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角形面积课件【第一篇】小学三角形面积课件教学准备: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学生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概念。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效果比较好。6、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1、第28页第1题。2、猜三角形。3、画三角形。参考资料,少熬夜!(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说课稿【第二篇】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是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二、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三、说教法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四、说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参考资料,少熬夜!上课伊始我会通过红领巾的谜语导入,然后给学生们讲解红领巾的由来,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浇筑来的。呼吁同学们以后要正确佩戴红领巾以及要爱护珍惜它。然后询问学生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呢,进而引出新课。通过数学谜语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2.诱导启发,发现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活动一: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首先让学生们思考上节课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呢?进而发现当遇到未知的图形我们可以转化成已知的图形解决。其次引导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看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已知图形。小组汇报为可以把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有其他的组补充为两个一模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汇报为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拼成后的图形与已知图形,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学生不难回答为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是底乘高除以二,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二。最后在三角形上用字母a和h分别标出底和高,顺势总结用字母表示公式为S=ah.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给与正面的评价。活动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大屏幕上给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次提问学生进行板演,可以对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进行灵活应用。再次请同样思路的学生讲解计算方法。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高除以二,得出100*33÷2=1650cm2.最后总结红领巾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3.实践练习,巩固新知我设计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大屏幕上道路交通警示标识,并且询问一块标识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旨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4.引发反思,全课小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评价。5.布置作业,课后提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我将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课后练习;选做题是找找生活中的运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鞠躬)我能擦掉板书了吗?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物。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1、出示红领巾,问:会计算它的面积吗?2、学生交流(课件演示)揭题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口述)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活动一: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法五: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教师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设计意图]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1)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活动三:老师还会一种推导方法,叫折叠法,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教师介绍。教师讲解,并用三角形的纸给学生演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2)(三角形高的÷2)[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对有余力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3、教师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折叠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三、巩固应用公式运用1、出示例题:红领巾的底是100M,高是33M,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尝试完成)交流做法和结果S=ah÷2参考资料,少熬夜!=100×33÷2=3300÷2=1650M22、你会计算这个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3、对比练习,分别计算,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4、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你认识吗?算一算2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做这样的两块标志牌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5、火眼金睛四、巩固拓展图中有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能找出几组?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第四篇】昨天,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并让他们完成书上试一试两道求三角形面积的题目。今天,尝试了预习后的数学课的上法。“你们都预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谁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怎么算?”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了。知道的学生不多。可能出现的原因有:一是学生没有把预习当成作业;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没完成;三是学生预习时记住了,隔了一夜忘了……原因不同,该如何了解真正的情况,再进行完善?我抽了上等生来进行回答,目的是想在课始就给学生一个正迁移。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追问:“怎么得到这个公式的?”孩子们愣了一下,马上有几个学生举手。我没有马上抽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如果直接抽学生回答,那些已经忘得差不多或根本没预习过的同学可能会更听不明白,或者他们的学习准备还没到位。经过同桌互说,他们已经有的经验能产生“共鸣”。“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谁听明白了?”我又追问。我相信很多学生还是没听明白,拿出自制的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演示了一遍。边演示边明白如下几个问题: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何关系?(这两个问题好像有点乱,怎样组织一个问题来引领?就提
本文标题: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4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