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从波普尔哲学思想看投资实践
从波普尔哲学思想看投资实践金融炼金术》和《黑天鹅》两书因提到的“反射性金融理论(TheoryOfReflexivity)”和“黑天鹅事件(Blackswanevent)”,对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性和启发性;同时,读者又往往对书中的理论表述感到困惑,因为两位作者索罗斯(GeorgeSoros)和塔勒布(NassimNicholasTaleb)在思维模式上都表现出较强的极端主义色彩,与大家对投资的传统认识格格不入。其实,上述两位投资思想大师在书中都明确表示,他们的投资思想和投资理念的哲学根源都来自波普尔(KarlPopper)。两人分别结合了各自的人生阅历、投资经历和哲学思考,从不同侧重点对波普尔哲学思想在投资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了诠释。为了追根溯源、更好地将波普尔哲学思想运用于投资实践,笔者将从其哲学思想内涵出发;然后与投资行为相结合,来揭示其涵义;再通过解读“反射性金融理论”和“黑天鹅事件”各自所反映的波普尔哲学思想侧重点,来印证上述结论;最后结合投资实践中的几个常见误区,来启发对该方法运用的思考。波普尔哲学思想内涵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证伪原则”。在他看来,通过归纳法所得到的经验性真理不可能绝对确定,即便是科学原理,也不能毫无异议地被证实,而只能通过检验来证伪。在检验过程中,所有成功的检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种经验性真理的适用概率,但决不能因此实现完全证实;与此相反,只要存在一个失败的检验,就足以构成对这种经验性真理的证伪;换言之,证实和证伪之间是不对称的。为了理解证伪原则的核心思想,可以借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一只被圈养的鸡,每次主人打开笼子伸手进来,手里都是喂它的食物。久而久之,每当笼子打开主人伸手进来时,它都迎上前准备进食。即便前面1000次都是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这一规律就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或许第1001次打开笼子时,它所迎来的就是准备捉住它以便屠宰的手。这种对人类经验性真理的质疑和批判,源自波普尔对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性的思考。在他看来,人类对外部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知有着必然的局限性:人类出于寻求安全感的心理需要,将自己实践所得到的经验通过归纳法上升为经验性真理,以期解释一切事物,消除不确定性,从而获得心理安全感。然而,相对于无限的外部事物及其背后的客观规律,人类认知能力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局限性的制约,而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因此归纳法所得的经验性真理必然是不完善的,即便人类此后有再多实践不断证明其适用性,但这都无法从根本上证实。因此,人类对外部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知,只能通过“假设——证伪——更新假设……”这种试错演绎的方式,向事物及规律的本质不断逼近,但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此外,在方法论工具的选择上,对于人们在实践中普遍使用的两种方法(由具体事例推导到一般原则的归纳法;由一般原则推导到具体事例的演绎法),波普尔从终极层面出发,否认归纳法(即“事例——假说——事例”)是经验科学的正确方法;指明演绎法(即“假说——事例——(更完善的)假说”的试错方法)才是经验科学的正确方法。波普尔思想在投资中的涵义人们对投资规律的认识,是经验性真理的一种表象:通过投资实践活动不断获得投资经验,基于这些经验,提出各种投资规律假说,以期用于解释各种投资现象和指导投资实践。因此,作为对经验性真理思考最为深刻的哲学思想之一,波普尔哲学在投资中也很深的思想内涵。首先,归纳投资实践所得到的各种投资经验性规律不是绝对确定的。我们通过投资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投资经验;再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归纳总结,进而得到各种投资经验性规律来用于指导此后的投资实践;其后投资实践活动的结果,要么印证、要么否定此前的投资经验性规律。可是,不论投资实践活动能多少次印证经验性规律,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证明经验性规律,而只能增加其适用概率。然而只要投资实践活动出现一次否定的结果,那就表明经验性规律存在缺陷,需要修订和完善,以便进一步提高其适用概率。按照上述程序和步骤,可以不断改进投资经验性规律,但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对终极投资经验性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其次,之所以不能实现对投资根本规律的终极性认知,其根源在于人类认知能力有着天生的局限性。