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增值税会计核算一、“应交税费”科目增值税在本科目下设三个二级科目(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例题41:甲企业于20007年6月外购钢材一批,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价款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款项已付,钢材已验收入库。则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200000应交税费____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2)“已交税费”专栏,核算企业当月缴纳本月增值税额。注意,当月一般不会缴纳本月增值税额。这里是特殊情况,主要出现在企业发生预缴的时候。例题42:有一企业每10天预缴一次增值税,1月11日预缴增值税200000元。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费)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3.“减免税款”专栏,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4)“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通过这个专栏,力求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平: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现贷方余额时,贷方用“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平余额,将其转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例题42:某企业增值税账户贷方的销项税为3400元,借方的进项税为1700元,月末形成的贷方余额做如下账务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7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700(5)“销项税额”专栏,发生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例43:甲企业本月销售产品一批,应收取款项1049600元,其中:价款880000元,税金149600元,代垫运输费20000元.则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1049600贷:主营业务收入880000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9600银行存款20000(6)“进项税额转出”专栏,核算企业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相对应的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建工程等,相伴的往往是存货类科目。注意与视同销售的区别:①外购货物改变用途且不离开企业,作进项税额转出;②外购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不能再形成销项,其损失应为不含税价和原进项税,也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和“转出未交增值税”相反,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现借方余额时,贷方用“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平余额,也是要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例题44:某企业每10天纳一次税,上、中旬共缴税款20万元。月末,借方进项税额30万元,贷方销项税额46万元,应纳税16万元,多预缴的税款作如下账务处理: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4万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4万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核算,注意按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就是应纳税额。例题45:某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20000元。借:银行存款2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9230.7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769.23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769.23贷:银行存款769.23补充:一般纳税人按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例题46:某企业转让新购买的小轿车1辆,原价30万元,现以35万元售出。①取得转让收入时:借:银行存款35万贷:固定资产清理33.654万[35万÷(1+4%)]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346万[35万÷(1+4%)×4%]②交税时: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346万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0.673万银行存款0.673万(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有关规定。例题47:某企业2004年8月在税务稽查中应补增值税10万元欠税未补,若2004年9月期末留抵税额3万元,10月末留抵税额8万元,则9月和10月末用留抵税额抵减欠税的账务处理如下(红字):9月: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000010月: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00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700000(三)“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发现有问题,需要调整账务的,使用“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的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例题48:某外资企业5月20日,经主管国税局检查,发现上月购进的甲材料用于单位基建工程,企业仅以账面金额10000元(不含税价格)结转至“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另有5000元的乙材料购入业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相应税金850元已于上月抵扣。税务机关要求该外资企业在本月调账并于5月31日前补交税款入库(不考虑滞纳金和罚款)。借:在建工程170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1700借:原材料85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850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255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550工业企业增值税的核算(一)供应阶段1.按价税合一记账的情况(1)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2)外购固定资产、外购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3)外购货物时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的部分。2.按价税分别记账的情况(1)国内外购货物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2)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3)企业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捐赠货物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增值税额与货物价值的合计数,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例49:A企业接受乙企业捐赠的设备一台,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设备价款100000元,配套零部件价款4000元。增值税税额分别为17000元和680元。则A企业正确的账务处理为:受赠时:借:固定资产117000低值易耗品4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贷:营业外收入121680(4)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例50:A企业为一食品加工厂,11月从某家庭农场购入小麦100吨,每吨600元,开具的主管税务机关核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收购款总计60000元。则正确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522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800贷:银行存款60000(5)对运输费用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例51:A企业本月外购原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00元,增值税额为1020元,另外销货方代垫运费200元(转来承运部门开具给A企业的普通发票一张)。A企业开出为期一个月的商业汇票一张,材料已验收入库。则企业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6186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34贷:应付票据7220货运发票上注明的运费、建设基金依7%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规定的汇总:①从2003年12月1日起国税局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所有运输发票与营业税纳税人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发票进行比对,凡比对不符的一律不予抵扣。②2003年起铁路小件快运的运费也可以抵扣进项税。③国税函[2005]332号文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包括未列明的新增铁路临管线及铁路专线运输费用)准予抵扣。④运杂费写在一起的不能抵扣。⑤注意以邮寄方式购进和销售货物发生的邮寄费,不允许抵扣。(6)外购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按税法规定:凡外购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其相应的进项税额不得作为当期进项税额抵减销项税额。非正常损失要将价税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合理损耗不需要作任何特殊账务处理与无损失的进货账务处理相同。(二)生产阶段1.有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购进货物或应劳务改变用途的账务处理)例52:A企业2006年1月将2005年12月外购的乙材料10吨,转用于企业的在建工程,按企业材料成本计算方法确定,该材料实际成本为520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A企业正确会计处理为:应转出进项税额=52000×17%=8840(元)借:在建工程60840贷:原材料52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8402.非正常损失的外购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的账务处理。(1)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外购货物的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损失货物的账面价值×适用税率(2)取得农产品抵扣凭证的外购货物的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损失货物的账面价值÷(1-扣除率)×扣除率(3)在产品、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三)销售阶段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账务处理例53:A企业本月对外销售产品一批,应收取款项1049600元,其中:价款880000元,税金149600元,代垫运输费20000元。则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1049600贷:主营业务收入8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9600银行存款20000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也要按照正常的销售处理作销售收入。例54:A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分配利润,产品的成本为500000元,不含税销售价格为800000元,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则该企业正确的会计处理为:计算销项税额=800000×17%=136000(元)借:应付利润9360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936000贷:应付利润936000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0贷:库存商品500000
本文标题:专家增值税课件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