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高校党委必须重视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日益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考验着高校的治理能力。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少数”,加强其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稳定的高校舆论生态以及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的内涵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面临着网络舆情和应急处突能力建设的双重考验,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就是对网络舆情的一种研判、引导、把控、化解、修复和担当能力,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各能力要素之间相互融合、协同支撑、共同发力。(一)网络舆情研判能力社交媒体作为网民信息汇集和态度情感表达的场所,信息量大而杂,从中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成为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领导干部需练就火眼金睛,核查信息源头、定性定量分析信息内容;根据信息传播逻辑、信息点击量、转发量和评论数等作出综合判断,科学分析舆情总体态势和走向,及时介入干预,提前做好舆情防控。(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高校领导干部需掌握网络舆情话语结构和信息资源,积极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主动掌握舆情场域中的注意力资源;有效运用媒介传播相关技巧,在舆情态势发展重要关口和关键节点坚持引导与疏通并重原则,发挥“意见领袖”和“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有效引导、疏通和回应,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三)网络舆情把控能力高校领导干部应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把握网络舆情,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增强运用、管理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积极消除不稳定因素,把握网络舆情总体方向;善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通信息壁垒,建立网络舆情把控协同机制;把握好网络舆情“时度效”,既及时又适时、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把时效又重长效。(四)网络舆情化解能力高校领导干部应兽于运用新媒体优势,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及时化解谣盲和小道消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新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坚持平等对话,兽于运用对话式的互动、叙事化的表达以及隐喻式的劝服与媒体和学生交流,增强双方共情,达成意见共识;能直奔舆情危机根源,直击舆情问题要害,将学生过激行为、对立猜疑化为冷静面对、理解信任。(五)网络舆情修复能力高校领导干部要有舆情修复意识和技巧,谨防网络舆情反弹和次生舆情发生;能以线下积极处置为基础,实现线下有力举措与线上舆论引导共振同频;能以情感认同寻共鸣,加深公众对高校积极作为的印象;能以正面宣传建构特定话题转移,消减或淡化舆论负面情绪;能释放更多信息,消解舆情“长尾效应”,及时修复和重塑高校形象。(六)网络舆情担当能力高校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舆情要敢于担当、有张有弛、科学处理;要积极作为、迎接挑战、为化解矛盾赢得时间和主动权;能坚持携手联动、协同作战,联合应对危机;站在学校发展和广大师生员工立场上解决问题:较简单的突发舆情及时解决,较复杂的突发舆情要态度诚恳地向公众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列好日程安排有效推进。二、高校领导干部加强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一)高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呈现“意识形态化,校内外舆论关注度高;焦点扩大化,爆点多燃点低涉及广;传播裂变化,参与度共情度较高;行为圈层化,线上线下叠加发酵”的风险特征,高校领导干部处置网络舆情时面临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也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是体现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二)高校形象树立与传播的重要保障新媒体凭借即时性、渗透性、互动性等传播特点,凸显强大传播力,影响受众恩维方式。当前学术造假、师德师风、校园安全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频发,将高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某种程度来讲,高校领导干部形象与高校形象交织在一起。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中的盲谈举止,是提升高校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输出端口,极易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直接关涉高校形象的树立与传播。(三)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新媒体时代,高校在推进事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网络舆情突发情况。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其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处置,可增强校内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实现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能间接发挥对外宣传作用,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有助于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新媒体时代高校部分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的不足与原因分析(一)不足之处舆情研判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对舆情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准备不足,对舆情引发的连锁反应和风险系数估计不足;舆情发现力、预警力不强,在研判舆情时出现误判、延判;对舆情存在惧怕心理,不能及时研判舆情发展态势,存在过早卷入、小题大做、矫枉过正现象。舆情引导力欠缺。有些领导干部不热悉舆情生成演变逻辑和传播规律,不能有效掌握网络舆情信息资本;舆情媒介传播技巧和方法欠缺,对“意见领袖”和“议程设置”的功能重视不够、运用不足,不能减少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和减缓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舆情化解力不强。部分领导干部未能及时阻断网上谣言和小道消息;针对网络舆情化解方式简单粗暴,重堵轻疏,化解手段“硬”有余而“软”不足,屡现“雷人雷语、失语妄语”现象;对舆情危机根源避而不谈,对媒体和公众疑惑诉求答非所问。舆情把控力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不愿发声、不敢发声、躲避发声;在处置舆情时节奏把握不好,造成“偏激共振”使舆情恶化;舆情处置力度把握不准,造成“低级红”“高级黑”后果,缺少“求共情”意识。舆情修复力薄弱。部分领导干部舆情修复意识缺乏,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消解后如释重负、万事大吉;舆情善后处理不力,致使“后舆情”阶段危机发生依然存在;不能有效建构新话题、树立新形象。(二)原因分析媒介素养孱弱引发知识本领恐慌。