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9章(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概观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与凯恩斯主义的确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一、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与凯恩斯主义的确立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R·费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一)古典经济理论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1)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2)把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分割开了,即“二分法”(Dichotomy)。(3)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2)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萨伊法则;利率灵活变动性;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萨伊法则(Say,law)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供求不会脱节。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需求必然等于供给。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也是成立的,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可灵活变动的利率,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利率的灵活变动性(interestrate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m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工资-价格灵活变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需求小于供给,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将上升。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我认为,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单个行为与企业的报酬以及既定资源量分配的理论;另一部分是关于整个经济产出与就业的理论.---凯恩斯(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1、凯恩斯否定萨伊法则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储蓄不会自动等于投资。2、凯恩斯论价格-工资自由变动性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3、批判了“二分法”,把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用总量分析方法把货币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以我们称作凯恩斯革命。(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通论》在以下方面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①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②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③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④建立以总需求为分析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⑤对实物经济与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⑥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二)第二阶段: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为完成客观经济学体系作出了不懈努力。他们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IS-LM模型;②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③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④货币理论的发展;⑤总供给理论的出现;⑥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⑦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⑧开放经济理论的发展;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⑩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三)第三阶段: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70年代初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纷出笼。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①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②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三、宏观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性质从性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情况与趋势的基本理论。(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中的总量问题和总体性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它经济总量的决定。四、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总需求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2)总供给—总需求分析:AS—AD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五、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它是指在现有市场工资水平上,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的一种状态,这通常隐含着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有关政策的总称。政府支出是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政府支出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总支出,进而影响到一国GDP水平。税收政策从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需求管理政策(续)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供给管理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等。六、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总量分析方法所谓总量分析方法,就是指我们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一些具体的、分散的经济变量合理地综合与抽象成一些反映总体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更加概括的经济变量。2、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3、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指对于宏观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一种纯粹客观的、科学的考察和描述性的说明。规范分析方法是对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行为进行主观价值判断性的考察,它要说明对于某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行为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性判断,其经济结果是好是坏,是否应该采取某种做法等。研究方法(续)4、存量分析方法与流量分析方法所谓存量分析,主要是在分析中涉及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总量。所谓流量分析,是指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某一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的变动总量,这往往表现为以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经济变动(活动)量的总值的形式。研究方法(续)静态分析是指经济分析中并不特意涉及到时间的差别和影响,或者说只关注于某一时刻的经济状态分析,而不涉及经济变动或者变动的过程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只涉及两个或者多个时点上的经济对象的性质、状态、特征等的比较分析。动态分析重点是考察和分析经济因素连续的变动过程,说明变动的原因和机制。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方法(续)6.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时我们分析的对象和因素会集中在同一个当前时期内,这种分析就叫做即期分析。另外的时候,我们的分析对象和因素则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内,因而我们的分析就会涉及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时期。这种分析就是跨时期分析。7.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一般说来,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模型的建立,经济模型有效性的理论检验和经验检验,经济模型的运用。研究方法(续)七、总结图1-1:宏观经济理论体系货币与资本市场货币与资本市场收入利率总需求物品市场总供给财政政策价格与产量工资思考题存量流量萨伊定律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怎样实现充分就业的?什么是”凯恩斯革命”?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监督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4、为国际间横向比较提供依据国民收入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第一节GDP及其核算经济学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做最终产品,而把不具有这种性质的产品叫做中间产品。一、GDP(一)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就是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对GDP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表示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而使GDP的衡量发生错误。3、GDP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4、由于GDP是在计算期内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因而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一个地区)地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是个地域范围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的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二、GDP的核算方法由于总产出等于总支出,GDP也就可以通过核算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出。这种方法叫做支出法。由于总产出等于总收入,GDP也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全部收入来求出。这种方法叫做收入法。由于最终产品的价值等于全部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量的总和。所以,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量来计算GDP。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也叫做部门法。(一)支出法1、消费(C):居民的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服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居民住宅支出不包括在内。2、国内私人总投资(I):固定投资(如企业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投资);存货投资;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存货投资是净值,包括意愿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3、政府购买(G):各级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的支出。4、净出口(NX):指进口和出口的差额。支出法(续)这里的企业投资支出指总投资,即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净投资指为扩大再生产进行的投资购买支出;用于补偿生产中被消耗掉的那部分资本存量的投资叫做重置投资(折
本文标题:第9章(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0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