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1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第五节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不足与修正2宏观经济学中的短期、中期与长期凯恩斯模型——短期分析“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已经死了”凯恩斯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凯恩斯的全部理论中包括“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3本章的三个假定:1.总需求不足导致社会资源的闲置,使得实际国民2.价格水平不变3.利率不变,投资也不变。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具有黏性。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4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Y5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1、均衡产出:和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厂商生产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意愿支出=国民收入(总供给)非意愿存货=06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货为零;国民收入的均衡时通过存货的调节而实现的。7二、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不能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8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1、y=c+i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2、i=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E=c+iy=c+sc+i=c+si=s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S,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这里的I=S,国民收入要达到均衡,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9•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二)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1、影响消费的因素如可支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dYfC10•2、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是现期绝对收入的函数。特点:短期中,存在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自发消费。随收入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c=c(y)c=消费,y=收入:11YdCC0Y00C=C0+cYd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C0+cYd(0<c<1)C0-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c-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cYd–引致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12•(三)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1、平均消费倾向(APC)定义: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公式: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cYCd0dYCAPC132、边际消费倾向(MPC)定义:每增减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公式: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0<MPC<1cYCMPCd14•三、储蓄函数•(一)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二)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1、影响储蓄的因素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15•2、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函数关系称之为储蓄函数。s=s(y)(满足ds/dy>0)s-储蓄,y-收入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s=y-c线性储蓄函数C=C0+cYd,代入s=y-cs=Yd-C=Yd-(C0+cYd)整理:s=-C0+(1-c)Yd(1>c>0)令S0=-C0,s=1-c,则:S=S0+sYdYdYd00S=S0+sYdC=C0+cYdSCYd016•(三)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1、平均储蓄倾向(APS)定义: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公式:2、边际储蓄倾向(MPS)定义:每增减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带来的储蓄变化。公式: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即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sYSd0dYSAPSsdYSMPS17•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第一、平均储蓄倾向的递增对应着平均消费倾向的递减。第二、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第三,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c+s=y1ysycAPSAPC∵△S+△C=△y1ysycMPSMPC18四、投资函数和投资曲线假定投资为一常量,即0IIIY0I=I019五、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分析模型:00IIcYCCICY解得:Y=C0+cY+I01100()()cCIY0C+IC+IY0Y1Y2(C+I)1(C+I)2E20例题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C=100+0.8×750=700S=Y-C=750-700=50(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21•(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分析模型:解得:00sSSSIIYI000011(IS)()s(1)CIcYY1Y0Y2YS,ISII00E22•(三)节约悖论节约是指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节约悖论:节约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件坏事。引起个人收入增加的节约却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减少。节约悖论是短期内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时的一种现象。在长期,储蓄终将转化为投资,节约悖论也就不存在了。I,SOS2S0S1I1I0E2E0E1E2Y2Y0Y1Y23第三节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Y=C+I+G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2、I+G=S+T“计划投资”=“(计划)储蓄”E=C+I+GY=C+S+TC+I+G=C+S+TI+G=S+T税收通过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二、政府购买与税收1、政府购买为自发变量:2、税收:比例税:T=tY)(00TYcCcYCCd0GG24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2)三部门均衡收入:或0000tY)(GGIITTTYcCCGICYYctCIGcT1110000()()0000)(GGIITTTYcCCGICYYcCIGcT110000()或25AD=(C0+I0+G0)+c(1-t)YYdADC0+I0Y0026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四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2、I+G+X=S+T+M“计划投资”=“(计划)储蓄”E=C+I+G+Xy=C+S+T+MC+I+G+X=C+S+T+MI+G+X=S+T+M•2.出口函数与进口函数1、出口函数:2、进口函数:M0>0,为一常量,与收入无关,称为自发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进口量。)(MXGICY0XXmYMM027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2)四部门均衡收入:mYMMXXGGIITTTYcCCMXGICY000000)()()(11000000McTXGICmcY或或28AD=(C0+I0+G0+X0-M0)+[c(1-t)-m]YYdADC0+I0Y0029第四节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KI=△Y/△I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提出投资乘数。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出口乘数。30•二、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投资乘数1、投资乘数: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收入量,它等于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的变动量之比。C+I0C+IE1E0Y0YC+I+ΔIC+IE1E0Y0+ΔYcIYKI11cdIdYKI1131投资增量(△I)AD增量(△AD)NI增量(△Y)消费增量(△C)第一轮100100100△I80第二轮8080△I*b64第三轮6464△I*b251…………总计500500△Y400△Y=△I+△Ic+△Ic2+△Ic3+△Ic4+…...假设:c=0.8=MPC3.4乘数和加速数原理c32C+△I总收入Y总支出(C+I)oY’C+I45o△IY△Y1IY乘数效应示意图33乘数的经济意义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乘数作用的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341.政府购买乘数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支出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之比。•三、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KdYdGctG111()KdYdGctG111()KdYdGcG11由于0<c<1,0<t<1,<KdYdTccT1352.税收乘数每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减少量与税收的增加量之比。KdYdTccT1)1(1tccdTdYKT(总量税)(比例税)或36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若考虑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函数,从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函数和消费函数会变化。设:政府实际征收税赋Tg,转移支付TR,净税收T,TRTTg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000000)()()(GGIITRTRtYTTTRTYcCTYcCCMXGICYggg均衡收入:)()1(1100000gcTcTRGICtcYccdTRdYKTR1)1(1tccdTRdYKTR37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转移支付所增加的收入量。ccdTRdYKTR1)1(1tccdTRdYKTR转移支付乘数的公式:或转移支付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的比较384.平衡预算乘数GcGKYGG11TccTKYTT1)(TGYYYTG1TGBKKGYK)1(11tccKKGYKTGB或当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与税收时,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或税收所增加的收入量。39四、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出口乘数: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出口的变动量之比。mtcdXdYKX)1(112、进口乘数: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6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