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与健康
刘恒,巢健茜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210009)Email:Liuheng56@yahoo.com.cn摘要:本文应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2006年城市居民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九个省份及全国的城市居民健康集中指数,考察了他们的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程度。研究发现:首先,无论以“是否患有慢性病”或“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健康衡量标准,结果均显示好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高收入阶层人群,并且自评健康状况测量出的结果更具统计学意义。其次,辽宁、山东的健康不平等程度最高,湖北、湖南的最低。最后,地区平均健康水平不仅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程度制约。提高低收入群体个人收入状况,对改善健康分布不平等状态,进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收入;自评健康;集中指数;健康不平等中图分类号:1.引言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经济阶层与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加。衡量社会经济阶层的指标包括收入、教育程度、物质资产、职业声望、社会资本等。而收入是衡量个人或群体经济状态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其与健康不平等被许多国际上研究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Rodgers(1979),Kakwani、Wagstaff和vanDoorsaler(1994),Gerdtham和Johanneson(2000),MargaretDentona和StevenPruset(2004)等。在我国的经济学文献中,收入与健康的问题出现较晚。近期,研究收入与健康得文献包括刘宝、胡善联(2003)利用2001年在上海市部分地区的家庭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该地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刘国恩等(2004)分析了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增长的作用。赵忠(2005)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1997和2000年自评数据,分析了我国健康状况的不平等。封进、余央央(2007)则通过CHNS1997和2000年数据阐述了我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不平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穷人以及低收入的人群拥有较差的健康状况,而富人和高收入人群拥有较优的健康水平。本文采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数据库中2006年城市成人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之所以如此选择分析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在CHNS数据库中农村居民的收入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很难将个人收入区分开来,而本文旨在分析个人收入差距与健康不公平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基本无收入,并且健康状况一般较好,如果纳入分析,对最终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用来测量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工具有很多,如极差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差异指数以及不平等斜率及其相对指数指数等等,其中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法被认为比其他工具更具有操作性,特别是在分析个人收入差距与健康的数据方面(Wagstaff,1991)。因此,本文应用集中曲线和指数法对我国2006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与健康关系进行分析。本文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三部分描述数据处理和变量选择,第四部分是分析结果和讨论,最后部分提出一些结论和政策建议。2.方法及步骤集中曲线以洛伦茨曲线为基础,是改进的基尼系数法,由Wagstaff等人最先提出,从“多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于老年人健康评估的社区健康管理综合方法研究。维性”视角分析不同社会经济特征人群的健康分布差异。借鉴基尼系数的思想,以按经济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的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各收入阶层患病人数的累计百分比为纵轴作集中曲线。见图1。从健康平等理论上讲,某收入阶层人口比例和该人口中患病人数占总患病数的比例应相同,即上图中对角线所表示的情形。收入差距与健康间关系可以通过集中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Ⅰ)如果集中曲线与对角线重合,说明健康水平在各个收入阶层之间的分布是均衡平等的,不存在健康不平等。(Ⅱ)如果集中曲线位于对角线之上,则表示存在健康不平等,并且较高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收入高的阶层。(Ⅲ)如果集中曲线位于对角线之下,也表示存在健康不平等,但是较高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收入低的阶层。集中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差距越大,健康不平等程度也越大。集中指数(CI)是集中曲线与对角线之间面积的2倍。当集中曲线位于对角线的下方时,集中指数规定为正值;集中曲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时,集中指数规定为负值。CI绝对值越大,表明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程度越高。收入差距与健康的集中指数有两种计算方法:1、采用Kakwani等1997年提出的回归方程:2ii2RiRYσε⎛⎞=α+β+⎜⎟µ⎝⎠其中,iY指对象i的伤残得分,µ为Yi的均值,Ri为对象i在收入分布中的分数排序值,σ2为Ri的方差。β的估计值即集中指数CI,但由于方程中引入了Ri这一具有自相关性质的变量,因此在估计系数和标准误的过程中采用Newey—West回归估计方法以校正自相关和方差不齐的问题。2、通过观察人口健康因素和收入阶层之间的协方差,获得收入因素影响下的健康或不良健康分布的集中指数。计算公式表示为:2cov(,)/CIxy=µ其中,cov(x,y)是相关秩x和健康水平y的协方差,可以通过y对x求回归时求得。