧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内容来看,新的汇率制度被定义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前的汇率制度被定义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仅从文字表述来看,新旧汇率制度的共同之处为两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二是有管理的浮动。二者的差异为:新的汇率制度强调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特点,而旧的汇率制度强调了实施单一汇率的特征。以上表达方式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新的汇率制度概括了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参考标准,而旧的汇率制度概括了汇率的单一性质,二者的这一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时期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改革前后两种汇率制度的主要区别。旧的汇率制度起步于1994年1月1日,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一汇率制度之所以被定义为“单一”的汇率制度,其用意主要为了强调改革后的汇率制度与改革前的双重汇率制度的区别,而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中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提法主要为了强调新的汇率制度与此前美元钉住汇率制的区别。尽管我国一直没有公开宣布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为美元钉住汇率制,但是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动情况,把我国的汇率制度归类为美元钉住汇率制,而且国内外学术界也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为实际上的美元钉住汇率制,基于这一事实,新的汇率制度中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提法主要强调了新旧汇率制度的差异和概括了新的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5242413475510102030405060图12005年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分布(单位:国家数)资料来源:IMF,《AnnualReport2005》,pp125-126,2005年。3就汇率制度的种类而言,如上所述,新的汇率制度为管理浮动汇率制,鉴于世界各国选择汇率制度的经验和教训,这一制度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和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图1可以看到,管理浮动汇率制是当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汇率制度。采用这一汇率制度的国家多数为中等规模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另外,从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定位来看,在一般的意义上,管理浮动汇率制是介于自由浮动汇率制和固定钉住汇率制之间的一种汇率制度。尽管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管理浮动汇率制有可能非常接近固定钉住汇率制,但是就典型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而言,其汇率浮动弹性仅次于自由浮动汇率制。表1人民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新的汇率制度旧的汇率制度实施时间2005年7月21日起1994年1月1日-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的名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从钉住美元转为参考一篮子货币。2.扩大汇率制度的弹性。1.官方汇率与调制市场汇率的并轨。2.改进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制度的特点运行方式:“参考一篮子货币”方式和“中心汇率方式”相结合的运行方式。运行方式:单一汇率制。实际上的美元钉住汇率制(1997年以后)。钉住或参考货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美国、欧元经济区、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货币。钉住美元(1997年以后)。浮动幅度“中心汇率”方式:2005年7月21日宣布的运行方式:以上一个工作日的收盘价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中间价,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内浮动,9月23日,该幅度调整到3%。2006年1月4日起,中间价改为当日开盘前的做市商报价的平均价。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外汇买卖可以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从1996年7月1日起,港币和日元汇率的幅度从0.3%扩大到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的调整从8.2765调整到8.110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汇率从双重汇率调整到1美元兑8.72元人民币的单一汇率,与此前5.7元的官方汇率相比,人民币贬值34%。配套措施1.7月22日起,上调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2.停止公布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量。1.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2.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3.在上海成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4根据IMF的定义,管理浮动汇率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汇率制度、即金融监管当局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的变化,但这种干预不存在提前公布的明确的、承诺遵守的干预标准。“金融监管当局积极干预外汇市场”的特征反映了这一汇率制度与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区别,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只在偶然的情况下,针对汇率的过度变化,干预外汇市场。因此管理浮动汇率制与自由浮动汇率制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干预频率上,前者为“有非公开干预标准”的频繁干预,后者为异常情况下的偶然干预。而另一方面,“不存在提前公布的明确的、承诺遵守的干预标准”的特征则反映了这一汇率制度与其他非弹性汇率制度的区别,其他非弹性汇率制度有明确的干预标准,这些标准有可能是某个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但也有可能是通货膨胀率等其他指标。而且,在其他非弹性汇率制度下,政府一般都按照承诺的标准干预外汇市场。而管理浮动汇率制的主要区别表现为:政府通常不公开干预标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政府公布干预标准,这些标准也只是参考性标准。从一些国家采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现状来看,这一汇率制度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不公开参考指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名义上或实际上以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为参考标准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以维持实际汇率稳定为标准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中心汇率方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和以BBC为参考标准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就我国新汇率制度的定性而言,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汇率制度属于BBC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值得注意是,BBC的浮动区间是以一篮子货币为中心汇率,而我国的汇率制度是以头一天的收盘价(2006年1月4日起,中间价改为当日开盘前的做市商报价的平均价)为第二个工作日的中心汇率,这一操作方式实际上属于“中心汇率方式”,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参考一篮子方式”和“中心汇率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作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我国新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有公开的参考标准,这是这一汇率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钉住特定指标”属于钉住汇率制度,而“参考特定指标”属于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是钉住汇率制与管理浮动汇率制的重要区别之一。“参考特定指标”的管理方式为市场调节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是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弹性大于钉住汇率制的主要原因。但是、参考某个指标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公开这一指标,实际上有许多管理浮动汇率制并不公开参考指标。从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定义来看,不公开参考指标的汇率制度更接近典型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不过,尽管有些国家在采用管理浮动汇率制时,不公开参考指标,但汇率的变动情况大体能够反映出政府干预汇率的主要依据。第二,在参考指标的选定方面,选择一篮子货币是这次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通常管理浮动汇率制可以选择的参考标准有:某个主要国际货币、SDR、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汇率等指标。我国这次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钉住单一美元改为参考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新加坡采用了这个制度,另外,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亚国家曾采用过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韩国的这一汇率制度从1980年2月起一直延续到1990年3月,持续的时间超过了10年。1990年3月以后,尽管韩国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没有变化,但其内容从参考一篮子货币转为另一种被称为“市场平均方式”的汇率制度。印度尼西亚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开始于1986年,其参考指标继承和延续了此前的一篮子钉住汇率制,1993年以后,该国改5用限幅浮动汇率制度。与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不同的是,长期以来,新加坡采用了没有公开参考指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其变动情况来看,新加坡实际上参考了一篮子货币。第三,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具体内容,在采用类似汇率制度的国家中这属于罕见做法,这也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通常的情况下,无论是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国家,还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国家一般都不公布一篮子货币的具体币种和不同货币的比重。与惯例不同的是,在这次改革中,尽管我国没有公布不同货币的比重,但明确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内容。因此我国管理浮动汇率制的透明度要高于同类制度。较高的透明度有利于企业预测汇率的变化,这是该汇率制度的长处,但其风险是有可能助长货币投机。第四,一篮子货币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参考货币不
本文标题: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