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不可不防的投资陷阱:偏差
不可不防的投资陷阱:偏差投资是一场竞争,是一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进行的适者生存之争。其中,对手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才是我们面对的唯一的真正挑战。赌博思维,可赌的是投机,不是投资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客到拉斯维加斯度假,之后就到赌场玩21点牌。在一场赌局钟,他手中的牌已经显示为“17点”,却还向庄家要牌。他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玩家都吃惊地停了下来,就连庄家也半信半疑地问他是否真的还继续要牌。这位旅客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于是,庄家又给他发了一张牌。之后,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他翻开牌——结果,这张牌是4点。看到这张牌,这位旅客自言自语地说:“这张牌要的不错。”不是不错,简直是非常好。所有在旁观望的玩家都觉得他的这一行为非常明智。真的明智吗?如果是明智的行为,在这位旅客要继续要牌时,其他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吃惊?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不过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很多投资者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好结果是好过程的产物,坏结果则是坏过程的结局。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由于投资市场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好的决策也可能会产生某些不好的结果,而糟糕的决策在某些时候却可能带来理想的结局。以上案例中的玩21点的旅客,在手里已经拥有17点的情况下还冒险要牌却大赢一把,即是如此。这是不是意味着过程并不重要?当然不是。因为从长期来看,过程一定会决定结果。这也是赌场总会成为最后大赢家、优秀的投资者多是长期投资者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能牢记这个道理,投资者就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屈从于自己的赌博思维,作出赌博性的冒险行为。赌博思维主导的投资行为的特点是以运气、机遇为基础,凭借侥幸心理进行投资,寄希望于短时期内获取暴利。这就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过于注重“小道消息”。只要听到一些自认为属于“内幕”的传言,他们就会在毫无信息资料分析的情况下,作出大胆的投资决策。因此,赌博式投资行为是盲目冒险的行为,相比较预期的收益,更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而投资者之所以会在投资行为中产生赌博思维,主要归结于以下两个原因:(1)不服输心理不服输的背后是不愿意面对现实。有的投资者虽然投资失败了,但在看到别人通过投资赚了不少钱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本领和好运气赚取更多的钱。这样,他们就会作出更为极端的行为:要么认为前几次的失败是因为掌握不当,但自己的决策并没有错误,继续循着旧路走,结果重蹈覆辙;要么对手上的股票假装不理不睬,表面上长期持有,实则静等更好的抛出机会,不料判断错误,手中的股票因公司行业前景看淡,价格大幅下挫。学心理,用心理好的决策可能会产生某些不好的结果,而糟糕的决策在某些时候也可能带来理想的结局。赌性思维下的投资者总以为自己才是股市中的幸运儿,不料却总被拥有较多资源的炒家们利用,成为资产泡沫破裂的牺牲者。(2)永不满足心理有这种心理的投资者在该卖出时认为价格还能往上涨而迟迟不出手,以至于被套牢;在该买入时却盼着能再降一点,以图以最低价格的价格买入,结果坐失良机,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两种心理在投资市场上极为常见。其根源则是投资市场巨大的波动性和投资者的冲动性格。前者在客观上为赌博心理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后者却常常是在特别的心境和不同常规的欲望驱使下让投资者有意识地进行投机,以在刺激中一夜暴富。现实生活中,媒体总会对风险投资中出现的“幸运儿”进行大力宣传。虽然一夜暴富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由于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财富不满足而很容易在媒体的疯狂炒作下产生“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想法。