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硕士论文-A股市场个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股市场个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姓名:黄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指导教师:向开南20080501A股市场个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作者:黄正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董合平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研究2006宏观经济因素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考察股票市场价格行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相关文献大多是在宏观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近年来,国外文献开始基于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市场微观环境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微观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研究方法不完全适于我国股票市场.本文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实证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动对股市变动影响并不显著.在考察的众多的宏观经济变量当中,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消费价格指数、货币政策变量指标M1和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沪深两市股票市场长期收益有显著影响.(2)基于改进的AR(1)-EGA.RCH(1,1)-M模型,从收益率和收益率波动两个方面考察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对股市价格行为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收益回报具有显著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上证综指的收益回报具有显著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深证成指的收益回报具有显著影响外,其余宏观经济变量与股市价格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3)基于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前后,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前股票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中午时段发生的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与交易期间发生的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相似.隔夜期间发生的宏观变量宣告所引起的市场流动性变化,不同于交易期内宣告引起的变化.(4)基于沪市日内高频交易数据和LSB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两方面,考察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对股票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前,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指令处理成本以及指令持续成本并没有显著变化.在交易期内、中午和隔夜时段发生的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指令持续成本在不同时段分别发生不同的变化.但指令处理成本在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宣告后没有明显变化.2.学位论文江彦中国股市对信息不对称性反应的研究2005本文建立了一个结合基于跨期消费模型的传统金融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消息对收益率的波动性具有不对称影响的原因。本文采用EGARCH模型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上收益率对信息的不对称性反应,利用泡沫模型将股票市场区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并对其分别进行研究。本文从投资者心理,预期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了产生不对称性现象的研究,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学位论文邵晓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2005股票价格行为方面的研究是金融经济学的基础性研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改进交易规则、提高监管质量、完善市场制度以及投资者制定交易策略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从市场的微观结构出发,结合行为金融学以及系统论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同时运用统计分析、事件研究、数学建模等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首先,在提出主动订单和被动订单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了股票价格形成的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股票价格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论文通过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交易过程、交易定价机制和订单匹配原则,定义了主动订单和被动订单,揭示了股票的价格形成机制,指出在股票交易过程中,只有主动订单才能驱动股价波动,被动订单不能驱动股价波动。主动订单包括主动买盘和主动卖盘,被动订单包括被动买盘和被动卖盘。主动买盘驱使股价上涨,主动卖盘驱使股价下跌。在此基础之上,论文构建了股票价格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股票价格行为的部分特征。其次,运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及系统论的方法,揭示了股票价格对外部冲击的非线性反应规律。论文从市场微观结构出发,通过分析投资者结构和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剖析了股票特殊的供求变化规律,揭示了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股票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沪深股票市场的波动均具有反持续性,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股指数日收益、三日收益和周收益率构成的时间序列均为反持续性的时间序列;深证成份股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均存在非周期循环,深证成份股指数非周期循环(即长期记忆)的平均长度约为120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非周期循环(即长期记忆)的平均长度约为80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三日收益和周收益率现在与未来的相关度分别为-7.1%、-11.1%和-20.8%,深证成份股指数日收益、三日收益和周收益率现在与未来的相关度分别为-5.9%、-9.6%和-7.7%,负号表明为负相关。最后,提出了股票平均期望的定义及其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股票价格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论文通过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与形成过程,提出了股票平均期望的定义,指出股票价格并非围绕其基本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其平均期望上下波动,投资者的构成决定了股票的价格水平。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股票价格行为的五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股票价格行为规律性与随机性是共存的,随机性是规律性得以存在的基础。论文给出了股票平均期望的估算方法,并运用在市场微观结构分析基础之上设计的研究方法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令人乐观的。4.期刊论文梁朝晖.