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目标1.知识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潜在国民收入和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3)明确总需求的构成要素(4)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量2.能力实训目标(1)理解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的意义(2)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对国民收入的决定(3)把握乘数理论的运用(4)储蓄与消费的关系理解讲授内容依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原则,从本章开始从三个层次展开对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学习:第一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节IS-LM模型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背景资料: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八十年前,结论可不是这样的。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对国民收入起决定作用的是总供给,而需求是微不足道的。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曾断言:供给自然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提高国民收入,人们只需研究如何增加供给。推翻这一结论的,就是经济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凯恩斯。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历史上最严峻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中受创程度最大的是美国,从1929—1932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7%,GDP下降了28%。这是一场强烈震撼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倒退,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资本主义世界在危机期间的经济损失总额高达260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总额1700亿美元还要高出52.9%。在这场灾难面前,当时的经济理论是那么苍白无力,它根本不能解释自由经济何以不能自动恢复其经济功能,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更是无能为力。面对危机带来的困惑,凯恩斯摒弃以前的供给理论,独辟蹊径开创了具有革命意义的需求理论。他认为:有效需求经常不足,导致供给不能被经济体吸引,从而引起生产过剩。解决生产过剩的药方就是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活动,增加国民收入。中央银行也可以适量多发行货币,以适度的通货膨胀引诱投资需求的上升。而且,凯恩斯理论还使人们进一步对节俭的美德不以为然,因为节俭会压缩有效需求。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的创立,开创了宏观经济领域的新纪元。各国政府纷纷将需求理论应用于本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从而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50、60年代二十多年的经济繁荣。凯恩斯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犹如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这一巅峰地位的奠基,就是他在经济学中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凯恩斯革命。第一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设:第一,利率水平既定;第二,投资水平既定。(一)两部门经济循环及恒等关系产品市场厂商企业居民户家庭要素市场最终产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报酬NI消费支出C1、两部门经济循环图解从上图可以看出,只要居民户将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厂商将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要素,这个循环就可以以原有规模一直持续下去。现实生活中,存在储蓄漏出和投资注入。可见,两部门经济循环中应加入金融市场,靠金融市场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的持续。两部门经济增加了储蓄和投资,于是就出现了新的收入环流回路,存在储蓄和投资情况下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下图所示。I最终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企业CSC如果居民储蓄正好等于企业投资,那么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仍然能实现产品劳务流量等于收入流量。收入流量的循环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如果以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则有:总供给=消费+储蓄即AS=C+S如果以AD代表总需求,I代表投资,则有:总需求=消费+投资即AD=C+I根据均衡条件:总需求=总供给C+I=C+SI≡S从以上公式可得出一个两部门经济恒等关系,即投资与储蓄一定相等。这是实现两部门国民经济均衡的基本条件。1、三部门经济循环图解(二)三部门经济循环及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是指存在着居民户、企业厂商和政府的经济,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征税(T)和通过预算进行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对产品、劳务的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的净税收(TN)便等于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即:TN=T-Tr三部门循环图如图所示。居民户金融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企业ISC,G最终产品市场政府购买支出GNT净税收2、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AD=GDP=C+I+G总供给除了原有的C与S外,还要加上政府的净收入,即:AS=GDP=C+S+TN根据均衡条件:总需求=总供给C+I+G=C+S+TNI+G=S+TN(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没有考虑涉外经济关系对GDP的影响。四部门经济就是存在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的经济。要涉及进口、出口,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劳动力的流入或流出。四部门经济循环可用图表示为:1、四部门经济循环图解金融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居民户企业ISC,G,X政府国外MXGCNT2、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总供给被分为四个部分:消费、储蓄、净税和进口。AS=C+S+TN+M总需求被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出口。AD=C+I+G+X根据均衡条件:总需求=总供给那么:C+I+G+X=C+S+TN+M即I+G+X=S+TN+M2002年12月3日晚,当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通过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消息传至举办地上海时,这个幸运的东方大都市立刻沸腾了。这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中国的发展至此又多了一个“加速器”。有关方面预测,世博会将提升上海当年GDP近1%。世博会为什么能如此显著地提升上海的GDP?GDP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测定的?我们可从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问题:世博会为什么能提升上海GDP?