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六讲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理论ppt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教学重点: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2、利息的合理性。3、超额利润的来源。4、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内容提要:1、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2、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3、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4、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5、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收入由什么决定?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这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是否合理取决于它的决定机制。政府决定-----不合理市场决定-----合理明星的高收入公正吗?(市场竞争机制)明星的高收入有利于效率吗?*促使演艺事业繁荣*公众带来更多享受,给企业带来更多收入*明星的演艺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有利吗?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一、生产要素的定义--为社会总产品的创造作出了贡献的资源。分配理论:--克拉克,边际生产力理论--马歇尔,均衡价格论二、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取决于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人们对要素所产出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生产要素,这样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是互补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个人或家庭四种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四种主要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产品成本=要素收入=产品价值。三、边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于19世纪末首创,用于分析分配理论。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2、MPP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产量,3、MRP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其中:MRPx=MPPx×MR4、生产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数学推导)由厂商收益函数TR(L)=P·Q(L)和成本函数C(L)=W·L有利润函数:(L)=P·Q(L)—W·L为使利润最大化,必须使d(L)/dL=P[dQ(L)/dL]-W=0即P[dQ(L)/dL]=WP[dQ(L)/dL]=VMP,故VMP=W第二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一、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w(要素价格)L(要素使用量)VMP(d)w0w1L0L1这里我们只考察完全竞争条件下,一种要素可变而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要素的边际产品以及相应的边际收益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在完全竞争商品市场上,由于商品价格是不变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商品价格,即MR=P。二、产品市场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亦即厂商销售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下方且越离越远,因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降得更快。第三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供给和价格决定1、生产要素:原始要素、非原始要素2、要素供给的实质: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3、劳动的供给行为:从劳动的需求方面说,劳动的要素价格取决于劳动这一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也就是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随着劳动这一要素的雇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所以劳动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闲暇”的时间=l;劳动的供给=L;L=L+lU(y,l)=W*L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构成了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要素的市场供给曲线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二、要素市场非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供给和价格决定具有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均衡:存在工会的情况:工会具有卖方垄断势力,可以任意选择工资率和劳动供给数量。工会要求均衡以上之高工资的影响(政府受劳工群体压力,确定最低工资)高工资保护了在职工人,增加了失业和新工人就业难度。社会总收入在工资和资本利息中分配,总收入一定,高工资降低了资本投资盈利水平,使特定产业和国家丧失竞争力,进而造成更多的失业。美国:传统行业、大企业工会力量雄厚,通用汽车工人工资水平很高。传统工会力量反对贸易自由化,反对WTO等。第四节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一、工资理论1、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克拉克提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2、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马歇尔提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需求与供给。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具有“向后弯曲”的特征。H表示闲暇时间,劳动供给等于16-H。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解释闲暇消费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上升,即闲暇价格(闲暇的边际成本)上升。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闲暇更昂贵,于是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或消费,转向其他替代商品如劳动,因此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相应的,劳动的供给量与工资呈同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与其他商品不同,其他条件不变,闲暇价格(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因消费者享受同样多的闲暇即提供同样多劳动可获得更多收入。收入提高,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从而亦增加对闲暇的消费,即工资提高导致闲暇增加或劳动供给减少。二、地租理论1、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地租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2、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土地的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地租。3、地租地租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同劳动和资本的价格由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之值一样,地租率的高低也由土地的供求决定,租地人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但由于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并非人类劳动的产物,也不能通过人类劳动增加其供应量,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产的特点。因此,地租的性质和地租率的大小的决定具有与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息不完全相同的特点4、准租和经济租准租--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经济租--生产要素供给者获得的超过他所要求得到的那部分收入。“生产者剩余”。QPMCACAVCP0EQ0CGOOGCQ0为变动总成本。准租金案例9-114世纪的欧洲,鼠疫的流行在短短几年内夺去了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这个被称为黑死病的事件为我们刚提出的要素市场理论提供了一个可怕的自然试验。你认为工人赚到的工资和地主赚到的租金有什么变动呢?三、利息理论1、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利息理论利息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2、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利息理论利息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求均衡。3、资本的价格—利息率也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来代表资本需求。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来代表资本的供给。这样就可以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4、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以上对于利息的性质和利率的决定的论述所说的资本,指的是资本财货。但在货币经济中,对资本财货的需求和供给采取货币资本借贷的形式,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价值贮存的职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等都会发生影响。考虑到这些情况,利息的性质和利率的决定,除了上述非货币因素(实物资本的净生产力和人们的储蓄行为)以外,货币本身显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货币本身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利率的理论,对此将在宏观经济学中作较详细的说明。观点:节俭—财富和富裕的源泉理论说明,通过牺牲当前消费并生产资本品,社会可以提高其未来的消费量和财富。时间人均资源量A岛:不尚储蓄现在:拥有相同的生活B岛节俭储蓄忍得一时之苦作投资将来:富裕与贫穷有原因四、利润理论1、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这两种利润的性质与来源都不相同。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不同的只是由于对企业家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边际生产力大和培养成本高),决定了它的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2、超额利润的来源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只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二是非静态社会的动态社会。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所谓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或(和)卖方垄断。买方垄断.例如某一煤矿区的工人由于对其他就业机会缺乏足够知识或缺乏流动性,以致某一煤矿场能以较其他煤矿场低廉的工资雇用工人,则这一矿场即能赚得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超额利润代表了工资差额,这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矿场主必须多付出的工资,现在表现为享有买方垄断的矿场主的垄断利润。其次,卖方垄断也能够为厂商提供超过正常利润的纯利润。例如,一家厂商享有某种产品的专利权或声誉卓著的商标,能够赚得超过正常利润的垄断利润。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二:企业家职能的创新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innovation),即率先改变生产函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企业家职能的创新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管理方法,另一类创新包括所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革新,如创造新产品、新式样和广告等等。创新利润只能暂时存在,,一旦某种创新为其他生产者仿效时,这种利润随之消失。超额利润也被看作是企业主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的一种报酬。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确定的。一家企业可以从事原来未曾料到的事件中获得意料之外的利润,也可能蒙受没有预料到的损失,前者像其他超过正常利润的企业利润一样,可列入超额利润这个范畴之中。第五节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1、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伦茨(美)提出,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接近折线OHL;反之,就越靠近45度线OL。2、基尼系数上述反映收入不平均的情况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由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Gini)于1912年首次采用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也称为“洛伦茨系数”。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G=A/(A+B)0≤G≤1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可见,事实上基尼系数在零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被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公认为一种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也被现代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作为衡量各国收入分配的一个尺度。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收入不平等根源努力程度?机遇?起点?机会或规则不公平?马克思说:私有制,万恶之源。理想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不公平:命运机会均等包括规则公平(市场制度的价值:机会均等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所拥有的要素的多少、稀缺程度及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同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所以,只是命运问题。现实中的收入不平等努力程度自然因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机遇、天赋能力,信息不完全,未来的不确定性机会不平等或规则不公平。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不同等就业机会,
本文标题:第六讲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理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