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会计报告的革新——报告全面收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会计报告的革新——报告全面收益姓名:宋琰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刘鸿渭20030408论会计报告的革新——报告全面收益作者:宋琰纹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美灵论全面收益会计报告在我国的运用-今日财富2010,(1)本文论述传统收益表向全面收益表过渡的原因,以及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随着财务报告的不断改进,全面收益报告必将在我国实现并逐步完善.2.学位论文周令杰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2007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发展日新月异。会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会计信息系统最终产物的会计报告,在这场变革中当然不能置身世外。其中,构成会计报告核心报表之一的收益表,对其改革的呼声尤为高涨。其原因除了收益表自身的缺陷急需修正外,外部环境变化,新兴事物被引入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导致现行收益表信息提供不足,这也成为收益表变革的缘由。全面收益表作为对收益表的补充和修正手段,已被西方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引入。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可看到现行收益报告向全面收益报告转变的迹象。但是全面收益报告属于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其能否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要考虑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还应当考虑应用的可行性。论文试图从现行收益表的缺陷引入全面收益报告,借鉴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形式,在对我国实施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实施的具体步骤与形式。一、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现行收益表所面临的问题。此部分从分析现行收益确定的原则入手,指出以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为确定基础的现行收益模式,不可避免地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难题。会计目标从反映受托责任循行情况向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方面倾斜,要求收益表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物价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特定物价变动,对现行收益提出了挑战;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也促使现行收益确定模式和报告方式必须做出改进;过度强调稳健原则和报表勾稽关系混乱,也是现行收益报告的弊病。全面收益报告的引入,可较好地解决如上问题。第二章阐述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全面收益的定义最早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FASB认为全面收益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它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报告以“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采用“资产/负债观”的角度确认收益(损失):认为报告项目应包括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分配利润外的所有业主权益的总变动;全面收益报告符合报表勾稽理论,为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架起了桥梁。第三章分析全面收益报告在国外的应用状况,并指出对我国的借鉴之处。此部分首先介绍了西方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或组织所制定、建议的全面收益报告形式,包括: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所要求编报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推行的全面收益的报告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提倡的全面收益报告形式,以及G4+1建议的财务业绩报告模式。随后,对各种收益报告模式进行评价,分析其相同和不同之处,获悉目前国外收益报告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之处的形成原因,从而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第四章从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首先,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有其必然要求。报告全面收益有利于抑制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从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报告全面收益可以将财务业绩指标同企业资产的实体保全相结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报告全面收益可以解决我国目前不少利得和损失绕过收益表直接进行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情况,能够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财务业绩信息,而且也可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等现有和将来可能出现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其价值变动的列示与披露问题;报告全面收益也是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有助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和国内企业境外融资。其次,在我国报告全面收益已具备一定可行性:全面收益报告在国外实施的经验可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提高在我国成功推广全面收益报告的概率;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经济环境,可以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如多数商品的公允价值较易取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新准则中提出利得和损失要素的定义,大量运用公允价值,和在部分具体准则规范了其他全面收益来源的方法,这些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为突破实现原则创造条件,使财务会计可以确认已发生但未实现的持产损益;我国现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看作是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全面收益除净利润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其确认标准也突破“实现原则,采用“已实现”和“可实现”两种标准;计量属性也采用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的混合计量属性。全面收益报告的具体形式为渐进模式,从通过利润表附表形式披露,过渡到编制企业收益和全面收益表(扩展利润表),之后再对全面收益重新分类,编制统一的全面收益报表。第五章分析全面收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新事物的应用和推广,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和推广也不例外。我国尚未制定《全面收益准则》,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较难取得,会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以及全面收益可能出现剧烈波动,业绩报告理解难度加大等问题将增加全面收益报告推行的难度。但不能因为推行有难度,就放弃报告全面收益。针对问题必须思索相应的对策。增加“全面收益”会计要素,制定较为完善的《全面收益准则》可从制度上解决报告全面收益报告无依据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优化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可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容易。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全面收益报告应用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的需要。另外,对重要项目分别列示和在附注中说明可以增加报告的可理解性。二、主要贡献1、在新准则背景下,对全面收益报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我国以往对收益报告的研究,多限于2002年或更早以前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下的收益报告。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结合新准则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探讨。首先,在对现行收益确定原则的分析中,探讨了新准则规范下的收益确定模式,和收益报告所面临的挑战。其次,在阐述全面收益报告应用的可行性即前提条件时,以新准则为背景,提出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定义利得和损失要素和在一些具体准则中规范了全面收益的来源等,这些为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考虑到新准则对收益报告的要求有所变化,在提出全面收益报告的具体形式时,注意了与新准则要求的衔接。2、本文主张采用渐进模式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对于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形式,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主要的观点有:将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并入一张表的“一表法”;将其他全面收益单独列表的“两表法”;分若干步骤逐步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多步骤法。本文在全面收益报告具体应用形式上,摒弃不少学者所提出的直接实行“一表法”和“两表法”的观点,采用渐进模式,提出分为“附表——扩展收益表——重分类后的财务业绩报告”三个阶段的观点,循序渐进,力求降低编报成本和对实务的冲击,比较符合我国现实情况。3.期刊论文蒋传前.陈昌明.JIANGChuan-qian.CHENChang-ming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启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企业收益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何有效报告企业的收益,成为会计报告的一个新问题,会计学中的收益概念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基于此理论而编制的全面收益表,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第四张报表展现在人们面前.文中对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设想.4.学位论文汤宇东试论全面收益会计问题2007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得传统收益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坚持传统的收益模式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方面越来越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必须加以适当改革。全面收益概念正是针对传统收益概念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它代表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很明显,全面收益概念将对传统收益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并将推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与财务会计报告之间的关系入手,随着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报告需要随之调整以及在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全面收益的概述,介绍全面收益的概念、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相关内容,这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比较,主要分析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业绩报告所作改进的相同与差异之处,可作为我国应用全面收益的借鉴。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一个研究重点,即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认为新会计准则实质上已应用全面收益,并对我国全面收益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5.学位论文崔伟利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2005本文紧紧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制定这两个相互观念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制定会计准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了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了概念框架,也就没有了评价会计准则质量优劣的标准。没有了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体系就不能保持其内在逻辑性。全文一共包括五章,主要研究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以及会计准则制定问题。首先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的概念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国际比较,从而探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问题。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实施随着其法律地位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深入研究国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和我国的制度背景后,提出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有的法律地位。同时,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作者提出了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内容的构想。最后,结合国际会计的最新动向,研究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协调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概念框架进行系统的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创新地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一、针对我国目前国有资产占主体,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我国一项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等情况,提出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包括资本保全的概念;二、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在重视相关性的基础上要突出可靠性;不能因为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信息泛滥而把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三、在会计计量属性上要既要前瞻地引入公允价值,又要基于中国市场经济特征,强调历史成本的重要性;四、对会计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提出了我国的五个会计要素,取消利润这个会计要素,扩大收入与费用所包括的范围,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定义进行了完善;五、提出了全面收益表来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六、对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由财政部制订,以代替基本会计准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概念框架与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关系,财政部与证券管理机构的协调等等。七、提出了当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订之后,我国如何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协调与实施等。6.期刊论文李晋.LIJin全面收益报告的借鉴及应用形式探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新企业会计准则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稳健原则等传统利润确认原则的束缚,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
本文标题:论会计报告的革新——报告全面收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