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大江保卫战》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大江保卫战》教案教学课题: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掌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2.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2.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⑶标出难读的地方。三、学习本课生字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投影出示:日夜兼程肩膀肆虐闪烁摇摇欲坠嶙峋铁钉2.指名读,随读随纠。注意:虐、嶙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5.全班齐读。四、指导朗读1.自由朗读。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五、感知课文大意1.整体通读课文。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指导书写生字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2.提出难写的字。3.指导书写。4.学生描红、临写。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4.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5.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二、精读指导第一部分(1节)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⑴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⑵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①学生齐读。②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③指名读。第二部分(2--5节)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思考。3.具体分析第一层(2节)⑴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⑵指名读本节。⑶重点片段练习。⑷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第二层(3、4节)⑴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⑵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的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⑶检查自学情况。⑷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⑸指名表演。⑹齐读最后一句。第三层(5节)⑴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⑵指名读本节。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⑶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⑷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⑸学生赛读,可试背。第三部分(6节)1.齐读本节。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三、片段欣赏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2.指名读。四、指导背诵第5节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2.指名回答(总——分——总)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4.指名试背。5.全班齐背。6.再指名背。五、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5.指名读,修改。三、交流会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2.到台前介绍。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心得反思教学课题:习作6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作前指导、下笔成文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语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⒊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一)导语: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二)提出说的要求: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三)练习说。1.先想后说。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一)师相机点拨。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作后评改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修改习作交流评议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⑴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⑵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⑴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⑵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⑶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心得反思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大江保卫战》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0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