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
12009年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投稿——发展经济学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基于西海固农户数据的分析樊丽明杨国涛范子英①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本文的重点是基于2005年和2008年两期综列数据建立收入决定方程,使用夏普里值(ShapleyValue)方法和回归分解技术,对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最大,教育水平次之,培训最小;(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种因素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关键词:贫困;收入不平等;西海固①樊丽明、杨国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子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2一、引言改革以来,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注意到,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至2007年的147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6%,低收入人口比重也下降至3%。按新扶贫标准1196元测算,2008年中国农村困人口为4007万,贫困人口比例为5.6%。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1982年是0.23,1990年上升到0.31,2000年是0.35,2006年达0.37。有理由相信,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使贫困者更加感到一种相对剥夺感,这也是现代社会犯罪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文献证实了收入不平等与犯罪的关系密切(白雪梅、王少瑾,2007;陈屹立,2007;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2005);另外,贫困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加剧,会直接导致对穷人健康、教育等的负面冲击。封进等(2007)研究认为在收入差距较高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为负向的;如果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因此,分析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及其成因,探讨如何瞄准贫困农户、以提高政府扶贫效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国内外有大量文献使用了国家、省级和住户等不同层次的数据研究中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问题,其中近期的文献使用了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收入不平等的成因(Wan,2004;WanandZhang,2006,Wan,LuandChen,2007;田士超等,2007;许庆等,2008;邢鹂等,2008)。早期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大多数都采用指数分解的方法,这样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法能有效地克服常规指数分解分析的局限。其一,回归分解方法允许根据任一种不平等度量指标来排列收入决定因素,Gini系数、GE指数等指标皆可使用;其二,回归分解方法能在限定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研究某一属性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大小,判断哪些属性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决定因素,因而分解结果较之以前更为精确和可信;其三,它不要求预先设定的等式,只要能够估算出回归方程就可以了;其四,它对回归方程的形式没有限制,是基于一种灵活的建模方式,可以是线性或者是非线性方程,也可以是联立方程中的一个模型,因此,研究结果对收入不平等的度量指标更为稳健(万广华,2008)。比较使用回归分解技术的研究文献发现,这些文献使用的数据、研究的视角、关注的重点不同,研究结论也有较大差异。万广华等(2005)基于广东、湖北、云南3个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得出1996-2002年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大约3是2~3.5%,在不平等的构成要素中,教育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田士超等(2007)借助上海市1413户家庭的微观数据得出显著不同的结论,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对不平等的贡献是21.56%,在不平等的构成要素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田士超等(2007)的观点是:由于“地理因素”对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对不平等的影响作用相对下降了。比较近期的另外两篇文献发现:区域内和区域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中,教育水平起着大致相同的作用。刑鹂等(2008)利用在贵州省普定县随机抽取三个村庄的全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是9.5%;与之相似的结论是许庆等(2008)采用吉林、四川、江西和山东四省1993-2000年农户调查数据发现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为8.3~12.09%。由此,导致不同结论的原因除了“地区间不平等还是地区内不平等”之外,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的影响因素,即使针对西部农村不同的贫困地区,也可能得出有差异性的结论。本文使用跨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的家庭水平数据,在关注人力资本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基础上,比较与以往文献的不同,以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是:(1)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现状如何?高于全国还是低于全国其他地区?(2)人力资本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如何?(3)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与全国其他地区有何异同?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为政府以提高贫困农户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政策干预提供实证依据。二、调查地点的基本情况宁夏地处中国西北、黄河中上游,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常住人口617.6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4元。