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新媒体相关专业知识和舆情危机应对实操训练或实战经验;对新媒体运作规律和新媒体下高校网络舆情生成逻辑不了解,惯用传统媒体逻辑思维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对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和匿名性、手段多样化和交融性、过程及时性和偶发性、内容海量化和复杂性等特征把握不准,导致应对舆情方法欠缺,引发本领恐慌。传播生态盲点导致心理准备不足。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形态往往由自上而下的象牙塔式传播转变为内外交融的社会性传播;传播情境由平面描述型传播转变为立体场景化传播;传播话语由中心化的不对等传播转变为多元化的对话式传播;传播场域由分散式传播转变为共振式传播。传播生态演变致使高校网络舆情“在领导力与转型变革上存在深层次盲点,这个盲点存在于领导力的源泉和内在状况即行动的起源或组织的土壤”,促使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应对网络舆情的精神和心理准备,影响了其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四、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的现实路径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高校党委必须重视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高校应通过个体、组织、制度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一)强化政治能力,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定力。高校领导干部应在网络舆情复杂环境中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阵地,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主流声音与支流杂音的关系,勇于抵制和有效批驳各种不当言行和错误思潮,在网络舆情实践中练就舆情应对本领,增强网络阵地意识,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增强政治三力。高校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必须做到科学研判、突出政治方向和问题导向,增强政治判断力;提高理解和把握党的有关高等教育和新闻舆论的方针政策,善于从中找准舆情工作坐标、把准舆情工作方向、瞄准舆情工作靶心,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增强政治领悟力;身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都能坚守初心使命,做到知行合一,着力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增强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责任。高校领导干部在舆情处置中要强化担当意识和治理意识,由粗放管理、被动反应、单一作战转向精细治理、主动参与、协同作战;加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元主体协同,打造高校网络舆情处置共同体;主动适应高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政治高度、战略维度、全局角度,把政治责任意识贯穿到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全过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二)提升学习能力,增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媒介素养坚持个人自学。高校领导干部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学,不断完善新媒体自我知识体系;兽于在空闲时间利用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加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不断完善文学、语言等人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新媒体有关法规政策、媒介应对技巧;深入了解新媒体特征、价值以及传播规律,树立正确媒介观,切实做到善待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善管新媒体。做好组织培训。高校党委要把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提升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搭建多样化培训平台和采取灵活性培训方式,加强干部媒介知识、媒介技能学习;构建培训长效机制,开展梯度培训、单元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培训内容,注重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并重,提升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丰富培训形式,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媒体采访等情景提高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注重实践锻炼。高校党委要积极搭建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联系的网络沟通平台,通过日常互动交流,了解师生所需所想,掌握师生话语方式;经常浏览网民留言评论,养成关注网络热点问题习惯,在网络新媒体空间掌握舆情传播规律,提高舆情应对技巧;通过领导干部到校内宣传部门和校外新闻宣传机构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其的媒介素养。(三)强化激励约束,完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考评机制优化考评内容。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考评内容应包含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学习情况、提升实效、能力表现等;高校党委根据网络舆情工作内容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与评价要点,并纳入领导干部整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考用结合,突出结果导向、激励导向。健全考评主体。高校应建立健全“三位一体”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综合考评主体网络。校党委在考评中要发挥领导、统等、协调作用,组织部门牵头推进具体考评工作;根据考评工作内容、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式选取相关师生代表,组成一定比例的师生考评主体,提高考评主体的广泛性、代表性;聘请新闻媒体、舆情测评机构等社会专业机构和智库专业人士积极参与考评,提高考评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创新考评方法。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考评方法应采取日常考评和年度考评、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正向激励考评与负面清单考评中几种组合的多元化考评方式;重视考评中数据开发、集成、共享、开放和应用,打造大数据考评激励平台,“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考评方式”。总之,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领导干部要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敢于担当的勇气,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引导、把控、化解、修复能力,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体现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标题:新媒体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5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