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从国家课程标准看彼岸英语教学
從國家課程標準看彼岸英語教學李美江台北縣竹圍國小英語教師九年一貫國教英語輔導團在所有EFL1(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的國家中,又屬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英語學習背景最為類似;我們不但有抹不滅的歷史淵源、相似的文化背景,大部分的地區說的更是同一種語言—中文。走出地狹人稠的台灣,看看地大物博的中國,英語教學在兩岸究竟有什麼不同的風貌?此番上海北京行,讓我在英語教學的領域又有不同的思維和激盪。此行共參訪了四所學校,觀摩了五場英語教學,分別為北京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付老師,一年級)、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熊老師,三年級)、北京芳草地小學(萬老師,二年級、李老師,四年級),以及上海協和雙語尚音學校(彭老師,一年級)。除了觀看現場教學外,課後舉行的座談會讓我更進一步與第一線教師互動,從他們的言談和教學中,得以一窺其教學理念,尤其老師們口中的國家課程標準(附錄一)更令我頗為好奇。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的英語課程綱要(附錄二)和中國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有什麼異曲同工之妙?以兩岸課程綱要為縱軸,筆者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思為橫軸,試著從課程目標、課程架構、教學法、能力指標、時數安排、課程評量等六個不同的面向,淺析兩岸英語教學。一、從課程目標來看:在民國九十五年三月教育部所公佈的國民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中,明白指出1EFL指的是英語為外國語的學習環境,簡而言之,英語的使用僅限於課堂上,學習者在日常生活及其他溝通交際上,使用的仍是母語。1英語課程的目標為:(1)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俾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2)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俾能自發有效地學習。(3)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俾能加以比較,並尊重文化差異。翻看對岸之課程綱領,亦明白指出其英語課程的性質:「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瞭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看來,溝通、興趣及文化皆為兩岸課程的三大目標,尤其是興趣層面,更是我所觀察到的低年級教師教學的重點。北大附小的付煜昕老師在教授「水果」這個單元時,自掏腰包買了香蕉、水梨、橘子等水果,鼓勵開口說英語的小朋友,她說是為了引發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更可貴的是付老師所營造的「有意義的情境」,當孩子們看到甜美碩大的水果,忍不住想嚐一口之餘,他們必須說出“I’dliketoeatapear.”的句型,這時,語言的溝通就有了其必要性,而這不正是九年一貫所強調的「溝通式教學法」的精神?這樣的練習遠比機械性的反覆練習(mechanicaldrill)更有意義,更能吸引稚齡的孩子們呢!2再看看上海協和雙語尚音學校彭老師的教學。孩子們喚他為“TeacherGary”,Gary老師頗有吸引一年級小朋友的人格特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說的這句話讓我深受感動。課堂上Gary以摺紙2的方式帶出一連串的單字作為延伸教學,並將單字帶入所學的句型:“Ihaveaplane.Itisblue.”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參與度更是百分百。二、以課程架構來看:台灣的九年一貫涵蓋的是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能力指標,而大陸的國家課程標準則涵蓋了國小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所應達到的能力水準,可說是「十二年一貫」了。我們將英語課程分為國小及國中兩個階段,據此訂定不同階段的能力指標,而大陸則分為九個級別,《標準》第二級為6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級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由國小課程看來,台灣僅有一個階段3(國小三、四、五、六年級),而大陸則較精細的分為兩個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一級,五、六年級為第二級)。不過,去年北2彭老師以摺紙的方式帶出plane,hat,boat,house,T-shirt,coat,gun,hole,diamond等單字,他說不記得這一套是在哪兒學的,有趣的是,我曾在五年前於竹圍國小舉辦的一場研習中看過主講的外師Nick敎授這一套教學技巧,當時他將摺紙藝術融入說故事教學。看來教學技巧可是無國界之分呢!3雖然三~六年級為同一階段,但能力指標部分有特別提醒斜體字的部份應優先於三、四年級達成。3縣已將教育部公佈的能力指標再細分為三個階段(ㄧ、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務實的做法,尤其北縣針對四、六年級的學童實施英語檢測,較精細的分段說明可讓教師教學有更明確的依據,知道每個階段學童應達到的基本能力,並據此進行補救教學;也能在銜接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時,適時補充孩子們尚未學過的單字及句型。雖然兩岸都規定英語教學應於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但是對於縣市政府或各區欲將英語教學向下延伸則有不同的做法。台灣教育部基本上希望各縣市政府都能支持及遵循中央的政策,而大陸當局則基於其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可能齊頭並進的實際考量,允許英語教育基礎和師資條件具備的地區或學校可以向下延伸至一年級開始,反之,暫不具備基礎及師資的地區或學校,則可適度降低英語課程目標的要求。三、以教學法來看:在台灣的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以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為原則,而中國大陸採用任務型的教學(Task-BasedInstruction)4途徑。乍看之下,似乎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其精神卻相差無幾。任務型導向教學法可說是從溝通式教學的觀念推演而來,隸屬於溝通式教學法的範疇,強調語用學(pragmatics)的觀點,學生須完成老師所指定的學習任務(task),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並運用語言。