宁夏北部是平原,有14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南部属于黄土高原和荒漠化草原,这里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有8个县(市、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面积占宁夏的59%。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宁夏的8个县都集中于南部山区,该地区被国家列入重点扶贫地区之一,称西海固,与甘肃的河西、定西地区通称“三西”地区。1983年以来,国务院将西海固地区列为国家“三西”农业专项建设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和扶贫开发建设。与全国比较,宁夏西海固贫困状况更为严重,但扶贫效果比较显著。西海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19.3万减少至2007年的8.8万,贫困发生率从74.8%降至4.3%。按新扶贫标准1196元测算,2008年贫困发生率为13.42%。全国的数据显示,伴随着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扩大,那么,4宁夏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是这样变化的呢?图1显示了1982-2007年贫困发生率和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从图1我们发现,宁夏农村基尼系数变化趋势与全国的是一致的,但波动幅度更大②。1982年是0.29,1990年上升到0.31,2000年上升到0.36,2005年是0.38,2006年是0.35。01020304050607080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00.050.10.150.20.250.30.350.40.45系数西海固贫困发生率中国贫困发生率宁夏农村基尼系数中国农村基尼系数图11982-2007年中国与宁夏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基尼系数变化趋势从收入结构分析,2007年西海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191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688元,农业纯收入61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8元,从消费结构来看,占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最大的前三类支出分别为食品(43.6%)、居住(16.9%)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9.8%)。根据低收入标准1067元测算,2007年西海固8县低收入人口为24.8万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12.0%。从低收入人口规模看,海原县最高,为7.2万人,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分别为6.3万人和3.8万人。从低收入人口比重看,海原县最高,达19.3%,依次是同心县、原州区、泾源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盐池县,分别为16.3%、15.9%、9.8%、9.0%、8.4%、5.3%、0.6%(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2008)。本文研究使用了2005年、2008年宁夏西海固农村贫困监测数据。2005年的数据是宁夏调查总队根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样本抽选方法重新抽样的基础年份数据,2008年的调查农户是与2005年的农户对应的跟踪调查。本文主要采用了2005年和2008年的农户数据状况不平等描述及其变化,在回归分解时采用两期综列数据建立收入决定方程,有效样本量为1440个。调查数据主要包括收入及其构成、消费及消费结构、家庭特征和外部环境等信息。表1显示了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调查统计结果。表中列出了各县调查村的总户数、总人口和总②由于资料的限制,本文未能计算历年宁夏西海固的基尼系数。5劳动力数量。调查村和调查户数是根据宁夏8个扶贫重点县人口权重分配样本数量,包含了72个观察村的720个农户,其中近一半是回族村。除西吉县1个调查村之外,调查地点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调查样本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盐池县,比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588元;最低的是海原县,比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290元。表12008年西海固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调查概况数据来源:作者计算三、研究方法收入不平等的度量指标包括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广义熵指数(GeneralizedEntropyIndex)和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nIndex)。传统不平等的分解主要可以分为不平等水平的分解和不平等变化的分解,不平等的水平分解旨在分析不平等的程度由那些因素构成,不平等变化的分解旨在分析不平等程度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对不平等的分解也可分为按要素分解(又称为分项收入分解)和按人口分组的分解。收入不平等分解的最新进展是将回归方程和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万广华,2004;万广华,2008)。由于掌握了较为详细的农户收入来源信息,本文首先使用不平等水平的要素子成分方法分解了各项收入来源对总收入的贡献。这种分解方法不仅可以看出各分项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而且从分项收入贡献的变化可以分析政策的效果。例如年际间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政府盐池同心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原调查村/调查户数8/8010/10010/10010/1008/806/6010/10010/100少数民族村个数075505210通公路的村个数8101010861010通电话的村个数810109861010通电的村个数8101010861010距县城距离(千米)4546434744404948距乡镇距离(千米)3434303119302925距车站距离(千米)1329121425321216调查村总户数(户)31094135366529772298202843626161调查村总人口(人)12757187741711515839976191671922030778调查村劳动力(人)6664859998687698502547931115215544人均纯收入(元)30932774287426982914255928372391生活消费支出(元)31522808242624853156313426481893年末耕地面积(亩)81266614405105640652190891355077865132646有效灌溉面积(亩)1956542821052625002647013181128356的财政政策是否加大了对贫困农户的转移性支付力度。但这种分解方法仍然有两个缺陷。首先,把收入不平等仅仅归结于收入来源而非收入决定因素。各分项收入来源仅仅是总收入的构成部分,而农户收入是由人
本文标题: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