这种天生的局限性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外部因素看,投资市场各种现象纷繁复杂、层出不穷,其信息量随时间的演变趋于无穷;从内部因素看,人们的认知理解能力受到智力和生理层面的根本性约束,相对于趋近无穷的投资信息而言显得极为有限。事实上,相对于人类的有限认知来说,所谓“终极投资经验性规律(或曰绝对真理)”并不存在。尽管认知能力有着极大的根本性局限,但人类天生的寻求安全和确定性的思维倾向,又使得人们试图去发现和掌握一些投资规律,希望藉此在头脑中将混沌的投资现象转为有序,于是产生了对经验性投资规律的需求。最后,在使用基于归纳法所得到的投资经验性规律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归纳法内在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结合演绎法(即证伪)来弥补归纳法的不足,进而利用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性来更好地指导投资实践。只有在承认自身认知局限性的基础上,人类才能逐渐完善其对规律的把握;若不肯虚心承认认知的局限性,硬要总结出一套完美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市场,则注定会遭到失败。人们一般会采用“事例——假说——事例”的归纳法程序来指导投资实践,而且在大多数时候投资实践也确实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方法完美无暇,因为它从根本上依赖于已发生的实践经验和人们的有限理解能力,如果一味无条件地迷信和滥用这一方法,那么将可能导致投资中“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循环”的发生和受到“黑天鹅事件”的沉重打击(这里的“正反馈循环”源自索罗斯的“反射性金融理论”、“黑天鹅事件”源自塔勒布的投资理论)。而在投资实践中,运用“假说——事例——(更完善的)假说”的试错法程序对待现有的投资经验性规律,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认知能力不足及现有投资经验性规律有效性的局限,从而阻止“正反馈循环”的发生和将“黑天鹅事件”变为“灰天鹅事件”,减弱其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当然,由于证实和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所以在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时侧重点不同,可供参考的建议是在投资实践中以归纳法为主、同时不断以演绎法审视现有投资经验和规律,通过“(归纳)假设——证伪——更新(归纳)假设……”这种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动态地优化自身投资经验和策略。反射性理论和黑天鹅事件索罗斯“反射性金融理论”的核心,是对市场泡沫成因的分析,在他看来,“每个泡沫都有两个组成部分:现实中主导的潜在趋势,和对这个趋势的错误理解。当趋势与错误理解积极地彼此强化时,就引发了繁荣——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在发展中受到负反馈(“负反馈”是指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正反馈”是指两者背道而驰;亦即“负反馈过程”是自我修正(self-repair)的过程,“正反馈过程”是自我强化的过程)的检验,如果趋势足够强大,未能被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所纠正,趋势和错误观念则会进一步相互强化,进而形成正反馈并不断强化。最终,市场预期变得与现实相差太远,致使人们被迫承认错误观念的存在,并最终形成趋势的逆转点,然后市场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自我强化(self-managedreinforcement)。”塔勒布的“黑天鹅”原指“你只要看见一次黑天鹅,仅仅这一次观察就可以颠覆上千年来人们对白天鹅的数百万次确定性观察中得出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他用“黑天鹅事件”指代那些同时具有“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前)不可预测性”特点的事件。他所强调的是“黑天鹅事件”因其不可预测性和冲击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影响;对此,他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尽管黑天鹅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不可能转化为“白天鹅事件”(即无法使黑天鹅事件成为完全可预测的),但通过理解黑天鹅事件的成因,人们可以把黑天鹅事件变成“灰天鹅事件”(即尽管不知道黑天鹅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但人们知晓未来它迟早会发生),从而为应对黑天鹅事件留有必要的余地。