4中國國家課程綱領中特別指出任務型教學法的特性:(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繫,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4在芳草地小學有幸觀摩李老師的教學,他的活動設計其實就是任務型教學不折不扣的實例。在任務階段(task),老師請學生分組討論哪些食物是健康的,而哪些食物又是不健康的。在準備階段(plan)教師從旁指導,鼓勵學生進行溝通與協商,學生則利用所學過的單字、句型和文法完成任務,並討論如何發表其執行結果。在報告階段(report)時,小組輪流向全班進行口頭報告並交流心得。有趣的是,小朋友們對「健康食品」的認識和定義不一,例如有些人認為牛排是健康的,但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所以“steak”這張字卡就在黑板上“healthy”和“unhealthy”的兩個區塊間被小朋友們移來移去,最後有一個小朋友在“healthy”和“unhealthy”中間畫了一條線,並寫上“so-so”,採取中庸之道,算是平息了這個爭議。表面上看來,小朋友只是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護盤」,但是在他們為食物健康與否辯護、提出自己的觀點時,不就正在完成「溝通」的任務嗎?四、從能力指標來看:台灣的分段能力指標從語言能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及文化與習俗三方面加以敘述。其中語言能力的陳述涵括聽、說、讀、寫以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五項。中國課程綱領則將英語分段能力分為四個部分來描述: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語言知識(語音、辭彙、語法、功能、話題),學習策略(基本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以及文化意識。雖然排序不盡相同,但總不離語言能力、興趣方法、文化習俗三大範疇。分析兩岸能力指標,可以發現大陸幾個比較有趣的特點:5(一)中國課程標準傾向以量化的方式表示能力:例如一級時要求能唱英語兒童歌曲15-20首、說歌謠15-20首;二級時要求能表演歌謠或簡單的詩歌30-40首(含一級要求)、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含一級要求)。字彙量的部分則要求在小學六年級畢業以前須學會話題範圍內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台灣則要求認讀300個字彙,並會拼寫其中120個應用字彙。相較之下,大陸學子要學習的單字是比較多的。(二)對資訊、視聽的重視:在課程資源方面,兩岸皆強調視聽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但大陸更進一步將「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教學節目」列為學習目標,並規定視聽時間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20~25分鐘)。除此之外,政府還鼓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為英語課程提供圖書館、語言實驗室、音像設備等基本的和常規的教學設施。條件較好的學校還應該為英語教學配備電視機、錄影機、電腦、VCD、DVD等多媒體設備。6指標引導教學,無怪乎此行所看到的教學觀摩,老師們都運用到了視聽的教材或器材。付老師以大螢幕呈現歌謠的內容;萬老師將Bingo遊戲的題目製作成簡報檔,與學生互動練習,姚明、周杰倫、豆豆先生(Mr.Beans)等小朋友耳熟能詳的知名人物都現身在投影片中;李老師以「Mr.Huge的減肥計畫」的動畫短片當作課前的暖身活動,介紹出該堂課的主題—HealthyDiet;彭老師則是以投影片介紹英語對話的內容。資訊融入教學運用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令人目不暇給。(三)國際化的涵養:雖然兩岸都對文化習俗的能力指標皆有著墨,但相較之下,大陸的指標似乎更為精細。關於學習外國文化的部份,九年一貫課程可以找到以下幾個指標:7-1-1能認識課堂中所介紹的國內外主要節慶習俗。7-1-3能了解一些國際社會的基本禮儀。7-1-4能認識外國風土民情。大陸的細項指標則包括:(1)知道國際上最重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2)知道英語國家中最常見的飲料和食品的名稱;(3)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4)瞭解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重要標誌物,如:英國的大本鐘等;(5)瞭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五、從課程時數安排來看:台灣的排課方式是屬於較固定式的,每節四十分鐘,中年級每週1~2節課5,高年級每週2節課。而大陸採「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作法,三~六年級每週不少於四次教學活動6。三、四年級以短課時為主;五、六年級長短課時結合,5各縣市作法不盡相同,有些縣市中年級1節課,有些則是兩節。臺北縣自96學年度起向下延伸至一年級開始敎英語,低年級1節,中年級2節,高年級2節。6學校排課應盡量以增加學生接觸英文的頻率為原則,例如三、四年級以每週120分鐘總量來算,學校可以安排2節40分鐘的課,再加上2節20分鐘的課。7長課時不低於兩課時。七~九年級和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建議每週不少於四課時。六、從課程評量方式來看:兩岸的英語課程對於評量部份皆建議採用多元評量模式,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比較特別的是大陸將「補考」也寫進了課程標準中:「如果學生對自己某次課堂測驗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準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另外,台灣建議教師們除了筆試方式的評量外,可兼採聽力與口說測驗等方式。但大陸特別指出聽力部分應占的比例:「聽力測試在學期、學年考試和結業考試中所占比例應不少於百分之二十。」綱要、標準是呆板的,教學卻是活化的。這次為我們示範教學的老師們,年資從四個月到七年不等,但每位老師總有讓我學習借鏡的地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付老師,她的教學架構清楚,即使在沒有提供紙本教案給我們的情況下,我仍然能清楚地看出她的教學脈絡和邏輯,活動的目的、和下一個活動間的關連性,都能清楚地呈現,讓我在腦海中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為她描繪一張教學地圖。(附錄三)萬老師的單字教學運用了字母拼讀法(phonics
本文标题:从国家课程标准看彼岸英语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