一旦产生“一夜暴富”的渴望,那些投机心理较重却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就会选择进入有可能尽快获得巨大收益的股票市场甚至是期货市场,将资本投在高风险的股票或期货以追求高收益,一心想着自己的财富快速翻倍。当这些投资者购买的股票或者期货开始上涨时,他们就会乐观地相信其价格会继续涨,而不考虑股票或者期货的内在价值与价格是否不协调,因而不会手中的股票或者期货抛出;当市场沉浸在暴涨的疯狂中的时候,这些投资者就会受到本性中“贪婪”的影响,继续增加投入,以图在获得更多的收益。然而,当市场无力继续推高其价格的时候,他们就会恐慌地抛售出手中股票或期货,造成其价格的暴跌。这时候,他们的钱也都赔出去了。这些投资者总是以为自己才是股市中的幸运儿,实际情况却总被拥有较多资源的炒家们利用,成为资产泡沫破裂的牺牲者。正是由于这些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投资者的赌博思维很容易产生。而一旦出现赌博思维,投资者如果没有极强的自制力,就很容易变成一只无头苍蝇,在投资市场上到处碰壁。赌徒谬论,坏运散尽,好运到来在赌场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赌徒们往往在连续输了几场后对下一个赌局下更大的赌注,而在连续赢了几场后则对下一场赌局下很小的赌注。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连续的输局后,赢局会在前面等待你;而在连续的赢局后,输局也必然降临。这就是赌徒的博弈谬论。不过却没有科学道理。根据资金管理原则,连续输局后,交易者(不管是股市中的投资者还是赌场中的赌徒)的资金总量会减少,若投入与之前几局完全相同的本金百分比,他们应该降低赌注;相反,在连续赢局后,由于资金总量增大,要投入与之前相同的本金百分比,他们就应该增加赌注。然而,赌徒们是十分相信这一谬论的。就拿一名赌徒在打赌硬币是正面朝上或是背面朝上时的情景来说。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或朝下确实是随机的话,那么这名打赌者在任何一次押注时赢的概率都是50%。假如一位打赌者接连押了6次,每次都赌硬币正面朝上。但是这六次的结果却都是背面朝上。现在,该为第7次下赌注了,他应该赌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呢?换句话说,这时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大还是背面朝上的概率大呢?大多数人想法是,投掷硬币时连续6次背面朝上是很不寻常的,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更不用说连续7次出现背面朝上了。因此,这位打赌者在为第七局押注时,加大了赌注,赌了正面向上。结果非常不幸,他又输了。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错误就在于对概率规律的应用。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应该各占一半。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在无数次大量的事件后才可能成立。对于很少的尝试次数而言,这一规律并不一定存在。如果把适用于大量事件发生时才有效的规律运用到了很少的事件上,就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再者,在投掷硬币的过程中,每次硬币投掷都是一个独立事件,前面抛掷中发生的情况对接下来将要出现的结果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换句话说,即使已经出现6次背面朝上,第7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只有50%,因为它(第七次的投掷结果是正面朝上)是一个独立事件。以上案例中打赌者犯的一个关键错误就在于把这一独立事件看成与之前六次投掷结果相关的事件,将整个投掷过程看成一个连续事件,进而误将“第七次出现背面朝上的概率”等同为“连续投掷硬币7次都出现背面朝上的概率”,误认为背面朝上的概率是0.5的七次方,进而认为这一数字非常小,基本上不可能发生,以至于把大量赌注押在其实只有50%胜算的正面。赌徒谬论不仅发生在赌博活动或者游戏中,在投资市场中也广泛存在。就拿股市来说,如果大盘连续上涨4天甚至更久,投资者们就会更相信第二天大盘会下跌。不仅是普通的投资者,那些备受敬重的市场分析师们也有这样的偏向。学心理,用心理人们总是倾向于在不利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钱,而在有利的运行情况下投入更少的钱。在连续的输局后,赢局未必会在前面等待你;而在连续的赢局后,输局也未必会降临。有一个心理学家以40名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为研究对象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分给这40名高智商的被试每人1万元,让他们玩100场简单的电脑投资游戏,并告诉他们,在这个投资游戏中,他们有60%的概率获得100%的收益,还有40%的概率蒙受100%的损失。