索罗斯和塔勒布两人看似相关度不高的投资哲学,其实都基于波普尔哲学思想,将“证伪原则”和投资实践过程相结合,从而通过对市场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中不同关键环节的强调而引申出来(见图)。投资市场之所以会时常经历泡沫及其破灭过程,根源上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自然界很难看到类似的现象,因为经过了千万年演化,自然界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负反馈”机制,很难启动自我强化的进程。只有在人类社会中,其认知的不足,与贪婪和恐惧的情绪变化相结合,才会导致人类社会各领域活动中高峰时的癫狂画卷与退潮时的崩溃景象,投资泡沫只是其中一例罢了。人们基于投资实践获得经验,通过归纳法形成投资经验性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投资实践,如果这一经验性规律的有效性不断地被后续实践所证明,人们就更加相信其有效性和普适性,进而更广泛地运用该经验性规律,从而不断地反作用于投资实践。一旦正反馈建立,市场进入自我强化阶段,而人们的认知与实际情况的脱节日趋扩大,市场泡沫便形成了。显然,从投资实践而来的某一经验性规律从本质上不能完全证实,因此它必然含有缺陷,这一缺陷在经验性规律被人们不断扩大其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积聚负面作用,当这种积聚由量变上升为质变时,原有的投资经验性规律最终被证伪和颠覆,从而对教条式的既有投资实践构成显著冲击,市场泡沫于是破灭。在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过程中,塔勒布所强调的是对泡沫破灭的认识和预防,他将原有投资经验性规律被最终证伪表述为“黑天鹅事件”发生,提醒人们认识到归纳法所得到的投资经验性规律是可证伪的,从而减少有缺陷的投资经验性规律对投资实践构成的冲击,这被表述为将“黑天鹅事件”变为“灰天鹅事件”。而索罗斯所强调的则是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机制,他将人们运用有缺陷的投资经验性规律指导投资实践,于是不断积聚投资风险,形成市场泡沫的过程表述为“正反馈循环”;将市场及时自我修正,系统性风险得以化解并向常态回归,未形成泡沫的过程表述为一般的“负反馈循环”;将市场未能及时自我修正,导致泡沫形成,最终由于认知远远偏离现实,认知不得不急剧转向和泡沫破灭、市场崩溃的过程表述为特殊的“负反馈循环”。由此形成了的“反射性金融理论”,并试图利用“正反馈”和“负反馈”作用机制在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过程中获取超额收益。塔勒布主要说明了对泡沫破灭的预防,并利用泡沫破灭的过程来获利;而索罗斯则是对整个泡沫形成和破灭的机制进行解析,并据此操作,既在泡沫形成中推波助澜,又在泡沫将破未破之时主动出击,击垮市场。可以说索罗斯是对整个机制做出了全面分析,而塔勒布则主要强调泡沫破灭的过程。由此可见索罗斯更胜一筹。为了更好地理解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在此举两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这一危机的本质,是美国金融机构基于既往次贷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而不断发展次贷市场,忽视了通过归纳法所得到的次贷市场成功经验不可能是绝对确定的。结果在本质上必然存在缺陷的经验性规律指导下,次贷市场出现过热和泡沫化,最终随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发生连锁反应,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金融危机。以日本核电站危机为例,这一危机的本质,是日本政府在1963年开始建设核电站时,通过归纳历史上的自然灾害记录,将可能造成核电站危机的自然灾害防范重点放在地震上,在其后近50年的核电站发展进程中,对地震的重点防范不断取得良好效果,使日本政府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益发确信地震才是最主要风险,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风险。这一经验最终被证伪——在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是被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所摧毁,进而引发危机。投资实践中三个常见误区基于上述分析,为更好启发对波普尔哲学思想运用方面的思考,在此列出三个投资实践中的常见误区,并借用波普尔哲学思想进行简要解读,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误区一:在对投资本质的认识上,认为可以追求并且获得终极的投资规律,从而彻底消除不确定性。现有的各种“投资规律”都是基于投资实践所得投资经验,再通过归纳法而形成的片面、有局限性的经验性规律。人们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掌握投资规律的本质。经验性规律也许能在很长时间范围内被投资实
本文标题:从波普尔哲学思想看投资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