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各国投资环境分析(日本)
日本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經濟部編印中華民國95年10月目錄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1第貳章經濟環境-------------------------------------------------------------------------3第參章外商在當地經營現況及投資機會-------------------------------------------15第肆章投資法規及程序----------------------------------------------------------------22第伍章租稅及金融制度----------------------------------------------------------------30第陸章基礎建設及成本----------------------------------------------------------------33第柒章勞工------------------------------------------------------------------------------37第捌章居留及移民----------------------------------------------------------------------40第玖章結論------------------------------------------------------------------------------42附錄一、重要機構聯絡資料-------------------------------------------------------------43附錄二、其他重要資料-------------------------------------------------------------------46~I~日本投資環境簡介國家基本資料表自然人文地理環境位於亞洲東北岸外側,所屬各島成弧狀分布,綿延約3000公里。國土面積37萬7,899平方公里氣候溫帶及寒帶種族大和民族人口結構1億2776萬人(2005)教育普及程度先進國家水準語言日本語宗教神道、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首都及重要城市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政治體制君主立憲/三權分立(議院內閣制)投資主管機關無單一主管官廳,依法令分由各省廳分工負責經濟概況幣制單位:日圓(¥)國內生產毛額US$4兆5,460億(2005)經濟成長率3.2%(2005)平均國民所得US$3萬5,587(2005)產值最高前五種產業電機電子、汽車、化學、造船、鋼鐵~II~出口總金額595,322百萬美元(2005)主要出口產品載客車輛、積體電路及微組件、機動車輛零件、電子計算器零件主要出口國家美國、中國、韓國、台灣、香港進口總金額515,567百萬美元(2005)主要進口產品原油、石油氣、積體電路及微組件、自動資料處理機、煤主要進口國家中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阿連大公國、韓國~1~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一、自然環境日本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等四個大島及其他3,000多個小島所組成;總面積為37萬8,000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之0.25%,約為台灣面積之10.5倍。其中67%是山地與森林,14%用作農業耕地,住宅及工業用地僅4%。日本國土綿延分布在北緯24度~46度,東經129度~146度之間;由於島嶼眾多,海岸線長達3萬餘公里;首都東京與主要城市多集中於太平洋沿岸。因列島屬南北縱向分布,故氣候涵括亞熱帶、溫帶與亞寒帶等類型,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405公釐。另經常發生地震,夏季颱風多。二、人文及社會環境2005年5月,日本人口約為1億2,758萬人,排名世界第7位。其中65歲以上高齡者2,535萬人,占總人口之19.9%,預期201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4,已步入高齡化社會。日本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為335人,約為我國之6成。日本有1/3人口居住在東京都會區,另有1/4人口居住在京阪神都會區(京都、大阪、神戶)內。日本之民族結構,頗為單純,除少數「蝦夷族」與「民」外,均為「大和民族」。蝦夷族人是日本原住民,現大都住於北海道,人數僅數萬人;部落民多居於偏遠山區;大和民族則指歷史上先後移入日本之居民,包括通古斯族、馬來族、印度支那族、漢族、朝鮮族、蒙古族之混血種族。語言方面,日語係公用語言,各地亦有方言,但多能相通;中央省廳及~2~跨國企業內可用英文溝通,地方政府及中小企業則以日語為主。三、政治環境日本政治制度,係採君主立憲之議會內閣制,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內閣,司法權則在各級法院。憲法規定,天皇為國家元首,代表日本,但行使國事行為須經國會承認。內閣總理大臣選自國會議員,閣員絕大多數為國會議員,內閣向國會負責。日本國會有參、眾兩院。眾議院議員480席,任期4年,惟隨時有被解散之可能;參議院議員計252席,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席次。在議案及預算案審查上,眾院決議優於參院。日本國會勢力,1955年以來,只有自民黨一黨獨大,惟1993年自民黨內部分裂,失去執政權,改由他黨組成聯合內閣。94年自民黨復與社會黨、先驅新黨聯合,共推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為首相,重回執政黨;96年1月,村山首相辭職,由自民黨總裁橋本龍太郎接任首相,其後分別由小淵惠三、森喜郎及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迄今,2001年4月26日自民黨總裁小泉純一郎繼任後,標榜「改革內閣」。在2005年9月8日為貫徹渠郵政民營化施政理念,斷然解散國會,於同年10月11日重新改選。獲得壓倒性勝利,繼續領導執政。