张维.LIANGZhao-hui.ZHANGWei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流动性溢价现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为了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不流动性溢价现象,根据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所有承担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风险厌恶投资者都要求获得超额的收益.假定收益-风险时间序列服从某个包含流动性补偿的GARCH-M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理论假设合理,即:股票的超额回报包含不流动性补偿,预期的不流动性与未来市场超额回报正相关,而未预期的不流动性与当期的市场超额回报负相关.5.学位论文白立兴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实证研究2007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金融经济学新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证券交易机制对交易价格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讨论市场有关交易制度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相关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为中国证券市场建立系统、完整评价指标体系打下基础。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相关概念介绍;第二部分,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实证研究;第三部分,全文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一部分:第2章详细阐述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各种代表性的理论,并介绍了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研究现状。第3章介绍了国外成熟市场以及我国的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第二部分,第4章开展了涨跌停限制制度对股价行为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关于涨跌停限制制度的三个假说,并研究了涨跌停频率与公司特性的关系;第5章,采用了股价的方差比检验模型以及日内流动性变化趋势模型,检验了价格形成方式(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对股价波动性与流动性的影响;第6章,通过研究报价价差成分:信息不对称成本在年报公布前后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我国股市信息披露机制与内幕交易的问题;第7章,利用中国股市高频数据和日间数据,研究了最小报价单位与买卖价差、市场深度、市场交易活跃程度等流动性代理指标的关系。第三部分,第8章基于前面几部分的实证分析,给出了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并总结全文。6.学位论文黄后川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高频估计、特性与预测2002本文论述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高频估计、特性与预测。市场波动率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早在1952年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模型中,波动率就作为二维分析框架中的一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现代金融经济理论的另一支柱——期权定价理论中,波动率是最具关键性的一个定价因素;在金融经济学的新贵——风险值(ValueatRisk)的理论与实践当中,估计和预测市场波动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波动率还在金融经济学的其它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绩效评价、资产定价等等。近二十年,在金融经济学领域,对波动率模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大热门。自从Engle于1982年提出ARCH模型以来,经济学界已经发表了数千篇关于条件异方差或波动率的文章。特别是最近十年,Andersen等学者提出用高频分时数据估计波动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波动率估计值,称为“已实现波动率”,以此为基础,众多学者在波动率的特性和预测两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大大拓展了这个研究领域。然而,以往的波动率高频估计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波动率的预测方法也有待改进。7.期刊论文姚仲诚.郭华林分形市场假说在上海股票市场中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04,(2)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1.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数量化资本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建立在该假说之上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能及时、准确和充分反映所有有关的信息,价格只有在收到新信息后才会变动,故价格只能由新的信息决定.8.学位论文梁妤股市波动性和上市公司业绩比较优势研究2006股市波动率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投资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期权定价和风险价值等现代金融支柱理论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由于波动率描述了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风险,因此,股市波动率也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最重要依据。中国股票市场在转型经济的宏观背景下,经常受到重大政策事件和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影响而频繁剧烈的波动,这就加大了股市的风险,不利于股市稳定发展。因此,准确把握中国股市的波动性特征,并建立适当的模型预测股市波动率无疑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然而,充分识别并合理预测股市的波动率仅是对股市风险进行技术上酶管理和控制,股市异常波动的产生最终是市场投资者对重大事件反应的多方博弈结果,因此,要从根本上降低股市的异常波动风险,就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化、合理化程度,逐步正确引导投资者向成熟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转变,从而不断增强中国股票市场对于重大事件的抵御能力。因此,中国股市迫切需要一套合理有效地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和价值的方法体系,为各方参与者提供公开有效的上市公司价值分析参考,对促进中国股市进一步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转型经济的宏观背景出发,针对中国股市波动性问题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分析论文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简述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找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通过对股票市场可能存在的波动性特征的分析,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具体特征,特别检验了股市波动存在跳跃的特征,为构建适合中国股市波动特征的收益率模型提供依据;(3)针对中国股市具有的波动性特征,以跳跃.扩散过程来刻画中国股市在转型期存在的跳跃波动,构建了“跳跃.条件异方差”类模型和“跳跃-随机波动率”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对模型进行随机模拟来预测未来波动率,实证检验了考虑跳跃和杠杆效应模型的合理性;(4)将并行计算模式引入到考虑跳跃的股市波动率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随机模拟过程,结合股市的周内效应将数据合理分组,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引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A股市场个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