他们可以随意决定投资的本钱,盈亏都是自己的。换句话说,在实验结束后,他们的1万元不管变成多少钱,都可以作为酬劳带走。结果:只有2名博士带走了的酬金大于“投资本钱”1万元。也就是说,只有5%的博士在这100场投资游戏中赚钱了,95%的博士都在这场游戏中赔钱了。难道这场投资游戏很难让玩家赚钱吗?当然不是。只要博士们每次都以固定的100元进行投资,他们就可以在结束的时候带走12000元。不过,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资金管理,尤其是本金多少对这个游戏成功的重要性。他们像大多数的玩家一样,倾向于在不利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钱,而在有利的运行情况下投入更少的钱。而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以下的假设就能作出完整的解释。假设你是其中一个博士,你在前三场的投资中每次投入的资金都是100元,但不幸亏损掉了。这时,你手中的本钱就只剩下9700元。在第四次投入本金时,你很可能会这么想:“研究人员说这个游戏有60%的盈利概率,既然我已经连续亏损了三次,那么这一次就可能是盈利的机会了。”所以,你押注1000元。不料,这一次又失败了,本钱只剩下8700元了。换句话说,你已经输掉了1300元。如果还是以每场100元的“资金”继续游戏,就意味着你要连赢13局才能赢回这些钱。你不想事情变得这么麻烦,你希望尽快翻本,而且你认为自己在下一局盈利的可能性更大,于是押注1700元。不幸的时,你又输了,你的本金只剩下了7000元。你连输了五局,第六局总会赢吧?你狠一狠心,下注3000元,希望一局赢回本钱。你屏住呼吸期待着结果,不料却再次遇到亏损。现在,你的本金就只剩下4000元了,翻本的希望已经变得十分渺茫。在投资实践中,输赢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不过,投资规律和投资者的心理却是一样的。即使是知识丰富的投资者,也会受到赌徒谬论的影响而调整资金仓位或者临时更改买卖决策。殊不知,短期投资市场的规律是随机的、无规律的,坏运气未必如你所想的那样已经散尽,好运气也未必如你所期望的那样即将到来。锚定调整法则,先入为主,难以实事求是锚定调整法则,也叫“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估时,习惯先设定一个最容易获得的信息作为估计的初始值(即“锚点”),然后再以这一初始值为基础结合其他信息进行上下调整而得出新的目标值。心理学家斯蒂芬(Stephan)和他的合作者通过一个实验清楚地解释了这一心理法则。研究人员将所有被试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高水平锚定值组”、“低水平锚定值组”和“参照组”。然后要求所有被试就美元对马克的汇率i、德国的DAX股价指数以及黄金的价格进行一个7周的预测和估算。这些被试在预测时都可以参考一个记载有近6个月内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的图表。而在预测之前,“高水平锚定值组”和“低水平锚定值组”的被试还需要根据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粗略的估计。其中,低水平锚定值组的被试被要求回答“汇率i是否会低于或者高于1.50”、“DAX值是否会低于或高于1600”、“黄金的价格是否会低于或高于16000马克”等问题;高水平锚定值组的被试则需要回答“汇率i是否会低于或者高于1.70”、“DAX值是否会低于或高于1800”、“黄金的价格是否会低于或高于18000马克”等;结果发现,“锚定值”对被试的预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粗略估计练习中的粗略估计值越低,被试作出的具体预测值就越低;粗略估计值越高,被试作出的具体预测值就越高;而在没有进行粗略估计的参照组中,他们的估计值介于两组之间。锚定值与预测值如表8-1所示:学心理,用心理当投资者对某种股票形成较稳定的看法后,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锚定在这一看法上,并以此为基准形成对该股票未来表现的预期判断。一旦投资者将预测值定位在了一个初始值上,那么以后即使调整预测值,幅度也不会太大。不仅如此,斯蒂芬还通过实验发现,在那些与关键预测毫无关系的任务中,也同样存在锚定效应。例如其中一个实验情境是:研究人员让被试从荧屏上不断闪现出一连串的数字随意挑选出一个数值,然后用这个数值来充当DAX股价指数的“粗略估计值”。结果却发现,这些被试对DAX股价指数的预测值也同样反映出了锚定效应。以上实验不难看出,锚定效应对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投资实践中,当投资者对某种股票形成较稳定的看法后,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锚定在这一看法上,并以此为基准形成对该股票未来表现的预期判
本文标题:不可不防的投资陷阱:偏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0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