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考4篇】
1/122023年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考4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报告呢?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2023年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考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一篇】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无限感动。“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唯物主义者“最后的贡献”“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20__年8月12日凌晨,87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2/12卢永根去世后的第4天,他的老伴、华南农大离休教授徐雪宾将一个信封郑重交给华南农大原党委书记李大胜:“这是阿卢的特殊党费,希望组织能够接受。”住院的日子,卢永根夫妇坚持着每天清晨收听广播、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夫人每天为卢永根读报。“20__年4月17日,卢永根希望学院把教育基金的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好”;“20__年9月27日,组织支部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20__年10月20日。卢永根在病房全程观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他表示,总书记的报告让他这位老党员热血沸腾,备受鼓舞。”……这是卢永根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记录。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卢永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仍然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卢永根20__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3/12困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这是当时华南农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20__年,他还说服哥哥,将老家两间兄弟共有的祖屋,以他们父母的名义捐给了广州花都区罗洞村的小学。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退休后,夫妻俩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平日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老校长、老院士端着一个半旧饭盒,静静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华南农大农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展基一直记得,一次,他打着雨伞走出校门,突然看到卢永根校长一手拎着包、一手提着皮鞋冒雨往学校里跑。后来才知道,卢永根的皮鞋是出国或特殊场合才穿的,那天他在省里开完会回校,正赶上下雨,他生怕皮鞋沾水弄坏,于是有了拎着鞋赤脚奔跑的一幕。有一年,农学院给参加运动会的教工发了一套运动服和运动鞋,竟然成为卢永根日常生活的“标配”。那双运动鞋,他穿到脱胶、掉线,去修鞋摊补了几回,继续穿,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扔掉。他说:“没到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要尽其用。”“公家的钱,能省就省。”华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卢永根特别严于律己。4/1220__年,卢永根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全国野生稻大会,会后继续去沈阳出差。为了节省住宿费和时间,已是70多岁的他选择坐夜行火车到北京,再换乘飞机到沈阳……科学家的爱与奉献“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卢永根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早已成为卢永根实验室的不成文规矩。卢永根表示,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过改行。曾经有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待遇也较低,有些教师心情浮动。卢永根说:“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真正的科学家。”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的卢永根调到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卢永根是中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学生。1961年,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丁颖院士选择了卢永根。直到1964年10月丁颖在北京逝世,卢永根一直在他身边工作,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丁颖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生活俭朴,学农爱农。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卢永根。同时,年轻的卢永根身上共产党员的可贵品格也影响着丁颖,晚年的丁颖,毅然加入了中5/12国共产党。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卢永根还带着学生,悉心保护着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宝库。20__年,听说在广东佛冈县的一处山顶上长有野生稻。卢永根不顾年迈,带学生去寻找。山上没有路,布满荆棘。到了半山腰,卢永根已经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爬到山顶。直到70多岁,卢永根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有一张当年拍的现场照片,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着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灿烂。6/12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香港仔”的“中国心”“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卢永根卢永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1930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攻占香港。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体味到沦为亡国奴的苦楚,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因香港战乱,卢永根回到广东省花县老家避难。在家乡逃难的两年时间里,卢永根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识。回到香港后,卢永根转入新开办的香港培侨中学。这是一所爱国的进步学校,爱国和民族思想活跃。3年培侨中学的学习,成为卢永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1949年8月,香港。卢永根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刚入党的卢永根进入广州岭南大学读书,领导地下学联做好迎接广州解放的工作。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并留校工作,从此扎根内地,毕其一生研究水稻。7/12“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94年,卢永根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说。他指出,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卢永根曾3次赴美探亲访学,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拒绝。华南农大红满堂草坪,35年前的一个夜晚,卢永根曾在这里作过“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我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迸发出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卢永根说。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二篇】近日,钱海军被评为“时代楷模”。平凡人能获得如此荣誉,更令人敬佩。钱海军是浙江慈溪的一名普通电工师傅,他的名字却在当地人尽皆知。他说他就是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做普通的事。他说的这些普通事,却点亮了无数百姓的生活,温暖了那些受他帮助人的心。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他是无数孤寡老人的“亲人”,台风中、暴雨中,总是有他奔波在风雨中的身影。8/12他守护着那些需要他的人。简单的换灯泡,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也是一件大难事,钱海军有求必应。顶风冒雨,他都会为老人上门服务。他知道这些老人有太多的不容易,他也想到自己老了以后,也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在身边。他知道许多老人不方便用手机,制作了一叠卡片,上面写着他的姓名、联系方式,发给每一个家中没有亲人、孩子的老人。本是为大家服务的电工,却成了无数人的“义务”亲人,这个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钱海军不仅及时上门为居民修好电,还经常自掏腰包,帮助独居老人换个水龙头、买个小配件。居委会总会收到大爷、大妈对钱海军提出的“意见”,说他老是不收钱,连口水都不喝。20__年,在他的推动下,“千户万灯”项目走进西藏仁布,钱海军带头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痛苦万般,甚至住进了医院,病症稍微减轻后,他又赶赴一线,为当地百姓送去亮光。钱海军在这里一果就是7年,他和团队伙伴走过20多万公里路,6000多户百姓送去光亮。看到百姓们看到灯光开心的样子,钱海军的心中也是万分欣慰。9/12还有许多钱海军和特殊亲人之间的故事,他却不值一提,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却得到这么多人的赞许和认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是钱海军对工作的负责,是他善良和认真,赢了所有的人的喜爱和尊重。5月,是劳动者的节日,平凡又热情的人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对生活有迷茫,也充满了希望,对工作有困顿也富于它极大的热情。我们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员,却用善良温暖着人生,用奔跑刷新着目标。钱海军点亮了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他成了越来越多青年人心中向前的模样。他是平民英雄,让我们看到向上的力量!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三篇】20__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张桂梅有些不满意。尽管,这所免费女子高中,已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今年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两头’比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对历届较多,但今年达到专科成绩的学生也多,达9人之多,往年就两三个。”张桂梅说。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10/12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__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11/12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__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第四篇】1997年,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作出惊人决定——修公路。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
本文标题:2023年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84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