世博会是各国政府间展示、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对新技术、新概念的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一种展览业,上海通过主办世博会,为前来参展的世界各国提供展览设施和服务,从而达到吸引全球购买力的效果。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达到91亿元。巨大的消费额将直接贡献于GDP的增长。世博会还将通过提高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服务贸易份额,将直接促进净出口的增加,从而为GDP的增长作出贡献。问题分析上海还可借世博会筹备之机,扩大财政投入,加大政府支出力度。并且世博会将为企业带来层出不穷的商机,有利于投资的增加。上海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发包给企业经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些投资将会通过乘数效应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在全世界各国的参观者来参观世博会的同时,上海本身也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展品,通过自身城市风貌的展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对招商引资起到推动作用。因此,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政府的市政建设、参展企业来沪、外籍人员入沪等事件将扩大上海的总需求,从而增加上海的国民收入,再加上乘数效应,综合各方面考虑,专家才提出世博会将提升上海当年GDP近1%。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1)居民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2)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3)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4)净出口。二、总需求的构成)(MXGICNXGICAD三、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假设:(1)潜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能够因总需求而不断增加;(3)价格水平既定。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任意供应量。均衡是指一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出现的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现实经济中当总产出不等于计划总支出时,若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非意愿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若生产低于需求,库存会意外的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直至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为止。因此,均衡产出是计划总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的一个产量水平,此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均衡产出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特定条件下经济的调整方向,用来说明经济波动。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国民收入将会增加;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国民收入将会减少。1、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AD国民收入y45°100100AD=100收入=100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ADAD=AS(=y)ADy45°AD0y0BAD=AS(=y)ADASADAS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就需要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的。我们首先分析消费如何决定。因为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函数影响消费量的因素有哪些?凯恩斯认为,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当然,还有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因素)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是:C=f(Y)最简单的线性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a+bY式中,a是常数,代表自发性消费,意指居民消费中取决于其他因素的稳定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影响。bY指引致性消费,是居民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意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的公式是:MPC=⊿C/⊿Y0くMPCく1另外,我们把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定义为平均消费倾向,公式表述为:APC=C/Y(大于、等于、小于1?)(2)储蓄函数——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S=f(Y)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APS=S/Y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MPS=⊿S/⊿Y另外,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再看MPC和MPS1-MPC=MPS1-MPS=MPCAPCAPSAPSAPCAPSAPCYSYCYYSCY111,1MPSMPCYSYCYYSCY-S=S(Y)Y0C,SC=C(Y)AO45°YC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总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仅适合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3、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ADYY0AD0AD=YOAD1AD2Y1Y2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变动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自发总需求增量的数倍。乘数是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它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引起该增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的比值。五、乘数理论AkcAY1YcAYMPScMPCk11111(一)乘数理论的起源1、1929年LloyedGeorge竞选诺言财政部的观点:挤出效应2、1929年5月凯恩斯《劳埃德.乔治能做到吗?》3、1931年R.F.Kahn4、1936年凯恩斯:《通论》(二)乘数效应ADYAD=YC+I′C+IΔIΔY?乘数的效应(二)乘数的计算乘数衡量了各种自发性支出变动所引起的产出变动量。我们以投资乘数为例进行说明。假设投资增加100万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轮次支出增量收入增量第一轮100△I=100第二轮0.8×100b△I=0.8×100第三轮0.82×100b2△I=0.82×100………总增量100+0.8×100+0.82×100+=500△I+b△I+b2△I+=500…3、关于乘数效应的几点说明(1)乘数是从正反两方面发生作用的(2)乘数效应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3)这里讨论的乘数没有考虑金融市场的作用,因而是不完全意义上的乘数。第二节IS—LM模型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形成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新建设的住宅,等等。说明: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购
本文标题: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