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100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100题)1、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2、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3、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4、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分众化的宣传教育举措,有面向全社会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宣传产品,有线上线下宣传教育阵地。5、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加强传播推广,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6、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7、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8、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致富。9、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10、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1、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12、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扶贫济困,不存在针对任何民族的歧视性做法,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13、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常态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交往交流、团结联谊等活动。14、有效履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或流出地职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15、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16、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人文化、数字化。17、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应对各种渗透破坏、违法犯罪等活动。18、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舆论引导积极有效。1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共召开了5次,第五次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2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24、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26、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8、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29、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30、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3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32、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34、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3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37、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38、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39、中华民族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40、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1、坚持分级联创、分级创建,着力提质扩面,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等群体,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和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42、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43、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制定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44、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4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过程。46、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47、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48、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49、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50、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1、统一战线工作要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五种关系是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52、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指的是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5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4、“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55、“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56、“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5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基础是: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58、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交融、切实尊重差异、逐步缩小差距。59、当代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60、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61、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有效期限为5年62、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63、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从198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65、我国确认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66、各民族“三和”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67、“三个离不开”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68、“五个高度认同”是指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69、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指的是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70、“五个维护”是指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71、民族工作中的“六个相互”是指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72、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每四年举办一次。73、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字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74、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人数特别少的民族至少有代表1人。75、每年9月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7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7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登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78、我国的《选举法》规定,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的15%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79、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80、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8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8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具体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即: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83、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84、湖南省民族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底,创建30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85、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86、民族工作
本文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100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7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