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3期
会员交流内部参考产业园区参考第003期·2013年10月15日主办本期目录【园区评论】......................................................1产城一体:园区建设需重视功能平衡、配套完善........................1【政策解读】......................................................3科技部部长:国家高新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3福建建立开发区用地倒逼机制,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5【地方动态】......................................................6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多举措规划园区建设..............................6广东召开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工作现场会..........................6广东深圳龙岗拟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9广东东莞中以产业园打造“中国水谷”...............................11重庆永川将重点打造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12四川内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12福建福州打造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13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园将打造产城融合区...............................14安徽将打造5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区...............................15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在深签约近200亿投资项目.......................17湖北武汉拟以“一区三园”模式申报江北综合保税区...................17湖北襄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开园...................................18河南洛阳拟建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规模超横店.......................19河北认定七个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20河北廊坊将建中法农业科技园.......................................20河北秦皇岛经开区依托中科院打造“中国数谷”.......................20【国外动态】.....................................................21韩国政府计划新建9座高科技园区...................................21【产业机遇】.....................................................22畜禽养殖业污染倒逼规模化养殖.....................................22【典型案例】.....................................................23电商产业园发展的三种形态.........................................23【业内观点】.....................................................28国土部咨研中心主任潘文灿:破解开发区土地粗放利用难题.............28传统科技园需加快“换装”.........................................35产业园区参考1【园区评论】产城一体:园区建设需重视功能平衡、配套完善张欣/文一、园区到处开花却问题重重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近些年来,国内产业园区建设兴起,国家级、省级、市级,甚至区县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遍地开花,文化产业园、科技产业园、民族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异军突起。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贡献巨大。不过,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暴露出诸如生态环境破坏、空间布局不合理、规模控制缺乏引导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产业园区的“重产业、轻生活”,“重经济、轻人本”,“产强城弱”的功能失衡、生活配套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缺乏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职工宿舍建设短缺,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网络等企业和职工急需的公共服务保障不足,缺少文体活动中心、商场、医院和菜市场,不能顺利保障职工正常生活等问题。二、园区功能失衡、配套缺失的负面影响第一,加重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产业园区居住功能弱化、餐饮、娱乐、日常消费等生活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员工很难在此安居乐业、生活成本较高,会直接影响其选择来此就业的意愿和决策,导致产业园区的招工吸引力下降,加重企业招工的压力。第二,影响产业园区的招商和投资发展环镜。产业园区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人才和劳动力从事生产,最为重要的是更加需要企业、工厂落户投资,企业的投资选址、建设选址是综合权衡的决策,一个良好的园区环境、配套可以为招商引资加分不少,反之很有可能出现“空园”现象。第三,职工“钟摆式”通勤,城市交通压力大、较混乱。比如西部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班高峰期,大批的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等穿梭于城市居住区和产业园区之间,交通十分拥堵。但大部分非通勤时间双向八车道的主要产业园区参考2道路车流稀少。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两难问题,不改善交通,下班的交通量很难消化,反之又会造成一定浪费。三、“产城一体”要求功能平衡、配套完善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发展应该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否则会出现城市“空心化”、产业园区“孤岛化”。即为产城一体,是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核心在于“产”与“城”的相互支撑、和谐共促。“产城一体”不是“产城一起”,园区与城市应在空间区分的同时又紧密联系。现中宣部部长,前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高度重视“产城一体”理念,并强调“一体”和“一起”的差异,认为产城一体并不排斥功能分区,应强调合理的产城功能区发展,把握好产与城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分离程度,可以简单的说距离要适中,控制好服务半径和通勤半径,不近不远。充分发挥城市的载体功能和产业的带动功能,城市为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娱乐、生活服务,产业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产城一体”是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园区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要并举。产业园区的建设应一改过去“重产轻城”、重视产业的发展需求、轻视园区人的发展需要的思想。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建设时应将园区生产性配套设施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协调布局、共同发展,如在园区内配置家属区、幼儿园、学校、商业、医院、食堂及金融、娱乐设施,实现人与业的共同发展,白天生产、晚上生活,边生产、边生活的园区特质。园区发展应实现职住平衡,实现员工“安居”和“乐业”一起,控制通勤规模。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应充分考虑职工居住与就业的关系。如四川天府新区规划明确强调了产业园区的“职住一体”比例,就是要求尽可能的将园区工作人员留在园区就业、留在园区居住、留在园区生活,可适当将这种居住功能扩延、分散于产业园区的周边,保持近域、便利的通勤距离,尽量减少远程通勤的规模,分散通勤流的主向,减少交通压力。园区建设与发展应区别考虑本地、外来劳动力的“职住”问题。按户籍可简单地将产业园区职工划分为本地职工和外地职工,本地职工的居住主要在自家,以通勤为主,这很难改变。但外地职工现多分居在本地职工的居住区域,和本地产业园区参考3居民一起通勤,一方面园区有生活配套晚上也留不住人,一方面加大了通勤压力。因此,可以考虑在园区内部建设外来职工宿舍和集中居住区,把外来劳动力作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的生力军。只有讲究功能平衡、配套完善,才能真正做到产城一体,建成适应新型城镇化形势的新型园区。【政策解读】科技部部长:国家高新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国家高新区突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对区域经济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在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增长极。万钢介绍,2012年国家高新区达到105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5%,企业研发支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高新区总收入比重均超过1/3,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企业专利总数的50%,单位产出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成长性和辐射带动力。201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年均增长30%,2012年超过5000亿元。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企业总收入1.88万亿元、增加值3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占上海市的2/3以上。万钢认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有聚集效应,因为它的导向很明确,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人员来源也很明确,科技人员带着创新的梦想,面向市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国家高新区发展起来,高新区里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都发展起来。虽然国家高新区成就喜人,但是由于处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各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期,万钢强调,各国家高新区在创新发展方向上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力确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要注重“高”,也就是高起点。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参考4人才进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紧密结合;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每个高新区都建立和自己产业特色相近、相符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万钢强调,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他表示,目前国家高新区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比例相当高,今后要更加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政策,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此外,要注重开放合作,“走出去”、“引进来”,要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我国科技项目的实施,促进与国内研发机构的机构性合作,建立共同的实验室,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为高新技术的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沿研究。万钢还介绍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R&D)支出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已突破1万亿元,其中企业占74%。截至2012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达到约10万亿元。经过多年积累,我国逐步从跟随者变为并行者,一些领域已有领跑能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谈到科技体制改革,万钢透露,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和中央6号文件发布后,目前多项改革政策文件已经陆续出台。当前,科技部正推进相关工作,如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项目公开、透明的管理信息平台和经费监管体系,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推动国家科技资源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改革奖励制度,优化奖励结构,减少奖励数量;继续推动完善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富达尔解读:高新区和经开区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在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因“高新”尤其受到关注,应该有比经开区更高层次的发展。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也曾表示,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
本文标题: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3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