日本政局雖有所更迭,惟擁有完整官僚體制,並無社會及經濟動盪不安之慮。~3~第貳章經濟環境一、經濟概況2005年日本經濟,繼續從泡沫經濟困境,向上爬昇,雖然力道略有不足,但整年情況,企業部門持續堅穩成長,收益大幅好轉,雇用環境益趨改善,景氣持續復甦,產業結構調整效益,已日益明顯。至國內物價,由於原油等原料價格急速上漲,躉售物價上揚,但消費者物價,與上年相較,仍持續小幅滑落,有徐行通貨緊縮現象。國際經濟方面,以中國為中心之亞洲經濟,與日本之關係,轉變快速,在定位上,已不只是日本企業之輸出市場、海外生產據點與低附加價值品之供給源,正邁向構建有關財貨、服務、資本、勞力之密切關係。2005年度日本經濟實質成長率為3.2%(歷年度為2.7%),名目成長率為1.9%,失業為4.3%。二、天然資源日本為能源消費大國,但自產能源,極為有限,絕大多數仰賴進口。各項能源進口依存度,分別為原油99.6%、天然氣96.1%、煤炭93.9%;日本之蘊藏金屬礦物種類非常多,但產量極少,致鐵、鋁、鎳、鈷、鈦等金屬,完全依賴輸入,銅、鉛等之進口依存度,亦高達九成以上。日本降雨量多,惟因降雨地區及降雨季節差異大,且地形陡峭,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快速流入大海。可利用之水資源不足,政府積極建設水庫與地下水儲存槽,但部分地區仍然偶有缺水情形。~4~日本森林廣達2,506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之66.7%,與芬蘭、瑞典並稱為森林大國,惟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疏於植林及濫伐,森林資源大為減少。戰後進口木材比例,高達五成,戰後栽植林木,歷經40餘年成長,近年內可望採伐,預估林木進口比例,將逐漸減少。三、產業概況2004年底日本製造業家數合計約270,837家,其中中小企業(員工人數在299人以下)有267,672家,大型企業(員工人數達300人以上)3,165家,幾乎99%(98.84%)為中小型企業。據OECD2003年統計,日本製造業產值(約102兆日圓)佔國內總生產值(約490兆日圓)之22.7%,比台(27%)韓(29.1%)德(24.5%)等國低,但高於美(17.4%)英(19.2%)法(15.9%)等國。日本企業為維持國際競爭力,相當重視研究發展投資,全產業之研究發展費用佔營業額比率,2004年為3.11%,依序為醫藥業8.64%,精密機械工業7.44%,電機工業為4.97%,車輛工業為4.56%,化學工業與一般機械業同為4.08%,顯示在液晶半導體等IT關連產業之製程設備、關鍵化學材料與車輛工業等關連產業著力甚多。此種有魄力之研發投資造就了汽車工業連續25年穩居出口值龍頭,汽車零組件、科學光學機器、影像器材、發動機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亦連續15年列登前10名。四、政府之重要經濟措施及經濟展望(一)因應國際化趨勢,為能強化地區經濟發展與持續國際競爭優勢,乃積極建構日本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營運管理總部與物流中心。經產省在~5~2006年提出之新經濟成長戰略報告中,特別強調下述經濟措施。1、充實教育研究開發體制培育國際化人才。2、建構產業聚落與配套基礎建設。3、開發提供研究發展專業園區。4、放寬外國人入國與居留權申請規定。5、制定適合國際購併之法規與環境。6、參考競爭對手國租稅水準研修法人稅。7、透過貿易振興機構展開招商與相關投資服務。(二)其他重要施政1、地球溫室效應對策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規定日歐等工業先進國於2008年-2012年間削減CO2、CH4、N2O、HFC、DFC、SF6等六種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日本之削減目標值係較基準年(1990)減少6%。儘管日本政府本年起推動CoolBusiness及WarmBusiness等各項省能源措施,惟景氣好轉下能源使用量增加,排放量有增無減,政府民間一致指出,未來欲達成削減6%之有效手段係充分運用議定書之清潔開發機制(CDM)、共同實施(JI)及國際排放權交易等三項措施。由於日本之省能源技術屬全球最高水準,政府已決定鎖定在東亞地區積極實施前揭三項措施,一面累積本身之排放量積點(Credit),同時以技術移轉為根基,擴大日本在該地區之影響力,配合推動以日本為主體之東亞經濟體構想。2、智慧財產戰略大綱~6~日本於2002年11月策訂智慧財產戰略大綱,2003年3月成立智慧財產戰略本部,小泉總理親任本部長,每年5月提出新年度之行動計畫,推動各項國內外措施。本年之重要措施包括:10月日本聯合美國及瑞士政府,依據WTO∕TRIPS規定共同要求中國說明境內智財權保護現況及法令制度等;11月日本中國二國專利局局長會議,日方同意定期派遣液晶顯示器、汽電共生及奈米等技術之審查官赴中國指導,另接受中方一年派員60名來日研修,提高中方專利審查水準,間接有助保護日商合法權益;12月經產省新設「專利審查迅速化.效率化推進本部」,二階經產大臣擔任本部長,改善目前專利審查等待期間長達26個月之現象。3、電子政府實施策略日本IT戰略本部(總理擔任本部長)於2001年公布E-Japan策略,以「5年內成為世界最先進之IT國家」目標,實施建構世界最高水準之資訊通信網、培育人才及振興教育與學習、促進電子交易、行政資訊化及活用資訊通信技術、確保資訊通信安全等各項措施。本年之最重要課題係「建置國民可24小時.365天享受行政服務之電子政府」,目前中央行政機關受理之申請.登記手續中已有96%(約13,000種),民眾可利用個人電腦上網完成。又,財務省國稅廳之國稅電子申報.繳納系統(E-Tax)於2005年內全國同步啟用後,納稅人不必再親赴稅捐機關即能報稅,E-Japan策略向前跨越一大步。4、解決東海資源爭議日本主張「以兩國海岸線間之中間線為專屬經濟海域(EEZ)分界」,中國則援引「大陸礁層係陸地之自然延伸,EEZ及於沖繩~7~列島邊緣」,雙方論點不見交集。由於中國等新興國家急速成長,影響全球資源供應緊繃,為此,日中兩國政府自2004年10月起展開事務階層諮商,仍未獲具體結論。2005年9月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正式開採中間線附近之春曉天然氣井,日本外務省抗議,經產省亦批准日商帝國石油等之試勘權,以為對抗,雙方競爭態勢愈見提高,10月局長級諮商時,日方以避免衝突為優先,正式提案「兩國共同開發中間
本文标题:各国投资环境分析(日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3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