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应把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应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教学方式: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学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教学课时:51学时参考教材:1、袁志刚:《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2、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3、布莱恩.斯诺登等:《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第1版。5、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2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学时:4学时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它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进行分析。它分析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有时也被称为总量分析,以与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相区别。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民生产总值(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二、由于把利润看作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因此,产出(生产的价值)总等于收入即要素报酬。三、由于企业把未卖掉的产品看作是存货投资,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所以产出又等于支出。四、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包括来自国外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这些价值构成外国的GNP,而不是生产所在国的GNP,因而GDP和GNP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N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NP,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二、用收入法核算GN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GNP,用收入法核算GN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还要包括非公司企业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第四节: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是:1、国民生产总值(GN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全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2、GNP–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3、NNP–间接税=国民收入(NI)34、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和红利=个人收入(PI)5、PI–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YD)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Y=C+I,从收入角度看是Y=C+S,由于C+I=Y=C+S,于是得I=S,即储蓄—投资恒等式。上述恒等式是耕具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它决意味着人们意愿和或者计划储蓄总等于企业计划投资。二、在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三、在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K)第六节:名义GNP和实际GNP实际GNP=名义GNP/GNP折算指数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一、假定不存在政府并且投资(i)是自主的二、定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三、在上述假定下,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y–c=s=I储蓄=投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关系或消费倾向,即:c=c(y)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cy平均消费倾向的定义,数学公式:APC=yc,经济意义平均储蓄倾向的定义,数学公式:APS=ys,经济意义4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数学推导:由y=c+ic=y可以得到均衡的收入1iy2、图形表示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数学推导:储蓄函数ys)_1(cysi投资等于储蓄ys)_1(储蓄函数1iy均衡收入2、图形表示第五节:乘数论1、投资乘数的定义:2、数学推导:MPC11113、经济学意义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tscgic2、宏观均衡的条件为:tsgi,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设税收为定量税t,则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为:gitygicy)(据此可得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dgdykg5税收乘数1dtdyk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dtrdyktr平衡预算乘数1111Bk设税收随收入变动,税率为),01(tt则上述乘数分别为:)1(11tdgdykg)1(1tdtdykt)1(1tdtrdyktr)1(11tkB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1、数学推导0(11mxtgiyr)2、经济意义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数学推导11xddy2、经济意义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投资(i)的数量取决于利率(r),即)(rii6二、资本边际效率()MEC的含义:nnnrjrRrRrRrRR)1()1(......)1()1()1(33221三、只有当利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时,企业才会投资。画图予以说明四、投资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利率下降时投资普遍增加引起资本品价格上升,而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些。五、期收益与投资六、险与投资七、托宾的“q”说第二节:IS曲线一、数学推导公式均衡收入公式:1drey或ydder1二、经济学含义:三、图形表示:四、曲线特征:五、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利率高低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二、对货币的需求来源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三、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会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四、货币需求函数:PhrkyL)(....................名义货币需求..........................hykyPL实际货币需求五、货币供给量)(M可由国家货币当局加以控制。若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则实际货币供给PMm。当1P时,mM。六、画图讲解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7第四节:LM曲线一、数学推导:当m给定时,hrkym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y与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该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kmrkhy或kmyhkr二、画图说明三、LM曲线的特征:从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中可见,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LM曲线越平缓;另一方面,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越敏感,则LM曲线越陡峭。四、LM曲线会因货币的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而相应移动。第五节:LMIS分析一、数学求解:二、图形求解: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平均消费倾向ycAPC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ycMPC消费)(c收入投资乘数ycK11流动偏好(L)交易动机(由1m满足)利率(r)(21LLL)谨慎动机(由1m满足)投机动机(由2m满足)投资)(i货币数量(21mmm)预期收益8资本边际效率()MEC重置成本或资产的供给价格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教学学时:6学时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列表如下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NP的影响减少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政府购买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转移支付上升增加减少增加增加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第二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财政政策效果分析:1、图形分析2、数学分析hdktdgdy)1(11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①、图形分析②、经济意义二、货币政策效果:1、图形分析2、数学分析kdhtdmdy)]1(1[19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①、图形分析②、经济意义“这种情况假设在LM垂直,IS水平,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很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挤出效应的定义二、画图说明挤出效应的大小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定义二、西方国家财政构成:根据课税对象分: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税收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分:累退税、累进收入税和比例税财政构成公债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二、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三、自动稳定器的定义,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的途径(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是扩张性10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拟制总需求的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五、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六、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七、赤字与公债八、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第三节:货币政策一、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组成。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分别有它们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二、货币供应量=(处于银行制度之外的)硬币+纸币+存款。其中存款占有决定性比重。狭义的货币供给(1M)指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合,其中活期存款占最大比重。三、存款创造:用数字例子说明整个银行制度创造存款的过程。存款创造的公式为:存款数量的增加=准备金的增加[1+(1-准备率)+(1-准备率)2+……]=准备金的增加量(1/准备率)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货币政策的定义2、再贴现率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4、改变法定准备率5、道义劝告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1、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2、证券的发行与流通3、证券的交易与价格4、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1、期货市场112、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3、期权交易4、双向期权第六节: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一、战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理论的确立。二、“滞胀”局面出现以及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需求管理政策理论的挑战。三、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论”。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博弈论。第六章: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总需求曲线1、定义总需求2、数学推导3、图形推导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1、长期与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意义总供给分析的中心内容是分析宏观生产函数,而宏观生产函数(或总量生产函数)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市场有关。2、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KNfy3、短期的总量生产函数为:),(KNyy二、劳动市场1、劳动需求函数
本文标题: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