µ是平均健康水平。集中指数的计算步骤如下:(1)按社会经济阶收入分组排序,给予相关秩X(0-1)。(2)按经济收入,分别计算各经济收入组的健康水平或疾病患病率Y。01人口累计百分比(按收入低到高)患病人数累计百分比图1疾病集中健康指数1(3)计算整个人群的健康平均水平µ。(4)计算按社会阶层排序的相关秩X与各社会经济收入组健康或疾病水平Y之间的协方差。(5)计算集中指数。本文应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集中指数。3.数据与变量CHNS调查对象覆盖了我国沿海、中部和西部9个省及自治区(包括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以及贵州)的农村与城市居民。本文选用城市成人居民样本,剔除部分存在缺失值的样本,得到3386份有效样本,其中女性1688人,男女比例接近1:1。被解释变量为健康状况,本文采用两种衡量健康的标准,分别为是“否患慢性病(CHR)”和“自评健康状况(SAH)”。CHR是两分类变量,如果被调查对象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则规定CHR=1,反之则为0。自评健康(SAH)虽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却是常用的指标之一。在CHNS中,SAH具有4个等级分类:“非常好”、“好”、“一般”、“较差”。样本中将近80%的对象自我健康评价为“好”(44.7%)和“一般”(33.8%),对这两个等级的处理尤为重要。我们将4个等级分类通过赋值转化为3种数值形式:若被调查者自我评价“非常好”,则SAH=0;若评价为“好”或“一般”,则SAH=0.5;若评价为“比较差”,则SAH=1。SAH均值越高,表明该收入阶层人群的自我健康评价越差。CHNS中城市成人居民的年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奖金收入、家庭果菜园收入、集体农业收入、畜牧收入、渔业收入、手工及家庭商业收入、其他收入及各种补贴等等。整个样本年收入被划分为5个等级,同时进行了性别的区分(表1),通过对数据库中超过65周岁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年龄因素对本文划分收入阶层的影响也不大。老年人年收入分层情况与整个人群极为相似,约40%的老年人处于收入最低的两个阶层(其中17.3%无任何收入)。因此,本文未对年龄因素进行特别控制。表1分性别的年收入分组情况所占比例年收入(元)分组总计男女无任何收入18.0%13.6%22.5%≤600019.3%14.6%24.1%6001-1000019.0%17.3%20.8%10001-1700022.1%26.4%17.7%>1700021.5%28.0%15.0%正如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女性的经济收入状况较男性差。约有47%的女性年收入低于或等于6000元,而男性中比例为28%;另一方面在年收入超过17000元的群体中,男性所占比例是女性的两倍。同时约五分之一的青壮年居民无任何收入,也说明我国的“啃老族”现象十分严重。4.结果与讨论集中指数(CI)被分别用来测量所有的九个省、自治区的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将九个省、自治区的数据汇总作为衡量全国的数据资料。表2-3分别为上述两种健康衡量标准(CHR和SAH)下的集中指数,这些指数分性别地显示了各省及全国的城市成人居民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的程度。表2分性别地描述了以CHR作为健康衡量标准下的九省以及全国健康不平等集中指数。表2以CHR测量的健康不平等集中指数省份总CI男CI女CI辽宁-0.0476-0.0597-0.0483黑龙江-0.0286-0.0072-0.0780江苏-0.0251-0.0343-0.0203山东-0.05850.0224-0.1806*河南0.01020.0406-0.0220湖北-0.00640.0857-0.1447湖南-0.0212-0.0526-0.0001广西-0.05290.0026-0.1243贵州0.05260.04370.1310全国0.00440.0226-0.0184*P0.05表2显示,大部分省市(除河南和贵州)的集中指数为负值,表明高收入人群拥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几乎所有的集中指数(除山东省女性)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暗示着无论在哪个收入阶层,人群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基本相同。得出这个结果并不惊讶,因为我们规定只要至少存在一种慢性病,其CHR值便等于1,因此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被定义为具有较差健康状况,而造成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程度不显著。虽然绝大部分集中指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还是描绘了不同性别以及省份之间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程度。辽宁、山东和广西显示了更高的健康不平等程度,而湖南和湖北则表现出较低的不平等程度,并且女性的健康不平等程度较男性高。表3分性别地描述了以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健康衡量标准下的九省以及全国健康不平等集中指数。表3以SAH测量的健康不平等集中指数省份总CI男CI女CI辽宁-0.052**-0.055*-0.062*黑龙江-0.025-0.014-0.04**江苏-0.02-0.031-0.014山东-0.048*-0.027-0.08河南0.00040.006-0.005湖北-0.014-0.007-0.025湖南-0.02*-0.026-0.02**广西-0.021*-0.029-0.018贵州-0.022*-0.018-0.031全国-0.021**-0.017**-0.024***P0.05**P0.01表3显示,通过SAH测算出来的集中指数几乎全部为负值,并且更具统计学意义。即表明所有省份(除河南外)的高收入人群拥有比低收入人群更优的健康水平,且差异较大。辽宁、山东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程度高,湖北、湖南以及广西的不平等程度较低。女性的集中指数比男性更具有统计学意义,揭示女性的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程度更高。通过比较两种衡量标准计算出来的集中指数,我们发现辽宁以及山东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均较高,而湖南和湖北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均较低。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选取了上述4个省份中不同收入等级的SAH均值进行比较。见图2-5。收入等级(低-高)0.700.600.500.400.300.200.100.00SAH均值图2辽宁省不同收入阶层的SAH均值54321收入等级(低-高)0.600.500.400.300.200.100.00SAH均值图4湖北省不同收入阶层的SAH均值54321收入等级(低-高)0.600.500.400.300.200.100.00SAH均值图3山东省不同收入阶层的SAH均值54321收入等级(低-高)0.600.500.400.300.200.100.00SAH均值图5湖南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7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