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含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本书作者的定义:一个国家伙地区的投资者到国外直接开办企业,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活动。思考: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外国直接投资的类型•(1)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划分为: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混合型对外直接投资•(2)从是否创办新企业来划分,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现有国外企业•(3)从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划分为:独资、合资、合作和合作开发等形式•一、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一)国际直接投资总量巨大,迅速增长90年代前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基本维持在2000多亿美元。90年代后期迅速扩大,2000年高达1.2万亿美元。2001年有所下降,约为7600亿美元。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前两年连续下跌41%和17%后,继续下滑18%,跌至5600亿美元。参考资料:2000年以来全球FDI先抑后扬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直接投资的流量每年大约在2000亿美元左右,到1995年就上升到3250亿美元,1997年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1998年达6440亿美元,1999年迅速发展到8650亿美元,2000年更是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达1.4万亿美元之巨。但是以后的三年一直处于下滑状况。2001年减少了47%,为8180亿美元,2002年又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减少17%,达到6790亿美元。2003年,又比2002年下降18%,仅为5600亿美元。进入2004年后,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三年的下滑趋势终于开始转变,2005年全球FDI增至897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9%,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6%,达到11600亿美元。2008年全球FDI1.7万亿美元,2009年降至1.04亿美元。2010年增至1.1万亿美元,2011年继续大幅增长。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增长趋势。思考: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p224根本动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资源全球配置。(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对向流动趋势明显•单向流动对向流动•表现:发达国家之间直接投资增加,发展中国家之间直接投资也表现明显参考资料: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多,欠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少,按照新古典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国际资本应该从富裕国家流向贫穷国家,但事实上,国际资本主要流向富裕国家。为什么?•原因在于,资本的收益率并非递减!生产过程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投入,还需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后二者均具有外部效应。比如,高技术工人会提高彼此的生产率;知识存量越高,每一项新知识的收益越大,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增。这一边际收益递增往往足以弥补甚至超过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富国的资本回报率未必低于穷国。小罗伯特·E·卢卡斯(三)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主要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增加,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还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例不到6%。2001至2003年,这一比例稳定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参考资料:中国成为FDI的首选地之一中国加入WTO之后,流入中国的FDI呈现出新一轮增长趋势。2001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当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了近15%,达到468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52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2.5%,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利用外资占世界外资流入总量的8.1%,占发展中国家的32%,占亚洲的56%。2003年达到1150.70亿美元,2004年增至1534.79亿美元。2005年外资利用额为1672.12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势头愈来愈强劲。据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经有400多家公司来华投资了。(四)区域内相互投资扩大•北美、西欧、亚太(五)国际直接投资部门结构的重大变化资源开发制造业金融服务业70年代,流入发达国家的外资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1.42,90年代则转变为1:4.57:5.31;特别是近几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软化”特征更明显,通讯服务业、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运输物流服务业等已成为优先考虑的重点部门(六)跨国并购成为重要的投资形式•在西方,企业的兼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五次浪潮。从1974年~1992年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开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而是国际间的兼并了。•思考:为什么偏好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P229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因技术授权的局限性出口的局限性跨国并购的特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浪潮。•并购活动主要是在欧美企业之间展开,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亚和拉美。•并购行业主要是第三产业。16FDI理论体系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90年代后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垄断优势论60年代70年代技术地方化理论80年代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17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MonpolisticAdvantageTheory)•垄断优势理论即企业的特定优势或所有权优势,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因此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18垄断优势理论海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基本观点一:“市场不完全”•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该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所以,市场的不完全性要求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拥有特定的优势,才能克服在跨国经营中所遇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困难。19•(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即有少数卖主或买主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定;•(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市场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20基本观点二:跨国公司存在垄断优势(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海默认为,美国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加上存在着市场的不完全性,美国企业在海外生产中就能维持并利用垄断优势。海默认为的厂商特有优势,主要是指大型跨国企业所具有的大规模资本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21金德尔伯格列举了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可以分为三类:•1、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优势。•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和商誉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优势。•3、规模经济的存在给大规模企业带来垄断优势。包括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22•知识优势•产品差异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对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进一步论证23贡献:1、突破了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传统的理论是研究间接投资,海默提出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区别。2、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市场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开拓了新思路3、把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不足:1、只是进行经验分析,缺乏动态和实证分析2、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很好的阐述,没有办法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3、不能解释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24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Vernon)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的理论解释.•其核心观点是: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弗农把这一事实概括为三个连续的时期: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还假设世界上存在三种国家:第一类是最发达国家,是新产品的创新国。第二类是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某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生产产地的不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不同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与卖方竞争状态相同,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25阶段Ⅰ:创新阶段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新产品创新拥有垄断技术,市场上没有替代品,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企业所考虑的是产品是否吸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并不是很关心。•其次,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这要求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从需求来看,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6阶段Ⅱ:成熟期•产品功能齐全,产品销售量上升,利润迅速增加,生产者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出现垄断竞争局面,但成功的仿制者不多,尚未构成对创新企业的威胁。•为了继续占有市场,创新企业开始扩大国外市场,被迫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地区通常是同本国需求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因其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和国内较为相似,且生产成本低于国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7阶段Ⅲ:标准化期产品已开始实行标推化大批量生产,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完全丧失,不仅在发达国家已普及,而且扩散到发展中国家;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转让其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再将产品返销到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同时大规模减少或停止本国生产同类产品。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净出口国,母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净进口国。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2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1-t2:新产品阶段;t3-t5:产品成熟阶段;t5以后为标准化阶段。•贸易从t1开始,像美国那样的产品创新国来说,t1-t4阶段为净出口,但从t4阶段开始成为净进口。•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t1-t3阶段为净进口国,但在t3阶段成为净出口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t2-t5阶段为净进口国,但从t5阶段开始成为净出口国。净出口XM净进口MX发展中国家其他发达国发明国Tt1t3t2t4t529寡占反应理论•维农在修正产品周期理论时用到了寡占反映理论。它是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提出的。他通过对187家美国大公司进行研究以后,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着一种寡占反应行为模式。•寡占:是指一个行业中有几家大企业占据统治地位,他们能决定市场供给与价格。•寡占反应行为模式是指一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其他企业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其目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保持彼此之间的竞争力的均衡。30•根据尼克博克的观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本文标题:国际直接投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275 .html